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东南亚与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

发布时间:2018-11-01 11:29
【摘要】:正在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中,东南亚地区具有非常重要和独特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东南亚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更为关键的是,在以中国为主要目标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中,东南亚就如同冷战时期的"中间地带"——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被美国视为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最主要场所。无论是在政治、经济、军事还是意识形态领域,东南亚地区都为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提供了最大的挥洒空间,而维护美国在东南亚的主导(领导)地位,则构成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
[Abstract]:In America's Asia-Pacific rebalancing strategy, Southeast Asia has a very important and unique position. This is not only because the strategic position of Southeast Asia is extremely important, but, more crucially, in the Asia-Pacific rebalancing strategy with China as its main goal, Southeast Asia is like the "middle ground" of the Cold War period, the vast number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By the United States a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sia-Pacific rebalancing" strategy, the most important place. Whether in the political, economic, military or ideological fields, the Southeast Asian region has provided the greatest scope for the United States' Asia-Pacific rebalancing strategy, while maintaining the leading (leading) posi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Southeast Asia. Which constitutes the rebalancing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美国研究中心;
【分类号】:D81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国华;抗美援朝是捍卫国家安全的唯一正确选择[J];安徽史学;2001年03期

2 胡玉霞;;新视阈下的美国和平队评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3 王青荣;;浅析冷战以来越南华侨华人社会地位的演变[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4 叶晓东;;第二次柏林危机初期的德美分歧[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王聪;;冷战后美国输出民主战略浅析[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1期

6 仝晔,王继东;论威尔逊主义及其影响[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贺宝玉;;美国理想主义外交的本质[J];沧桑;2007年04期

8 李静;;论布什政府民主与现实相结合的外交哲学[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张宇权,郭经延;文化因素与美国对华外交[J];东南亚研究;2005年02期

10 叶晓东;;1943—1955年美国对德政策的演变[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帆;;试析毛泽东在出兵朝鲜问题上的决策及外交影响[A];毛泽东与当代中国-全国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娟;安全与发展的博弈[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艳娜;富兰克林·罗斯福与印度的非殖民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戚尔达;保罗·尼采与杜鲁门时代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制订[D];复旦大学;2011年

4 黄琳;中东能源因素对大国能源战略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夏咸军;美国对外经济援助[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6 刘悦;1973-1974年石油危机和美国的政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任方;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军事战略决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侯明;冷战时期美国的对外援助政策(1947-1972)[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郑淑云;单极霸权——20世纪美国国策强度的三次提升[D];吉林大学;2004年

10 张爽;“美国至上”:对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一种解读[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倪志丰;中国文化软实力对中国外交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方炜;浅析国际法在核军控进程的地位和作用[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卢雨柔;论当代美国文化外交的实施[D];暨南大学;2011年

4 丁文青;二战后丘吉尔政府外交政策探析(1951-1955)[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胡茜茹;美国的信息霸权与对华网络信息战略[D];外交学院;2011年

6 杨代云;当代中国对外援助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7 孙艳飞;对新中国成立前后中英建交问题的历史考察[D];安徽大学;2011年

8 王雪;冷战时期软势力范围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丽;二十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美国和平队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陶荣;美国新保守主义外交理念及其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昱华;;中国怎样在全球经济再平衡中全身而退[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10年09期

2 刘煜辉;;弱美元再平衡下的中国抉择[J];南风窗;2010年04期

3 巴曙松;;从金融“再平衡”看中国经济复苏[J];人民论坛;2010年08期

4 冯维江;;全球再平衡:共同但有区别的行动[J];世界知识;2010年19期

5 郑联盛;;2011:新常态、再平衡与国际博弈[J];世界知识;2011年01期

6 瞿少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理论根源及发展趋势分析[J];理论导报;2014年04期

7 杨军;;经济再平衡[J];南风窗;2013年17期

8 刘卫东;;美国对中日再平衡 知易行难[J];党员干部之友;2014年01期

9 董春岭;;扯下美国“再平衡”战略的面具[J];世界知识;2014年12期

10 谭红梅;李军;;美国东亚政策评估与展望——亚太再平衡战略与东亚秩序的重构[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郑新立;;全球经济再平衡的三个相关问题[A];工资、汇率与顺差——中国经济再平衡路径选择[C];2011年

2 李俭富;马永开;曾勇;;基于再平衡管理的指数跟踪研究[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一)[C];2006年

3 徐洪才;;中国经济再平衡路径选择[A];中国经济年会(2010-2011)会刊[C];2011年

4 徐洪才;;总论 探索中国经济再平衡之路[A];工资、汇率与顺差——中国经济再平衡路径选择[C];2011年

5 景春梅;;第四章 中国经济再平衡第一大对冲措施:加快自主创新步伐[A];工资、汇率与顺差——中国经济再平衡路径选择[C];2011年

6 刘应本;;美国“再平衡”战略对我海上安全环境的影响及对策[A];郑和研究2013年第3期[C];2013年

7 徐洪才;;第三章 中国经济再平衡三大路径比较[A];工资、汇率与顺差——中国经济再平衡路径选择[C];2011年

8 王鹏;;第一章 中国经济再平衡路径之一:增加劳动者工资[A];工资、汇率与顺差——中国经济再平衡路径选择[C];2011年

9 徐伟;;第六章 中国经济再平衡第三大对冲措施:加快劳动密集型模式转型[A];工资、汇率与顺差——中国经济再平衡路径选择[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沈丁立;中国无需担忧“再平衡”[N];东方早报;2012年

2 记者 贺斌;中国应实现经济“再平衡”[N];中国财经报;2009年

3 记者杨川梅;危机下仍需大力促进经济再平衡[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4 记者 陈小三;实现经济再平衡面临挑战[N];国际商报;2009年

5 银河期货 付鹏;中美寻求再平衡 长期利好国内股市[N];期货日报;2011年

6 英国约克大学金融学博士 现任教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 李翔;全球经济再平衡征程漫漫[N];上海证券报;2011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 刘煜辉;中国应当直面全球经济再平衡[N];上海证券报;2009年

8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总监 宏观分析师 张新法;中国应加快国内经济再平衡的调整进程[N];上海证券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陆振华;亚洲“再平衡”重在中国“再平衡”[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10 记者 王雅楠;“亚太再平衡”美国收效几何[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与中国应对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2 金迅;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3 秦博;亚太再平衡战略下的美国对韩安全政策[D];吉林大学;2014年

4 魏雪青;奥巴马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国的影响及应对[D];内蒙古大学;2014年

5 林广;离岸平衡与美国的亚太战略再平衡分析[D];外交学院;2013年

6 游丽江;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D];厦门大学;2014年

7 张中华;陀螺数字再平衡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8 贺熙琳;变化中的美国亚太联盟体系[D];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2013年

9 胡倩;价值管理与健康管理的失衡与再平衡[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10 邢荷生;从对外净资产的视角看中国和美国外部经济再平衡的风险[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3037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3037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0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