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区域治理范式的核心要素:制度设计与环境塑造
本文选题:北极 + 区域治理 ; 参考:《国际展望》2014年03期
【摘要】:北极事务治理范式的发展存在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以区域治理为特征的初级范式中,相关国家往往强调区域内的多元整合、良性互动和价值认同,通过制度设计推动身份认同,构建对外排他性和内部协商性共存的"自主治理"模式。"罗瓦涅米进程"和"伊卢利萨特进程"都建立在这种排他性的基础上,但二者存在封闭性狭义区域治理和半封闭性广义区域治理的制度设计和环境塑造差异。随着问题影响范围的扩大,权力的无序扩张和对于外部资源需求的增长,北极区域治理范式暴露出在跨区域性和集体原则上的缺陷,进而不得不逐步从区域治理向多边治理这一中级范式递进。随着治理主体对于身份观念、同化观念和自律观念的内化程度提高,客观"物质"变量中体系取向、权力结构和技术革新的客观发展,北极事务的治理范式将朝着更高级的阶段发展。
[Abstract]:In the primary paradigm characterized by regional governance , the relevant countries tend to emphasize the multi - integration , benign interaction and value identification in the region .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基金】:笔者主持的国家海洋局中国极地科学战略研究基金项目“全球治理中的北极问题——多元行为体的视角”(项目批准号:20120402)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81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黄任望;;全球海洋治理问题初探[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4年03期
2 尹筱钰;高小枚;;论慈善基金会发展的制度环境[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3 焦敏;陈新军;高郭平;;北极海域渔业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J];极地研究;2015年02期
4 王燕平;李励年;林龙山;余兴光;陆亚男;刘勤;余丽萍;邱卫华;;中国远洋渔业企业参与北极渔业的可行性分析[J];渔业信息与战略;2015年01期
5 吴凡;;国际性区域合作中的政府行为研究——以中国—东盟为例[J];学术论坛;201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管治国;日本参与国际环境制度的绩效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2 李蕊;货币政策的以邻为壑效应与国际协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冷鸿基;国际制度内恶性竞争与春秋时期国际规范退化[D];外交学院;2013年
4 施箐;货币权力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5 喻珍;冷战后地区主义视角下的海湾地区合作[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6 赵隆;论北极治理范式及其“阶段性递进”机理[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7 周意岷;Web 2.0时代的非国家行为体与国际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14年
8 王在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合作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9 姜志达;中美规范竞合与东亚秩序重塑[D];外交学院;2014年
10 邹磊磊;南北极渔业管理机制的对比研究及中国极地渔业政策[D];上海海洋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方海;张衡;刘峰;周为峰;;气候变化对世界主要渔业资源波动影响的研究进展[J];海洋渔业;2008年04期
2 李良才;;IUU捕捞对渔业资源的损害及港口国的管制措施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03期
3 俞可平;全球治理引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年01期
4 朱杰进;;国际制度缘何重要——三大流派比较研究[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严双伍;李默;;北极争端的症结及其解决路径——公共物品的视角[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寇大伟;;双向互动机制:中国区域治理的路径选择[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2 马海龙;;区域治理:一个概念性框架[J];理论月刊;2007年11期
3 吴志成;;一体化与区域治理:追寻欧洲和平的路径[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柳春慈;;区域性行业协会:区域治理的重要组织载体[J];理论探讨;2010年02期
5 姚尚建;;从市场保护到权利发展——转型社会中的区域治理[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6 马海龙;;区域治理结构体系研究[J];理论月刊;2012年06期
7 张真理;成协中;;区域治理视野下的架构再造——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为对象的分析[J];新视野;2013年05期
8 陈箭;犯罪的社区控制与区域治理[J];法学;1990年09期
9 王一;;从地区竞争到区域协作——区域治理研究述评[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10 赵隆;;北极区域治理范式的核心要素:制度设计与环境塑造[J];国际展望;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衔春;吕斌;赵勇健;;国内外比较视角下长株潭城市群区域治理机制研究[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2 马星;秦晴;;珠江三角洲的区域治理:机制、障碍和对策[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杨;区域治理中的“流域”新思路[N];中国经济导报;2014年
2 记者 苗志磊;抓好重点区域治理塑造精品工程[N];邯郸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宋振峰 实习生 盛捷;区域治理的崭新篇章[N];甘肃日报;2013年
4 记者 岳冠文;讨论研究煤炭坝地质沉陷区域治理工作[N];长沙晚报;2010年
5 肖颖 普毛毛;全面落实政府区域治理责任[N];中国环境报;2014年
6 常州大学文法学院、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芮国强;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积极探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7 记者 黄如飞;龙岩:重点区域治理挂牌督办[N];福建日报;2013年
8 贾庆国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分论坛:东亚合作才能繁荣[N];中华读书报;2005年
9 王喜霖 记者 曲静;松嫩三江平原区域治理研究取得重大突破[N];黑龙江日报;2000年
10 记者 周者军;甘肃“两江一水”区域治理规划获批复[N];甘肃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艳;欧洲治理与制度变迁[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2 马海龙;行政区经济运行时期的区域治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宋煜萍;生态型区域治理中地方政府执行力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乔德中;当代中国区域治理中的府际合作创新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2 刘军义;区域治理结构的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3 南浩植(Nam Hosik);中国在边疆地区建设中的区域治理[D];吉林大学;2011年
4 黄菲;“镇改街”后区域治理路径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5 邹雅琳;区域性经济社会化解危机的途径[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9055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905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