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东突”恐怖主义威胁风险评估及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10 00:30

  本文选题:东突恐怖主义 + 风险评估 ; 参考:《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东突恐怖主义给我国的边疆安全及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对其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特别是对维护我国的边疆安全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东突恐怖主义的威胁风险作为研究对象,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及创新点如下:(1)研究了东突恐怖组织的网络结构。掌握东突恐怖组织的基本情况,并对其网络结构进行研究,可以为研究其风险打下一定的基础。(2)对东突恐怖组织的威胁风险进行了研究。结合东突恐怖组织的网络结构特点,通过开源情报分析,对东突恐怖组织的地理位置风险、国家关键性基础设施及国家安全风险等进行了分析。(3)对东突恐怖主义的风险评估。应用模糊方法及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东突恐怖组织的风险进行了评估,为东突恐怖主义的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4)提出了东突恐怖主义的风险管理措施。在风险分析及评估的基础上,本文从采取积极的反恐政策、社会预警、情报预警、武力打击角度对东突恐怖组织的风险管理进行了研究。以达到预防与打击东突恐怖组织的目的,以全面实现对其风险进行管理。
[Abstract]:East Turkistan terrorism has brought great threat to the security and social stability of our border area.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its risk. Especially, it 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maintain the security and social stability of our border area. This paper studies the threat risk of East Turkistan terrorism. The main work and innovat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 network structure of East Turkistan terrorist organization is studied. Mastering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East Turkistan terrorist organization and studying its network structure can lay a certain foundation for the study of its risk. (2) the threat risk of the East Turkistan terrorist organization is studied. Combined with the network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st Turkistan terrorist organization, through the open source intelligence analysi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isk of the East Turkistan terrorist organization's geographical location, the national key infrastructure and the national security risk. (3) the risk assessment of the East Turkistan terrorism. The risk of East Turkistan terrorist organization is evaluated by using fuzzy method and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decision basis for risk management of East Turkistan terrorism is provided. (4) the risk management measures of East Turkistan terrorism are put forward. On the basis of risk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isk management of East Turkistan terrorist organization from the angle of adopting active anti-terrorism policy, social early warning, intelligence warning and force strike. In order to prevent and combat the East Turkistan terrorist organizations, to achieve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学位授予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81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红霞;周霞;;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湖北省G市征地拆迁领域黑恶势力生长实证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4年04期

2 姜康康;;网络贩毒的社会网络分析视角研究[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3 尹广文;;结构—行动:流动农民的社会网络分析[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5期

4 李本先;李孟军;孙多勇;迟妍;范林军;;社会网络分析在反恐中的应用[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12年02期

5 黎耀奇;谢礼珊;;社会网络分析在组织管理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J];管理学报;2013年01期

6 吴芸;;公共治理中的社会网络分析[J];理论界;2014年01期

7 汪明亮;;社会网络分析之犯罪学意义[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8 杨和平;何卫峰;吴应明;付瑜;李剑峰;姚晓晖;;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恐怖袭击风险控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9年03期

9 曹德军;;国家间信任的生成:进程导向的社会网络分析[J];当代亚太;2010年05期

10 杨勇;薛振中;;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网络舆论系统状态研究[J];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绍奇;张楠楠;张敏强;;中国心理学界论文合作网络的社会网络分析[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蔡剑文;苏海潮;;厦门大学图书馆人文社科实验室的实践与启示[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赵燕平;孙铁铮;;基于多重社会网络分析理论的风险发现与监测[A];第12届全国信息管理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汪明亮;;犯罪学研究的一个新视角:社会网络分析[A];中国犯罪学年会论文集(2011年度)[C];2011年

5 李东泉;魏登宇;卢金河;;社会网络分析在规划管理组织中的应用研究——以常州市规划局新北分局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周明洁;王可欣;陈爽;;什么样的人更具有影响力:一项基于人格特征的社会网络分析[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陈百龄;;资料库中寻人脉:应用网络分析于电脑辅助报道[A];新闻学论集(第25辑)[C];2010年

8 郝志运;钟佳桂;莫云生;;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知识权力中心研究[A];2007年全国第十一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李勇进;陈兴鹏;;白银市资源型企业间关系的社会网络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吴冰;王重鸣;;软件产业社会网络分析:一个案例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徐勇;社会网络分析应用 稳步提升用户ARPU[N];人民邮电;2009年

2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郭台辉;社会网络分析介于宏观与微观之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文丹;社会化问答社区的社会网络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王韬;社会网络分析视角下政府微博有效回应网络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李如亮;Moodle社会网络分析插件的设计、开发与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李伟;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泛珠三角经济联系与合作网络结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宋洋;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Web数据挖掘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5年

6 杨黎明;基于模糊系统的社会网络预测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7 于新勇;“东突”恐怖主义威胁风险评估及管理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8 包惠民;社会网络视角下教育虚拟社区交往效果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9 王莹;社会网络分析在协作学习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10 葛彦菲;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涉农微博交流特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113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1113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6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