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国际较量视域下中国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

发布时间:2018-06-05 00:40

  本文选题:国际较量 + 意识形态话语权 ; 参考:《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5年08期


【摘要】:意识形态话语权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在国际较量中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是国家的核心利益所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日益融入世界,同西方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越来越频繁。西方国家不仅把大量蕴含西方价值观的文化产品输入我国,还在国际舞台上按照西方的标准肆意妄评中国,这使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遭到挤压,甚至面临弱化的危险。高度重视国际较量中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把中国的发展特色和发展理念上升为中国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传达我们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尤为重要。
[Abstract]:The right of ideological discourse is an important embodiment of national soft power. It is the core interest of the country to master the right of ideological discourse in the international contest. With the deepening development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ntegrated into the world, and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with western countrie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frequent. Western countries have not only imported a large number of cultural products containing Western values into our country, but also arbitrarily appraised China according to Western standards on the international stage. This has squeezed the right of our Marxist ideology to speak. Even face the risk of weakening.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discourse power in the international contest, to elevate China's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concepts into Chinese discourse rights, to tell Chinese stories well, and to convey our theoretical, road and institutional self-confidence to the world.
【作者单位】: 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思想政治教研室;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
【分类号】:D61;D82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大刚,刘峰,刘卫儒;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2 张富良;论邓小平的独立自主外交思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3 郑文瑜;对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几点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4 余松;试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阿坝师专教育改革和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5 王玉琼;《共产党宣言》的真实价值[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6 李海红;论新形势下腐败现象及其防治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7 李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浅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8 于学强;;论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探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9 李尚志;王恒;;邓小平主权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10 赵国友;;从陈独秀的经济思想透视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王春玺;;坚持走独立自主的中国道路——以中国与拉美改革道路的选择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朱志敏;;新中国走向世界的历程和经验[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李曦辉;;科学发展观、微观经济理论与区域协调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谢瑛;;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发展中谈民生[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高燕;;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及其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肖小明;;论民生问题背景下责任政府的构建[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黄建明;;在社会阶层构成变化中提高党维护社会稳定和谐能力的路径探析[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黄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原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6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7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李晓亮;阿富汗战争:苏联高层决策研究(1979-1989年)[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吕晓萍;我国以工促农制度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李小海;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其与大学生个体因素的联系[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徐白雪;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的大众化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晓晶;中国特色多党合作制度理论与实践发展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秦晓宇;论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创新[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银银;;近年来国内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回顾与述评[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2 杨昕;;论意识形态话语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J];社科纵横;2012年07期

3 李方明;;转型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认同的三重诉求[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4 刘先春;敖小茂;;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的转型与启示[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5 杨昕;;论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地位的历史演进[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6 杨昕;;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成要素及其实现[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7 赵迎凤;;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战略重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06期

8 邓景;;网络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转换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2年07期

9 莫岳云;刘国普;;列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贵州社会科学;2014年04期

10 刘旭青;;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的挑战及其建构[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军;;意识形态话语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潘知常;杜文娟;;把战争带回中国——大陆传媒中的美伊战争形象[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3 张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坚持和发展[A];陕西社会科学界第3届学术年会辉煌6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道路专题论坛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廖奔;解构意识形态话语与人性开掘[N];学习时报;2004年

2 丁国旗;网络传播与文学的解放[N];中国文化报;2009年

3 钟大丰 北京电影学院国际交流学院;按市场规律推动电影繁荣[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杨增和;当前中国文化的娱乐化叙事[N];文艺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宋文坛;1977-1984:新时期文学的话语重建[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佟明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理论阐释及其实现路径[D];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9796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9796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6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