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中俄推动建立亚太地区安全与合作架构的战略思考

发布时间:2018-08-17 19:24
【摘要】:2010年中俄两国在发表的《中俄关于全面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提出建立亚太地区安全与合作架构,并倡议在亚太地区确立国际公认的基本准则。2013年中俄在东亚峰会上正式提出了建立亚太地区安全与合作架构的倡议。建立亚太地区安全与合作架构是应对亚太地区复杂的安全形势与挑战,维护亚太地区和平、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构想。它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为理念,以国际法和国际公认的基本准则为法律基础,具有开放、透明、平等和包容的特点。建立亚太地区安全与合作架构描绘了未来亚太地区一体化发展蓝图,对于推动亚太地区国际体系转型,建设公正、民主、和谐的亚太地区新秩序,为中国和平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地区环境,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Abstract]:In the "Sino-Russian Joint statement on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the Strategic Cooperative Partnership" issued in 2010, China and Russia 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framework for the Asia-Pacific region. At the East Asia Summit in 2013, China and Russia formally put forward the initiative of establishing the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architecture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framework for the Asia-Pacific region is a strategic concept to deal with the complex security situation and challenge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and to maintain peace, secur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It is based on a new security concept of mutual trust, mutual benefit, equality and cooperation. It is based on international law and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basic norms,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openness, transparency, equality and inclusivenes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framework for the Asia-Pacific region has drawn a blueprint for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sia-Pacific region in the future, which will contribute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and the building of a just, democratic and harmonious new order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Creating a favorabl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for China's peaceful development will be of strategic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国际政治系;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9JZD0037)
【分类号】:D822.35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俊华;;新时期中伊关系特征和战略定位分析[J];世界地理研究;200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新;后冷战时代中美俄三边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王海滨;普京时期俄罗斯新军事变革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罗玉婷;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国会在美国对台政策中的影响[D];外交学院;2008年

2 张晖;小布什政府的东北亚安全战略探析[D];复旦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佳禾;;中国与亚太地区的集体安全合作[J];国外社会科学情况;1995年01期

2 喻常森;;认知共同体与亚太地区第二轨道外交[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11期

3 达尼埃尔·皮内耶;龚鸥;;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孤立[J];世界经济译丛;1994年07期

4 郭震远;亚太地区安全合作前景展望[J];和平与发展;1996年04期

5 韩英;;俄罗斯亚太战略浅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王有为;;东南亚安全合作构想[J];东南亚纵横;2010年05期

7 周莎;;领土争端对亚太地区安全的影响[J];学习月刊;2010年15期

8 付世明;;全球化时代俄越合作的特点[J];东南亚纵横;2006年09期

9 靳娟;;“鲍里斯”和“龙”——“不打领带”的会晤[J];世界知识;1997年23期

10 ;1992年《国际展望》1~24期总目录[J];国际展望;1992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俞新天;;亚太地区的发展前景及中国的作用[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2 钱宗旗;;普京时代俄中东外交的特点及发展趋向[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3 袁芳;;美印安全合作框架与中美印非均势外交平衡的重构[A];湖南省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共运史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孙凌齐;;任重道远——2008年大选前的俄罗斯[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冯绍雷;;建构中的俄罗斯、欧盟与美国的关系[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6 夏立平;;中美日如何争取共赢和避免安全困境[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7 冯青淑;;共同利益与中俄关系的和平发展[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新龙;;国际安全合作:一种安全哲学视角的解读[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9 冯绍雷;;中美俄三边关系与新世纪国际秩序的重构[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10 余伟民;;国家定位与社会转型——论俄罗斯社会转型的特殊性[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政邋韩显阳;俄罗斯坚决反对台当局搞“入联公投”[N];光明日报;2007年

2 管克江;东盟深化安全合作[N];人民日报;2004年

3 郭籍;格宣布将召回驻俄外交官[N];工人日报;2008年

4 ;中俄关系:平等和谐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N];解放日报;2007年

5 记者 刘荣升;通报我省代表团出访俄罗斯情况[N];黑龙江日报;2005年

6 臧文茜;俄罗斯科考:新北极争夺战开始?[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7 韩显阳;俄法总统选择“对话”而非“对抗”[N];光明日报;2007年

8 黄培昭;美新政策难解伊拉克困境[N];人民日报;2007年

9 本报专稿 聂云;2007年的中国周边安全环境[N];世界报;2007年

10 田春生;争夺俄罗斯:黑金石油的微笑[N];中国经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洪业;欧盟东扩与俄罗斯的选择[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杜正艾;俄罗斯外交传统研究[D];外交学院;2003年

3 庞大鹏;俄罗斯政治转轨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汪宁;普京的“俄罗斯新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戴慧;地缘政治视角下上海合作组织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肖f^;权力、制度与文化[D];吉林大学;2006年

7 王绍章;俄罗斯东北亚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刘信一;中俄政治体制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张志刚;国家间的安全合作与当代中国的安全追求[D];暨南大学;2005年

10 任娜;能源安全与当代大国关系[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俊;和谐世界理念视角下亚太地区安全秩序的重构[D];湖南大学;2008年

2 余胜任;冷战后俄罗斯与中印关系[D];武汉大学;2005年

3 石强;论美俄之间的核军备控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杨显生;冷战后俄罗斯中东政策的调整[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5 赖兴洁;论阻碍俄罗斯复兴的美国因素[D];新疆大学;2009年

6 叶刚;论近年来美俄两国矛盾的演变及其深层根源[D];新疆大学;2008年

7 杨瑞茹;对阿布哈兹问题的探讨[D];内蒙古大学;2008年

8 董良;俄罗斯政治转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肖勇;伊朗与俄罗斯的核合作探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刘嘉楠;冷战后俄印关系的发展及其影响[D];外交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21886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1886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1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