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流动的中国国家形象:“中国威胁论”的缘起与演变

发布时间:2018-07-12 12:02

  本文选题:国家形象 + 中国威胁论 ; 参考:《南京社会科学》2015年09期


【摘要】:对一国之评价与对人的评价一样,都是不同主体在相互交往过程中相互建构的。一方面,作为一个主体,"中国"本身也在不停的变动之中,不同的国家统治模式,不同的对外交流政策,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他者的评价;另一方面,作为评价主体的他者也同样处于变化之中,其关照面、兴趣与利益点,以及价值标准,也会影响他对观察对象的不同感受。无论是"黄祸"论,还是"中国威胁"论,亦或"中国和平崛起"论,都是这种主体间互动的正常反应。
[Abstract]:The evaluation of a country is the same as the evaluation of people, which is constructed by different subjects in the process of interaction. On the one hand, as a main body, "China" itself is constantly changing. Different national governance models and different foreign exchange policies will largely influence the evaluation of others; on the other hand, The other, as the subject of evaluation, is also in the process of change, and its consideration, interest and benefit points, as well as the value standard, will also affect his different feelings about the object of observation. The theory of "yellow peril", "China threat", and "China's peaceful rise" are all the normal reaction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ubjects.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际传播的理论;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09ZJD001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8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问题与领域[J];东南学术;2005年01期

2 施爱国;;超越“中”/“西”——有关西方中国形象的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3 江峡;;遏制中国:不可能完成的使命——评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及“中国威胁论”[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4 于鑫;;俄罗斯的“中国威胁论”:历史与现实[J];西伯利亚研究;2010年06期

5 吴国光,刘靖华;“围堵中国”:神话与现实──兼析“中国威胁论”的战略企图[J];战略与管理;199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军;冷战后美国对台政策调整的内外动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2 张丹华;论国际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冷战”[J];长白学刊;2005年05期

3 范明英;;历史与现实:中国崛起的阶段性“安全困境”分析[J];长白学刊;2011年05期

4 戚骥;;21世纪初中美关系中的“贸易与汇率问题”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韩立娟;;中美经济关系中的政治因素探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6 贾中海;析美对台政策波动性的制约因素[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7 车辚;;印度洋的战略地位及与中国国家安全的关系[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刘中民;;海权问题与中美关系述论[J];东北亚论坛;2006年05期

9 肖f^;;中美在东亚安全结构中的冲突——2006年美国《四年防务评估报告》的一种解读[J];东北亚论坛;2006年06期

10 戚骥;;中美经贸关系演变趋势探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史晋川;林锦;王婷;;跨国采购合约、供应商准则与劳工法律移植——富士康事件后的一种反思[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赵大兴;;论“一国两制”构想实施的政治前提[A];纪念邓小平(下卷)——北京市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杨晓东;陈辉;;简析“和谐世界”的理论基础及其现实意义[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郭杰妮;;重返亚太:美国超越离岸制衡[A];国际关系研究:新发展与新问题——2012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馨;1976-2001年中国对外传播史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李鉴修;文化软实力与党的对外宣传工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袁赛男;哲学视域下的国家形象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李莉;近代中国的媒介镜像:《纽约时报》驻华首席记者哈雷特·阿班中国报道研究(1927-1940)[D];上海大学;2011年

5 李强;中国和平崛起的可行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唐海东;异域情调·故国想像·原乡记忆[D];复旦大学;2010年

7 王中文;中美关系中的美台军售问题[D];南京大学;2008年

8 赵衍;国家信息安全战略中的互联网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庞荣华;毛姆异域游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文波;当代国际体系转型与中国崛起互动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百爽;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的“中国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颜培;跨文化书写[D];江南大学;2010年

3 石黎华;传播视野下的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问题初探[D];南昌大学;2010年

4 王亮;基督教会与19世纪末中国习俗之改良[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栾琮聪;全球化视野下当代中国国际战略演变的规律及其启示[D];山东大学;2010年

6 李爱军;冷战后中俄文化交流探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林锦;跨国采购合约下的劳工法律移植[D];浙江大学;2011年

8 杨兴勇;当代中国模式的考察与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贾婧;中美计算机软件版权保护的比较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10 张海艳;论20世纪中后期台湾留美作家群创作中的美国形象[D];西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赛男;;建国六十年来中国国家形象建设的历史演变及启示[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06期

2 吴一敏;;中国国家形象及其定位研究综述[J];经济师;2012年05期

3 关世杰;;美、德、俄、印民众眼中的中国国家形象问卷调查分析(下)[J];对外传播;2013年01期

4 周庆安;;读懂中国国家形象的历史、脉络和外延[J];中国记者;2013年02期

5 白阳;;基于中国国家形象“里子”和“面子”的探讨[J];传播与版权;2014年03期

6 倪建平,黄卫红;关于中国国家形象与外交政策的理论思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年10期

7 吴友富;;关于中国国家形象品牌构建的几点思考[J];国际观察;2006年02期

8 韩源;王磊;;影响中国国家形象的因素浅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年04期

9 罗建波;;中国国家形象战略的基本框架与实现途径[J];理论视野;2007年08期

10 张巍华;;冷战结束后中国国家形象的定位与传播[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欣路;;中阿经贸中影响中国国家形象的因素[A];公共外交季刊2011冬季号(总第8期)[C];2011年

2 ;中国国家形象调查报告2012[A];公共外交季刊2012冬季号(总第12期)[C];2012年

3 倪建平;;关于中国国家形象与外交政策的理论思考[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4 赵磊;;对中国形象的复杂认知和应对之策[A];公共外交季刊2011春季号(总第5期)[C];2011年

5 吴嘉蓉;;试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其影响——兼析中国国家形象的历史机遇[A];“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欢迎使用“察哈尔-华通明略”国家形象调查平台[A];公共外交季刊2013春季号(总第13期)[C];2013年

7 陆小黑;;中国武术:塑造当代中国国家形象的有效途径[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8 王婉婉;;国际视野下中国国家形象的“整合传播”之道[A];中国传媒大学第七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谷晓江;徐英;;中国国际现代化与中国国家形象定位[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张玉薇;;玛格南摄影师眼中的中国国家形象——从玛格南图片中的毛泽东形象说起[A];构建新机制 促进大繁荣——第10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叶雷;中国“龙”形象不是为西方存在[N];中国审计报;2006年

2 周虎城;传播中国国家形象需要记者转型[N];南方日报;2010年

3 吴旭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克朗凯特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兼职教授;为中国国家形象的现代性做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本报评论员 高初建;我们需要什么形象[N];中华工商时报;2012年

5 杨川梅;打造国家形象是个长期系统工程[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6 记者 荣娇娇;“中国国家形象片”纽约闪亮登场[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7 赵磊 卢雅君;中国形象以及国际印象[N];学习时报;2012年

8 驻京记者 杨春;逾三成海外民众认为中国人“幸福”[N];南方日报;2012年

9 县祥 柯健;汶川大地震:重塑中国国家形象的新契机[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任思蕴 实习生 谢秉强;国民心态的“韬光养晦”更为重要[N];文汇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袁赛男;哲学视域下的国家形象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王珏;权力与声誉[D];复旦大学;2006年

3 刘艳房;中国国家形象战略与国家利益实现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明霞;传播学视角下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D];辽宁大学;2008年

2 揭晓;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国家形象战略[D];暨南大学;2006年

3 郑礼志;定位与认同: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主义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郑贵兰;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与传播[D];湘潭大学;2007年

5 张亚菲;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胡祖光;论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现状和对策[D];山西大学;2013年

7 王艳琴;海外华文传媒与中国国家形象[D];暨南大学;2013年

8 马琼;东南亚华文传媒与中国国家形象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9 郑东旭;从塑造国家形象的视角看中国软实力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英;21世纪初中国国家形象的优化战略[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170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1170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b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