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新政府的内外政策及对华关系走向
本文选题:印度 + 莫迪总理 ; 参考:《和平与发展》2014年03期
【摘要】:印度人民党在本次全国大选中赢得胜利,在时隔十年之后重新执政。新任总理莫迪将开启印度当代历史的新时代。印度新政府的执政理念将以大力振兴经济为核心目标,以抚平教派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为重要任务、以良政廉治为重要手段。在外交领域,印度新政府将力争改善与周边邻国关系为基础,加强与东亚、俄罗斯、中国以及和美国的关系,力争大幅度提升印度的战略地位,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Abstract]:The Bharatiya Janata Party won the national election and returned to power after a decade. New Prime Minister Modi will usher in a new era in India's contemporary history. The governing concept of the new Indian government will take vigorously revitalizing the economy as the core goal, take the settlement of sectarian contradictions and other social contradictions as an important task, and take good governance as an important means. In the diplomatic field, the new Indian government will strive to improve its relations with neighboring countries, strengthen its relations with East Asia, Russia,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strive to greatly enhance India's strategic position and play a greater role on the international stage.
【作者单位】: 改革开放论坛战略研究中心;
【分类号】:D8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翁文章;;印尼对华关系的发展[J];现代国际关系;1990年01期
2 李正信;;时起时伏的美国对华政策大辩论[J];世界知识;1997年08期
3 李丹;美国价值观及其对华关系的影响[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4 孙希艳;马建英;;浅议日本对华ODA政策的嬗变[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5 金仁芳;从英改善对华关系看香港前景[J];时事(时事报告中学生版);1995年04期
6 邓超才;浅析克林顿政府积极改善对华关系的原因[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7 查克·哈格尔 ,吴言;美国必须在对华关系方面显示智慧[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09期
8 刘莉;浅析鸠山内阁时期对华关系的发展[J];日本学论坛;1999年02期
9 吴克非;浅谈德国发展对华关系的推动力[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年03期
10 马建英;;日本对华ODA政策的嬗变[J];社会观察;200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贺圣达;;东盟对华关系和政策:现状与未来[A];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50周年庆暨“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学术研讨会大会手册[C];2006年
2 石善涛;;20世纪90年代中日关系的历史考察[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陈淑仁;;论中国与欧盟全面合作伙伴关系[A];国际经贸研究论文集(2003年)[C];2003年
4 耿克民;;近年来中国南非关系发展述评[A];北大非洲研究丛书——中国与非洲[C];2000年
5 连玉如;;中国与德国的“天然盟友”关系刍议[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世界政治变迁与文明的互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6 徐启新;;日本特大地震对中日关系的影响[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1期(总第102期)[C];2011年
7 周慕红;;中非关系问题研究中文文献索引(1949—1998)[A];北大非洲研究丛书——中国与非洲[C];2000年
8 曾爱平;;探讨21世纪中非关系 把握中国非洲学发展机遇——中国非洲史研究会第八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A];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三十年[C];2010年
9 马晶;权红;;冷战时期的中朝关系[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白景山;发展对华关系是印度的基本政策[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2 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韩显阳;立陶宛重视发展对华关系[N];光明日报;2006年
3 本报专稿 李欣;美国议员为何总跟中国过不去?[N];世界报;2010年
4 江亚平;印度国大党强调重视发展对华关系[N];人民日报;2004年
5 记者 蔺妍 付英凯;杨洁篪与南苏丹总统基尔举行会晤[N];人民日报;2011年
6 记者 马小宁、施晓慧;温家宝会见英国副首相及英国对华关系小组成员[N];人民日报;2006年
7 记者 王蒙 谢学敏;保加利亚总统会见汪洋[N];人民日报;2010年
8 记者 益西加措;欧洲议会对华关系代表团结束对我区访问[N];西藏日报;2002年
9 袁野;蒙古重新定位外交政策改善对华关系[N];世界报;2005年
10 记者孙力;塔重视发展对华关系[N];人民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利华;日本民族心理视角下的对华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2 法赫利;中国与中亚的关系(1991-2011年):合作与共赢[D];山东大学;2013年
3 蒋玉山;博弈与互动:后冷战时期中、美、越三边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4 邓凡;后“9/11”时代的美国对华政策(2001-2011)[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5 李英玉;欧亚主义与俄罗斯的复兴[D];黑龙江大学;2010年
6 余锦龙;中印关系中的西藏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海宁;冷战后美国国会在对华关系中的作用评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常冬辉;密特朗、希拉克时期法国对华关系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宇;欧盟对华关系演变[D];西北大学;2007年
4 许德成;日本的国民性及其对日本对华关系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5 张汝松;论冷战后的印度对华政策[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史宏飞;缓和,,但不退缩[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刘春福;田中角荣政府对华政策成因探析[D];吉林大学;2007年
8 王允端;日本对华政策的地缘政治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周美;中国与欧盟关系发展中的美国因素[D];青岛大学;2008年
10 沈明春;第三方因素与中蒙关系的症结[D];外交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20745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074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