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二战”后澳大利亚的中等强国认同:跨越党派的共识

发布时间:2018-07-09 22:45

  本文选题:澳大利亚 + 国家认同 ; 参考:《太平洋学报》2015年10期


【摘要】:在"二战"后的历史和外交实践中,澳大利亚的政治精英形成了跨越党派的中等强国认同。澳大利亚工党在几十年中建立了"中等强国外交"传统,工党领袖们直到今天仍然在努力使之发扬光大。保守党虽然没有使用"中等强国外交"来概括自己的外交路线,但正是保守党政治家首先给澳大利亚贴上了"中等强国"的标签,并对中等强国认同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样都认同澳大利亚的中等强国身份,工党形成了以民族主义、国际主义和积极行动主义为特征的多边行为偏好,而保守党则主要将与强国结盟作为中等强国的生存之道。
[Abstract]:In the history and diplomatic practice after World War II, Australia's political elite formed a cross-party middle-power identity. Australia's Labour Party has established a tradition of "medium power diplomacy" for decades, and its leaders are still trying to build on it today. Although the Conservative Party did not use "medium power diplomacy" to sum up its diplomatic line, it was the Conservative politicians who first labelled Australia as a "medium power"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a middle power identity. The Labor Party has developed a preference for multilateral behavior characterized by nationalism internationalism and activism while the Conservative Party has mainly made alliance with the powerful as the way to survive.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交学院;
【分类号】:D86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刘德海;;陆克文亚太共同体倡议之研析[J];国际论坛;2010年04期

2 韩锋;;MIKTA——国际社会的新成员[J];东南亚研究;2014年06期

3 张天,张静抒;赫·维·伊瓦特与澳大利亚独立外交[J];世界历史;2004年04期

4 ;1989年柬埔寨问题巴黎国际会议(柬埔寨)[J];南洋资料译丛;2003年03期

5 ;对国际社会等级结构的一种调研[J];欧洲;1996年03期

6 唐小松;宾科;;陆克文“中等强国外交”评析[J];现代国际关系;2008年10期

7 汪诗明;;澳大利亚与军备控制、裁军和核不扩散机制[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强华;珀茨·斯彭德与澳新美同盟的形成[D];苏州科技学院;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德海;;李明博时代的韩国与澳大利亚经贸关系[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喻常森;;澳大利亚对中国崛起的认知与反应[J];当代亚太;2010年04期

3 王光厚;;澳大利亚的南海政策解析[J];东南亚研究;2011年06期

4 王逸舟;;面向21世纪的中国外交:三种需求的平衡(下)[J];对外大传播;2006年09期

5 周汉民;牟榕;;论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嬗变与国际经济组织法学的发展[J];国际经济法论丛;1998年00期

6 花勇;;国际等级体系的生成、功能和维持[J];国际政治科学;2011年03期

7 唐纲;;全球治理背景下的中等强国概念再定义[J];毕节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8 王光厚;;浅析澳大利亚的东盟政策[J];国际论坛;2013年05期

9 陈洪桥;;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下的美澳合作[J];当代亚太;2014年01期

10 刘新华;;澳大利亚海洋安全战略研究[J];国际安全研究;201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魏光明;霸权及其理论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2 唐纲;中等强国参与全球治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丁工;中等强国的崛起与中国外交布局的调整[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4 曲恩道;美国奥巴马政府南海地缘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5 许善品;论澳大利亚融入亚洲的进程(1972-2012年)[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6 崔越;澳大利亚二战后对外行为逻辑分析[D];外交学院;2014年

7 程鹏翔;同盟拓展:21世纪初美澳同盟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秋菊;微型国家作为联合国会员国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孙创锦;澳大利亚与印尼独立(1945-194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姜益民;美越关系正常化的总体进程[D];南京大学;2011年

4 董小蓉;陆克文政府时期的对华政策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汪琴;试论1945-1949年澳印(尼)关系[D];苏州科技学院;2010年

6 杜敏;霍华德的外交思想与澳美同盟的重振[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宾科;澳大利亚“中等强国外交”述评—聚焦陆克文政府外交政策[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8 付赫男;冷战初期澳大利亚对印度尼西亚的政策(1947-1949)[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何显亮;帝国框架内的合作与冲突[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斌;冷战后澳大利亚对美政策的演变[D];河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汪诗明;;论澳新美同盟理事会第一次会议[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杨宇光;;澳新美安全条约的由来[J];国际问题资料;1985年07期

3 汪诗明;澳大利亚参与伊拉克战争原因探析[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张天,张晓虹;论澳大利亚建国初期的国家法制化[J];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谷雪梅;冷战时期美澳同盟的形成和发展(1945-1973)[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左高山;;政治忠诚与国家认同[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02期

2 杭聪;;国家认同、国家制度建设和国民经济福利——兼与陈晓律教授商榷[J];探索与争鸣;2010年04期

3 王海峰;;塑造国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战略使命[J];求索;2010年08期

4 郭忠华;;动态匹配·多元认同·双向建构——再论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的关系[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刘森林;;焦虑、中国特性与国家认同[J];现代哲学;2012年01期

6 颜俊儒;;加强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国家认同建设论纲[J];贵州民族研究;2012年06期

7 宋新伟;陈占芳;;影响国家认同的因素分析及途径探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3年02期

8 ;中国国家认同的历程与制约因素[J];公安研究;2013年05期

9 赵海立;;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以马来西亚为例[J];南洋问题研究;2013年03期

10 吴瑞财;;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认同:挑战与应对[J];教学与研究;201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践;;宗教的类型对民族国家认同的影响[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8集)[C];2014年

2 饶印莎;;大学生国家认同对其与奥运卷入的影响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应小萍;陈午晴;王兵;王俊秀;杨宜音;;国家认同和体育观念关系初探[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雷琳;;公民意识与国家认同:西北边疆执政安全理念构设[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南长森;;西北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市场化运作与国家认同研究[A];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C];2012年

6 刘新利;;试论电视与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建构[A];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C];2012年

7 李宜强;;对区域一体化文化认同的研究:以法国与欧盟为例[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8 韦磐石;赵燕;张翔;;苗族、布依族青少年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及其影响因素[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刘永松;Michael H.S.Lam;Beeto W.C.Leung;;国家认同与北京奥运会:大陆,台湾和香港三地学生的回应(英文)[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10 张东宁;;国际视角下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与中国社会发展[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于福坚;一杯鸡尾酒:美国民族与国家认同的构建[N];中国民族报;2009年

2 左高山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认同的基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刘力达;法国:国家认同大讨论解决了什么问题[N];中国民族报;2010年

4 冯绍雷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 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难以抉择:多重因素影响下的俄罗斯国家认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李禹阶 向中银;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中的国家认同观念[N];光明日报;2011年

6 刘力达;法国移民与国家认同部“立与废”的纠结[N];中国民族报;2011年

7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韩震;塑造文化共性 强化国家认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韩震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认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王立新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美国的国家认同及面临的挑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卢荻秋;国庆盛典让国家认同深入心田[N];桂林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向东;文化多元语境下的国家认同建构[D];吉林大学;2015年

2 郭艳;全球化语境下的国家认同[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皓;软传播对国家认同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陈晶;11至20岁青少年的国家认同及其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常轩;湘西进城务工苗族农民的国家认同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4 闫苗;云南藏区藏族的国家认同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5 马海莉;西藏地区藏族高中生国家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3年

6 曹娅;国家认同影响因素比较分析[D];厦门大学;2014年

7 夏宁波;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变迁中的农民国家认同[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8 旦增卓玛;藏族青少年国家认同研究[D];西藏大学;2014年

9 李宾;民族杂散居地区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历史启示[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10 王子愿;新中国的政治仪式与国家认同的实现(1949-1956)[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109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1109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8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