全球化进程中的软性边疆研究
本文选题:软性边疆 + 硬性边疆 ; 参考:《思想战线》2015年03期
【摘要】:软性边疆产生并凸显于全球化快速推进进程中。在全球化进程中,硬性边疆的充分发展、科技革命的影响、全球公共问题的挑战、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以及争霸全球化的推动等5方面因素催生了软性边疆,使得战略边疆、利益边疆、信息边疆、文化边疆、经济边疆等软性边疆纷纷出现。产生于全球化快速推进进程中的软性边疆反过来又产生了全球性影响,推动软硬结合的复合型边疆观念的形成,导致国家利益观发生深刻变化,倒逼主权国家安全观念的升级,对国家主权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使得国家之间的边疆争夺更为复杂多变。
[Abstract]:Soft frontier emerged and highlighted in the rapid progress of global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the full development of hard frontier, the influe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olution, the challenge of global public problem, the impac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promotion of hegemony globalization have given birth to soft frontier, making strategic frontier. Interest frontier, information frontier, cultural frontier, economic frontier and other soft frontier appeared one after another. In turn, the soft frontier, which originated in the rapid progress of globalization, has had a global impact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complex frontier concept of combination of soft and hard, which has led to profound changes in the concept of national interests and forced the upgrading of the concept of sovereign national security. It has a great impact on state sovereignty, which makes the border fight between countries more complex and changeable.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西南政法大学民族政治研究院;
【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全球化进程中的软性边疆研究”(2014J012) 云南大学{9川优秀青年教育基金资助项目“国家发展视阈中的美国边疆架构研究”(13KT214) 云南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重点资助项目“国家发展视阈中的美国边疆框架研究”阶段性成果(YNUY201358)
【分类号】:D8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陈迎春;;战略边疆:助推中国和平发展的切入点[J];世界地理研究;2011年02期
2 李东燕;联合国的安全观与非传统安全[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08期
3 周平;;边疆在国家发展中的意义[J];思想战线;2013年02期
4 周平;;中国应该有自己的利益边疆[J];探索与争鸣;2014年05期
5 徐黎丽;梁世甲;;论边疆与安全的关联性[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杨成;利益边疆:国家主权的发展性内涵[J];现代国际关系;2003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涛;;困难的坚守:论发展中国家经济主权之维护[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王猛;;从苏丹个案看中国对阿外交之成长[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年02期
3 向凌;;反思与超越:国际法学研究范畴的法理学解读[J];长沙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4 蔡拓;联合国改革的指向与中国的选择[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年02期
5 金晓哲;林涛;;边疆的类型划分与研究视角[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年03期
6 任涛;;发展中国家经济主权之维护[J];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11年08期
7 李英桃;;对“中国七省市高校学生安全观调查”的社会性别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09年05期
8 齐琳;国内非传统安全问题研究述评[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陈东晓;;试述国际安全体系转型中的联合国改革[J];国际观察;2007年05期
10 蔡拓;曹亚斌;;全球化动力与国家对外价值观[J];国际观察;201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陈应成;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理论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东晓;全球化下的联合国安全制度改革[D];复旦大学;2006年
3 禹守根;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机制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邝艳湘;全球化条件下的经济相互依赖与世界和平[D];外交学院;2008年
5 张志;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海外利益的保护和拓展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6 阮光册;贸易便利化背景下海关应对非传统安全的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翘;拜占庭帝国东部边疆及维护方略(863年-1071年)[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曹爱军;民生的逻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文剑;武力打击索马里海盗的国际法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李燕星;“人的安全”的理论和现实意义[D];复旦大学;2011年
3 吕国平;国家主权问题探析[D];内蒙古大学;2005年
4 薛伟娟;试论后冷战时代加拿大的人类安全理念及其结构主义外交实践[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5 孟祥军;中国国家海洋战略构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6 余远来;中美军队参与应对非传统安全政策之比较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7 邓彦妍;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南亚海盗问题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夏保雄;论江泽民的新安全观[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葛晓春;非传统安全视角下北京奥运会食品危机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飞;海上非传统安全的现状分析及保安的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红梅;关于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之比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10期
2 张华林,刘刚;我国石油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国际石油经济;2005年05期
3 金亨真;战后西方国家关于安全问题研究的演变——扩展安全研究范围的探讨[J];国际论坛;2005年06期
4 陈胜武;;国家战略偏好对领土争端解决意愿的影响[J];国际论坛;2007年04期
5 傅勇;非传统安全与中国的新安全观[J];世界经济研究;2004年07期
6 赵峰;李志东;;论美国海权之路中的外交因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当代世界;2010年05期
7 宋效峰;;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双重视角下的石油安全[J];科学决策;2008年02期
8 石庆环;从“大陆边疆”到“全球边疆”——美国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赵旭东;新技术革命对国家主权的影响[J];欧洲;1997年06期
10 周平;;对民族国家的再认识[J];政治学研究;200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庞大鹏;俄罗斯的国家利益[J];东北亚论坛;2001年04期
2 方长平;国家利益建构的国内层次研究[J];欧洲;2002年03期
3 孙莉;试析国家利益与时代主题的关系[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2年02期
4 潘忠岐;国家利益的主体性与中美安全关系[J];现代国际关系;2003年11期
5 方柏华;论弱国对国家利益的维护[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04期
6 邢悦;国家利益的客观性与主观性[J];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55期
7 陈宪良,张振国;国家利益与诚信——浅析充满变数的中俄石油管线[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8 李建民;有感于“俄罗斯的国家利益”[J];世界知识;2004年22期
9 陈乔之,郑鼎文;试析画家利益的内涵与特征[J];东南亚研究;2005年03期
10 俞新天;妥善处理国家利益与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关系[J];国际观察;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邢苏苏;;处理好“外交”与“公共”之间的关系[A];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号(总第9期)[C];2012年
2 李辽宁;;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双重变奏——中东北非政局乱象的透视与启示[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2011年)[C];2011年
3 李竞;;美国新霸权对全球公共管理的挑战[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公龙;;国家利益、共有利益与中国国际责任观的建构[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5 夏海斌;;外交功能的经济化——中国“外交资源”的经济效应[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6 张海冰;;国际组织制度基础的脆弱性分析[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沈逸;网络时代国家形象的塑造[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3年
2 复旦大学教授 唐贤兴;不是更强硬,而是更理性[N];南方日报;2010年
3 吴冰冰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副教授;中国在海湾的核心国家利益[N];东方早报;2010年
4 特约撰稿人 余永胜;美国政府与公众:为国家利益考虑的是谁[N];东方早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杨祖荣;担起保障国家和平发展的重任[N];解放军报;2013年
6 陈晔 韩金伟;从个人兴趣到国家利益[N];团结报;2013年
7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 仇华飞;国际秩序转型中多手段维护国家利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8 本报特约评论员、欧洲科学院副院长、外交学院教授 吴建民;世界向何处去[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9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沈丁立;维护联合国理想 促进国家利益[N];东方早报;2011年
10 刘熙武 国防大学;不要误判中国的实力与决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杨玲玲;当代中国对外开放中的国家利益[D];中共中央党校;1997年
2 季丽新;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D];山东大学;2006年
3 岳汉景;文化影响外交政策的机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房慧贞;共有利益与中国和平发展[D];外交学院;2012年
5 曾瑞声;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机制的形成与演变:国家利益[D];暨南大学;2012年
6 仲计水;哲学视野中的和平崛起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7 刘虎;国家利益与媒体国际报道[D];暨南大学;2007年
8 刘阳子;“通往欧洲之路”—哈萨克斯坦与欧安组织关系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建岗;国家利益视角下的中国参与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2 黄晓虎;从国家利益视角浅析冷战时期中埃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朝辉;国家利益概念辨析[D];河南大学;2006年
4 王栋;乌克兰国家利益的建构主义分析[D];苏州大学;2006年
5 苗红妮;冷战后国家利益的认证与维护[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祥;恐怖主义威胁上升条件下的国家利益及其维护[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娇;国家利益至上的行为选择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王军;国家利益视角下的中俄战略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王玉凤;国家利益视野下的中以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宋黎明;国家利益:中国对外关系的核心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923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892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