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研究问题与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18-07-14 10:02
【摘要】:问题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性"取决于研究问题的重要性。国际关系问题的重要性既不与引用率、政策相关性等流行标准成正比,也不适用证伪主义、工具主义或科学实在论等科学哲学信条。最重要的研究问题必须同时满足真实性和(社会)基础性这两个实质要件以及简约性和新颖性这两个形式要件。其中实质要件中的真实性指必须对历史和现实中存在的现象或事件发问,基础性意味着研究问题要尽可能与最广大的人类群体的生存、发展和演化密切相关;形式要件中的简约性要求问题的时空外延尽可能大,而新颖性则强调问题提出的时序优先性。国际关系学由于内生的基础性不足和简约性不够,很难提出能够辐射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问题,因此也难以产生社会科学的"元理论"。为了增强国际关系学在社会科学中的重要性,首先要消除国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分野,绕开"无政府状态"这个国际关系学的基本假定,运用外延更大的假定和概念来重构国际关系学。
[Abstract]:The problem is the soul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importance of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depends on the importance of studying problems. The importanc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s neither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popular standards such as citation rate, policy relevance, or scientific philosophy creed such as falsification, instrumentalism or scientific realism. The most important research problems must satisfy the two essential elements of authenticity and (social) foundation, and the two formal elements of simplicity and novelty.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essential elements means that the phenomena or events existing in history and reality must be questioned, and the basic meaning is that the research problems should b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urvival,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largest human group as far as possible. The minimality of formal elements requires that the time and space extension of the problem be as large as possible, while novelty emphasizes the temporal priority of the problem. It is difficult for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o raise the research problems which can radiate other social sciences because of its inherent deficiency and simplicity, so it is difficult to produce the "meta-theory" of social science.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importanc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first of all,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domestic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hould be eliminated and the basic assumption of "anarchy" should be bypassed. To reconstruct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by using broader assumptions and concepts.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D8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小明;关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几点思考[J];欧洲;2001年06期

2 王义桅;在科学与艺术之间——质疑国际关系理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09期

3 谭再文;“国际关系理论”辩识[J];国际观察;2002年05期

4 庞中英,张胜军;国际关系理论在中国的问题与前途[J];国际论坛;2002年01期

5 饶银华;国际关系理论方法论建构[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6 ;“9·11”事件后的新形势可能引发新的国际关系理论和战略[J];当代世界;2002年08期

7 王义桅;国际关系理论的国家性[J];美国研究;2003年04期

8 肖欢容;“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比较与借鉴”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J];世界经济;2003年05期

9 孙学峰;学术批判不同于道义谴责——评《在科学与艺术之间——质疑国际关系理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01期

10 朱锋;国际关系理论在中国的发展:问题与思考[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厚虎;;人、国家与理论——探寻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视角[A];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建设:借鉴与创新——2011年博士论坛[C];2011年

2 王俊生;;国际关系理论的普适性与国别性:一个知识性的梳理[A];评价国际关系理论:各界与进步——2007年博士论坛[C];2007年

3 宣兴章;;国际关系理论的古希腊根源:行动者、结构论述模式的剧场假象[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4 王义桅;;国际关系理论的国家性[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5 程诚;;比较中日政治文化“忠”的观念异同——当代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新探索[A];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建设:借鉴与创新——2011年博士论坛[C];2011年

6 金新;;国际关系理论的“空间转向”:一项研究议程[A];国际关系研究:新发展与新问题——2012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李开盛;;规范理论:批判与评估[A];国际关系理论:前沿与热点——2006年博士论坛[C];2006年

8 黄海涛;;国际关系理论评价问题浅析——以“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的视角[A];评价国际关系理论:各界与进步——2007年博士论坛[C];2007年

9 花勇;;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世界交往的视角[A];国际关系研究:新领域与新理论——2010年博士论坛[C];2010年

10 夏立平;;论21世纪中美印三边关系——用三种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进行分析[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Edward Friedman 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霍金讲席政治系教授;Edward Friedman:国际关系理论应用共同话语解释地区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国际关系理论的科学性从何而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淮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朱延华;和谐世界国际关系理论的哲学基础[N];光明日报;2012年

4 王文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国际网系理论”:互联网冲击下的国际关系理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牛新春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际关系理论有用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倪世雄 赵曙光;探索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中国化之路[N];解放日报;2011年

7 唐世平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寻求国际关系理论突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毛莉;实践转向:突破主流国际关系理论静态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毛莉;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创新正当其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10 赵远良;近年来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发展动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丁榕俊;国际关系理论的复杂性转向-“复杂系统”研究[D];外交学院;2016年

2 周绍雪;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3 白云真;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历史变迁:进步及其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4 蒋建忠;印象理论与外交政策分析[D];复旦大学;2009年

5 胡宗山;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方法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蒋英州;政治文化视角的国家软实力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余成;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创建的路径探索[D];外交学院;2008年

2 劳拉(Laura Paletta Crespo);东亚与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不协调的原因[D];吉林大学;2009年

3 张克宁;个人主义、关系主义与国际关系理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温丽娟;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之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5 王泰然;现实主义视角下的国际组织有效性探析[D];外交学院;2016年

6 李q,

本文编号:21212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1212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8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