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奥巴马政府的“气候变化外交”分析

发布时间:2018-06-22 02:32

  本文选题:美国 + 奥巴马政府 ; 参考:《外交学院》2010年硕士论文


【摘要】: 随着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多与全球气温的不断升高,气候变化问题正威胁着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温室气体人均排放量第一大国,美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立场十分重要,直接影响着其他国家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制定以及国际社会温室气体减排的进程。 2009年1月,美国奥巴马总统上台执政后,在美国的内政与外交方面进行了大量调整。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问题,奥巴马政府摒弃了小布什政府时期在气候变化方面采取的消极态度,不仅在国内制定并推动多项法律与措施以发展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而且还通过双边、多边外交领域促进并加强在气候变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着力突出气候变化外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此外,奥巴马还组建了经验丰富的“绿色专业团队”来制定并实施相关政策。奥巴马政府在气候变化领域采取的政策调整,与其外交理念的变化,国际、国内因素的作用以及他个人因素的影响有着密切联系。 令人遗憾的是,被寄予厚望的奥巴马政府并没有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制定出与其国际地位相符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美国的这一做法严重影响了与会各国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制定以及最后协议的达成。虽然奥巴马在会议上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行了广泛的谈判与斡旋,但是由于各方分歧严重,哥本哈根会议最终并没有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 面对奥巴马政府在气候变化领域进行的外交政策调整,中国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促进中美在气候变化与清洁能源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随着气候变化外交在双边、多边外交领域中重要性的不断上升,需要对奥巴马政府的气候变化外交进行深入地研究。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e of globa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the rising of global temperature, the problem of climate change is threatening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s the world's largest economy and the largest per capita greenhouse gas emitter, the United States' position on climate change is very important. It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setting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reduction targets in other countries and the process of reduc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n January 2009, President Obama took office in the United States, A large number of adjust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internal and foreign affairs of the United States. To deal with the growing problem of climate change,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has abandoned the negative attitude adopted by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on climate change and has not only enacted and promoted a number of laws and measures to develop clean energy at home. Reduc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promoting and strengthening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in the field of climate change through bilateral and multilateral diplomacy to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and urgency of climate change diplomacy. In addition, Obama also formed an experienced "green professional team" to develop and implement relevant policies.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s policy changes in the area of climate change are closely linked to changes in its diplomatic philosophy, the role of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factors, and his personal influence. Unfortunately,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which has high hopes, did not set a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reduction target at Copenhagen in line with its international standing. The United States' approach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setting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reduction targets and the final agreement among the participating countries. Although Obama held extensive negotiations and mediation with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at the meeting, the Copenhagen conference did not result in a legally binding agreement because of the deep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arties. In the face of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s foreign policy adjustments in the area of climate change, China should be well prepared to seize the opportunities and meet the challenges and promote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areas of climate change and clean energy. With the increasing importance of climate change diplomacy in bilateral and multilateral diplomacy,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s climate change diplomacy needs to be deeply studied.
【学位授予单位】:外交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871.2;P46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运祥;论伊战后大国关系调整[J];东南亚研究;2003年02期

2 郑启荣,孙洁琬;论世纪之交的中国多边外交[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年06期

3 孙哲;美国的总统外交与国会外交[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赵可金;硬外交、软着陆——试论中国外交新思维的形成与影响[J];国际观察;2005年05期

5 张清敏;;援助外交[J];国际论坛;2007年06期

6 于铁军;通过民间渠道发展对美关系——日本国际交流中心(JCIE)的做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政治研究;2002年02期

7 文婕;国际谈判过程理论初探[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8 金正昆;对外交学研究若干范畴所进行的思考[J];教学与研究;2003年03期

9 吴宝金;国际危机处理中的“首脑外交”——以“古巴导弹危机”为个案的分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王明生;李长春;;多边主义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与意义分析[J];理论界;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斌;20世纪20年代民间外交观念及其实践活动[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刘斌;新科技革命与国际政治[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3 郑泽民;亚太格局下的南中国海争端[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4 佘云霞;国际劳工标准:演变与争议[D];外交学院;2005年

5 赵淑芳;普京执政以来的俄美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6 袁新华;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能源战略与外交[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马晶;环境正义的法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赵可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制度变迁的理论阐释[D];复旦大学;2005年

9 何传添;东盟经济外交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10 赵长峰;国际金融合作中的权力与利益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跃波;试论曾纪泽的近代外交思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妍;美国对外政策决策中的新闻媒体因素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3 刘琴;中国能源外交[D];外交学院;2004年

4 覃辉银;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多边外交的思考[D];武汉大学;2004年

5 崔军伟;清末新政时期外交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瑞彬;美国公众外交研究引论[D];外交学院;2005年

7 胡腾蛟;美国对华文化外交研究(1970-1979年)[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许振政;冷战后印度“经济外交”与世界大国的追求[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9 余红成;控制气候变化的国际法律机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10 罗亚泓;日本政府开发援助与日本—东盟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511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0511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3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