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习近平主席访韩与韩中关系:分析与建议

发布时间:2018-07-14 14:13
【摘要】: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的访韩之旅与韩中首脑对话,不仅对于韩中关系,而且对于整个东亚地区都具有重要意义。两国关系被定为"成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围绕如何使战略合作关系更具有实质性内容这个问题展开了诸多协商,并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两国在客观承认目前双边关系中存在局限性的基础上彼此换位思考,为实现两国关系的长远发展而在经济合作、公共外交和人文纽带等方面协商并取得了很大成果,但在较为敏感的安全合作领域并未取得太大进展。中国如欲使韩国在独立于韩美关系之外、有着自主发展动力的新韩中关系框架里享有回旋余地,就需要首先注意避免加深与美国在半岛上的竞争与冲突。与此同时,为使韩国更多关注朝核问题并使韩国具有更为广泛的战略选择,中国还需要在南北关系中从侧面对韩国多加支持并调整对朝政策。韩国亦需要摆脱仅以韩美同盟为基础的安全思维框架,对安全问题进行更有创意、更加灵活的思考,且需要做出更多具体、真诚的努力来探索如何在实现民族统一这个时代使命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地获得中国的合作与支持。
[Abstract]:President Xi Jinping's visit to South Korea in July 2014 and dialogue with South Korean and Chinese leader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not only to South Korea-China relations, but also to the entire East Asian region.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have been designated as a "mature strategic partnership". The two sides have held many consultations on how to make the strategic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more substantive, and have achieved considerable results. On the basis of objectively acknowledging the limitations of the current bilateral relations, the two countries exchanged positions and thought about each other.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bilateral relations, the two countries negotiated and achieved great results in the areas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public diplomacy, and cultural ties. But littl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more sensitive area of security cooperation. If China wants South Korea to enjoy room for manoeuvre in the framework of new Korea-China relations, which is independent of Korea-US relations and has its own momentum for development, it needs to first pay attention to avoiding deepening competition and conflict with the United States on the peninsula. At the same time, in order to make South Korea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North Korean nuclear issue and make South Korea have a wider strategic choice, China also needs to support South Korea more in the North-South relations and adjust its policy towards North Korea. South Korea also needs to move away from the security thinking framework based solely on the Korea-US alliance, to think more creatively and flexibly about security issues, and to be more specific. Sincere efforts to explore how to achieve national unity in the mission of the times as much as possible in the process of China's cooperation and support.
【作者单位】: 韩国成均馆大学成均中国研究所;
【分类号】:D822.331.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小松,王义桅;从“进攻”到“防御”——美国公共外交战略的角色变迁[J];美国研究;2003年03期

2 唐小松,王义桅;试析美国公共外交及其局限[J];现代国际关系;2003年05期

3 唐小松;公共外交:信息时代的国家战略工具[J];东南亚研究;2004年06期

4 唐小松,王义桅;国外对公共外交的探索[J];国际问题研究;2005年01期

5 唐小松;王义桅;;公共外交:信息时代的国家战略工具[J];美国问题研究;2005年00期

6 钟龙彪;王俊;;中国公共外交的演进:内容与形式[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林玲;;试论美国在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公共外交[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6年06期

8 刘国华;李阵;;浅析日本的公共外交及其局限[J];日本学论坛;2006年04期

9 冯敬鸿;陈得印;;美国公共外交分析[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仇朝兵;;九一一事件后美国对印度尼西亚的公共外交[J];美国研究;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桂珍;桑维军;;对外宣传向公共外交的转型——从奥运会到世博[A];“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义桅;;公共外交与中国软权力的崛起[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3 万明;;论现今伊朗公共外交的运用与效果[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4 顾炜;;俄罗斯在后苏联空间的俄语规划及效果[A];公共外交季刊2012冬季号(总第12期)[C];2012年

5 柯银斌;;超象艺术与公共外交——专访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画家王林旭[A];公共外交季刊2011秋季号(总第7期)[C];2011年

6 韩召颖;;孔子学院与中国公共外交[A];公共外交季刊2011秋季号(总第7期)[C];2011年

7 陈冠桥;;世界佛教论坛:公共外交在宗教领域的成功尝试[A];公共外交季刊2010秋季号(总第3期)[C];2010年

8 万学军;;发挥青年优势 推动公共外交[A];公共外交季刊2012夏季号(总第10期)[C];2012年

9 赵启正;;总编的话[A];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号(总第9期)[C];2012年

10 贾庆国;;崛起中的中国与公共外交[A];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号(总第9期)[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海昕;美国强化公共外交[N];经济日报;2005年

2 刘炳香;什么是公共外交[N];学习时报;2005年

3 赵启正;加强公共外交 让世界了解中国[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4 朱虹;公共外交:全球化中外交理念的新发展[N];学习时报;2006年

5 杨磊;公共外交助力经贸升级[N];中国经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陈华;每个人都是形象大使[N];中国社会报;2009年

7 赵启正(全国政协常委);开发国际旅游和公共外交的大机遇[N];联合时报;2009年

8 刁妍;开展公共外交拓展履职领域[N];人民政协报;2009年

9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赵启正;提升公共外交的自觉意识[N];新华日报;2009年

10 本报评论员 王尔山;美式公共外交的新延伸[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德芳;全球化时代的公共外交[D];山东大学;2009年

2 阿雷(Alireza Khoshrou);冷战后中美新公共外交政策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刘鸣筝;美国公共外交研究(1917-2009)[D];吉林大学;2011年

4 廖宏斌;文化、利益与美国公共外交[D];外交学院;2005年

5 于朝晖;整合公共外交[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袁王珏;全球化时代公共外交中的国家领导人品牌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7 曾琳智;音乐在公共外交中的运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8 曲文娜;中国公共外交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彬;美国公共外交的历程与现状分析[D];暨南大学;2008年

2 刘霞;新中国公共外交发展分析[D];外交学院;2008年

3 龚涛;中国公共外交[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严帅;美国对俄罗斯公共外交评析[D];外交学院;2009年

5 郝媛静;战后美国公共外交的演变及其对文化霸权战略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09年

6 孙燕南;第29届奥运会与中国公共外交[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7 樊蕾;试论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与国家形象的塑造[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9年

8 刘锋;公共外交与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杨慧娟;和平发展背景下的中国公共外交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婷婷;英国的公共外交(1997-2009)[D];外交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1219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1219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c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