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批评的“社会-认知”路向:以中国“非洲新殖民主义”新闻辩论话语为例
本文选题:社会认知修辞学 + 修辞批评 ; 参考:《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年09期
【摘要】:"社会-认知"取向的批评修辞分析认为:修辞结构无法直接映射社会结构。两者的互动需要借助交际主体的认知建构作为中间层面。因此,只有同时对修辞的认知过程和社会过程进行分析才能充分揭示修辞话语与权力、意识形态、社会现实之间复杂而又抽象的关系。撷取梵·迪克(Teun A Van Dijk)的"意识形态魔方"为修辞批评工具,以2003-2013年国际英语新闻媒体关于中国"非洲新殖民主义"的X新闻报道为例,探讨这一取向的具体操作方法,目的在于反思中国的英语媒体参与世界辩论对话过程中的不足,为更加智慧地解决国际争端提供借鉴。
[Abstract]:The critical rhetorical analysis of social-cognitive orientation holds that rhetorical structure can not directly reflect social structur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 needs the cognitiv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cative subject as the intermediate level. Therefore, only by analyzing the cognitive and social processes of rhetoric at the same time can we fully reveal the complex and abstract relationship between rhetoric discourse and power, ideology and social reality. Taking Teun A Van Dijk's "ideological Cube" as a rhetorical criticism tool, taking the "African neocolonialism" report of the international English news media from 2003 to 2013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crete operation methods of this orient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reflect on the inadequacies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English media participating in the world debate and dialogue,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olving international disputes more intelligently.
【作者单位】: 上海金融学院外语系;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美贸易纠纷的话语研究”(编号:11YJC74011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82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孙勇胜;孙敬鑫;;“新殖民主义论”与中国外交应对[J];青海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2 温科学;二十世纪美国修辞批评体系[J];修辞学习;1999年05期
3 吴鹏;邹慧民;;话语与贸易纠纷——试论中外贸易纠纷的话语研究思路[J];学术论坛;2010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其智;;比喻辞格在不同语体中的差异考察[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安秀君;贺鑫鑫;;话语角色与言语交际[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3 江结宝;;强势角色礼貌语言特点[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胡习之;话语角色定位及其语言表现形式[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4年04期
5 吴鹏;黄澄澄;;话语研究视域下的中美轮胎贸易纠纷[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谢明镜;杨文全;;当代语用背景下传统语病分析之缺失探微[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杨和为;;孔子修辞观试析[J];沧桑;2012年02期
8 王诗客;;概念隐喻在话语分析中的应用[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邓李肇;农德昌;;从修辞策略看心理疏导的平等沟通模式[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马宇;慕宇;;称呼语“棒棒儿”与城市文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孙艳华;;浅析双关语在广告中应用的负面影响[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1年第1期[C];2011年
2 王耀东;;中非关系中的“软实力”建构[A];全球治理:新认识与新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元春;女性修辞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崔智英;电视访谈的语体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吴康茹;热拉尔·热奈特修辞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4 刘晓玲;人际关系管理理论视角下《红楼梦》委婉语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王光利;胡适诗学批判[D];浙江大学;2012年
6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赵洁;新时期俄罗斯报刊政论语言[D];黑龙江大学;2002年
8 程朝阳;法庭调解语言的语用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王彬;当代流行歌曲的修辞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毛兵;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修辞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霖;俄汉委婉语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邹莹洁;长沙店名的社会心理修辞探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段静;奥巴马演说词反复的顺应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黄胜兰;洛阳商店命名的语言特征分析及其社会属性探微[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沈燕杰;《乐府指迷》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6 宁菁;语境视野中的礼仪文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郑广贵;建瓯民俗事象中的“语言崇拜”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马福梅;“黄”与语素“黄”参构的词语:语义分析和修辞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晓燕;“偷窥”事件:余华《兄弟》的修辞策略[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何蔚;“红颜薄命”的话语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益;;全球贸易救济的现状、发展及我国面临的形势[J];国际贸易;2007年09期
2 吴勤堂;国际贸易摩擦的潜在因素及对策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04年07期
3 王有兰;国外对华反倾销的发展趋势及应对措施[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10期
4 杨红强;聂影;付春丽;;美国对华木质林产品反倾销措施的影响研究:1995—2006年实证数据[J];农业经济问题;2008年02期
5 高虎城;;妥善应对贸易争端 积极改善贸易环境[J];求是;2006年08期
6 黄河;高辉;;美国与世界多边贸易体制——从结构性权力视角看美国的双重作用[J];现代国际关系;2007年07期
7 罗建波;;中国对非洲外交视野中的国家形象塑造[J];现代国际关系;2007年07期
8 冉宗荣;中国应对“非市场经济体”反倾销待遇的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3期
9 刘鸿武;;中非交往:文明史之意义[J];西亚非洲;2007年01期
10 施旭;;话语分析的文化转向:试论建立当代中国话语研究范式的动因、目标和策略[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N];人民日报;2006年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N];人民日报;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金榜;;论法律修辞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J];修辞学习;2006年04期
2 陈丽梅;;修辞主体意识的主导作用与修辞效果的实现[J];理论界;2010年11期
3 武飞;;论立法修辞的要素[J];政治与法律;2012年01期
4 侯学勇;;法律修辞如何在司法中发挥作用?[J];浙江社会科学;2012年08期
5 俞小海;;案件事实形成过程的修辞分析——以邓玉娇案为叙述空间[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6 马寅桂;;从政治修辞角度看《之江新语》的同一策略[J];青年记者;2014年19期
7 宫贺;;跨文化认同与政治修辞——基于对中美当代政治传播实践的考察[J];国际新闻界;2009年05期
8 戴盈;;外交新思维的政治修辞策略探析——以习近平同志出访八国的演讲为例[J];新闻爱好者;2013年12期
9 孙光宁;;法律修辞的两种层次及其启示[J];法学论坛;2011年06期
10 李洪强;;库恩科学修辞思想及其评价[J];理论探索;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宗守云;;试论文本修辞和话语修辞[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蒋有经;;汉语模糊修辞的文化阐释[A];福建省语言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蒋有经;;汉语模糊修辞的文化阐释[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中共株洲市委常委 宣传部长 张雄;政治修辞也是执政力[N];光明日报;2012年
2 黎运汉;成功的开拓性新著[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马惠玲;汉语“双重意义修辞”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陈小慰;翻译研究的“新修辞”视角[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谢元春;女性修辞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王彬;当代流行歌曲的修辞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彦卓;论修辞行为的动机与目的[D];黑龙江大学;2010年
2 娄炜利;修辞运行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刘云平;广告中的模糊修辞[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4 申丽辉;论修辞行为与话语角色的关系[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刘洁;广告语言的修辞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黄静;修辞的两重性初探[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7 段惠贤;对示范高中北京四中、人大附中学生范文的修辞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8 郭敏娜;语言视觉修辞产生的基础及途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9 王向宇;广告修辞的功能[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白玉寒;论汉民族文化对修辞的影响与制约[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081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108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