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东南亚反恐合作的国际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27 21:00
【摘要】:冷战结束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传统安全的地位开始下降,非传统安全议题的重要性逐渐上升。恐怖主义作为非传统安全的一个重要领域,日益成为决策者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进入新世纪以来,恐怖主义事件层出不穷,呈现愈演愈烈之势。“9·11”事件、巴厘岛大爆炸、马德里大爆炸等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使得国际社会意识到恐怖主义的巨大威胁,从而坚定了各国打击恐怖主义的决心。以美国为首的全球反恐联盟对基地组织等国际恐怖主义集团穷追猛打,重创国际恐怖主义势力,削弱了他们发动恐怖袭击的能力。随着塔利班政权的覆灭,许多基地组织成员逃往东南亚,与本土恐怖主义结合,加重了地区各国反恐的负担。 东南亚恐怖主义的不断滋长对地区安全、稳定与繁荣构成了重大挑战。面对不断加剧的恐怖主义威胁,东南亚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强化国家反恐能力,并积极寻求国际合作,推进反恐信息交流和情报共享,共商反恐战略。但由于一系列历史及现实方面的原因,在合作打击恐怖主义的过程中,东南亚各国的积极性存在较大的差异,影响了地区反恐合作的深入。从目前来看,东南亚地区反恐合作的范围比较窄,反恐合作的层次也有待深化。地区恐怖活动的网络依然活跃,恐怖袭击事件仍时有发生,反恐任务十分艰巨。 如何有效化解反恐斗争过程中出现的集体行动困境,推进东南亚反恐合作的实现,是一个需要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加以阐明的重要问题。目前学术界对该问题的研究基本停留在介绍、描述的层面,从理论层面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的很少。本文选取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力图从理论分析的高度审视这一问题,探讨深化地区反恐合作的现实出路,以弥补相关研究的不足。 本文坚持个体主义的基本取向,假定民族国家是国际关系中最主要的行为体;国家在国际体系中根据工具理性原则(功利最大化原则)行事;国家的理性是有限的;国家具有机会主义倾向。在上述假定的基础上,通过对国际制度与国际合作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明确国际制度是实现国际合作的保证。那么,作为国际合作的一个具体领域,反恐领域的国际合作能否在制度保障下实现呢?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地区反恐合作的两大要素——交易成本与集体行动逻辑,详细论证国际制度安排如何降低交易成本和缓解集体行动困境,促进反恐合作的深化。通过构建这样-个地区反恐合作的制度理论框架并将其应用于分析东南亚反恐合作,来验证本文的理论假设——国际制度是保证地区反恐合作实现的有效机制。 为了阐述这一理论假设,本文对东南亚恐怖主义与反恐合作的历程进行纵向考察,详细描述了东南亚恐怖主义的基本态势,回顾东南亚恐怖主义的源起与发展,概括东南亚恐怖主义的特征及其影响,为我们理解东南亚恐怖主义提供背景性介绍。然后,本文追溯了东南亚反恐合作的历程,在其萌芽阶段、发展阶段和深化阶段分别取得哪些进展。在此基础上,本文详细考察了东南亚反恐合作的两个主要影响因素——高昂的交易成本和集体行动逻辑,为进一步分析国际制度在反恐合作中的角色提供铺垫。 从目前来看,“9·11”事件以后,东南亚地区逐步确立了一个由区域国际组织、规范性文件以及与区域外联合反恐机制所构成的、涉及多层次、涵盖多领域的反恐合作制度,为降低交易成本、缓解集体行动困境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一方面,反恐制度为参与东南亚反恐的各国确立行动责任的法律框架,加强东南亚各国反恐信息的沟通与交流,稳定行为体的预期,降低交易成本,从而促进反恐合作的实现。另一方面,反恐制度为参与东南亚反恐的各国提供选择性激励,降低外部性效应的影响,减少搭便车现象,从而缓解东南亚反恐斗争中出现的集体行动困境。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国际制度在东南亚反恐合作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效用评析,发现国际制度是推进东南亚反恐合作的有效机制。当然,东南亚现有反恐制度体系也存在很大不足,影响了地区反恐合作的成效。 既然东南亚地区现有的国际反恐制度存在明显的不足,那么完善地区反恐合作的制度体系就成为当前推进地区反恐合作的关键。如何来完善这一反恐制度体系呢?通过将地区层面的反恐制度与国际层面的反恐制度进行比较,明确提出地区层面的完善的反恐制度体系应当具备的要件:其一,在范围上要考虑到所覆盖地域的全面性,即寻求在全球、地区和国别三个层面上应对恐怖主义威胁,将所有国家、所有民族纳入其效力范围;其二,内容应具有全面性,即制度设计要有多维视角,既要打击恐怖主义,又要关注恐怖主义产生的深层次根源;其三,搭建反恐信息交流的平台,这是反恐制度设计成败的关键;其四,契合东南亚的文化规范,这是反恐制度是否具备合法性的重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具体探讨这样一个具有地区特色的反恐制度体系建设和完善的现实路径。结合东南亚地区反恐合作的实践,本文提出,以东盟为主体,整合东盟、东盟地区论坛、亚太经合组织、巴厘区域部长反恐会议等区域机制,联合美澳中日等区域外大国,辅以各项具体的反恐机制与安排,构建一个具有共同目标、共同准则和联合行动的反恐制度框架,是完善地区反恐制度体系的现实路径。 通过上述分析,本文得出的结论是:第一,东南亚反恐制度通过确立各国行动责任的法律框架和提供对称信息降低了反恐交易成本,促使地区反恐合作向纵深方向发展。第二,东南亚反恐制度为各国提供选择性激励,缓解集体行动困境,促使各国对合作采取积极立场。第三,一个具有地区特色的完善的反恐制度体系是实现地区反恐合作的有效机制。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81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库斯蒂亚 ,贾都强;巴厘爆炸事件和印尼政府对恐怖主义的反应[J];当代亚太;2002年12期

2 郭清水;反恐对马来西亚政局与对外关系的影响[J];当代亚太;2003年01期

3 徐坚;非传统安全问题与国际安全合作[J];当代亚太;2003年03期

4 许利平;东南亚伊斯兰极端主义势力及其影响[J];当代亚太;2004年05期

5 张锡镇;2002年东南亚反恐回顾与展望[J];东南亚纵横;2003年04期

6 张应龙;新加坡伊斯兰祈祷团事件与东南亚反恐斗争[J];东南亚纵横;2003年05期

7 李宝林,张金平;东南亚反恐难点和走向及云南国际大通道建设的对策[J];东南亚纵横;2005年01期

8 悉尼·乔恩斯;黄耀东;;东南亚地区恐怖主义的新动向[J];东南亚纵横;2006年04期

9 彭芸;;合作反恐对东盟国家的整合作用[J];东南亚纵横;2007年01期

10 韦岗;杨文彬;;《东盟反恐公约》签署以来东南亚反恐形势分析[J];东南亚纵横;2008年09期



本文编号:23620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3620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5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