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中欧气候变化伙伴关系十年:走向全方位务实合作

发布时间:2018-12-15 02:36
【摘要】:经过十年的发展,中国和欧盟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内的合作已超越初期单向援助合作,形成多层次、跨领域和制度化的全方位合作,合作的根本驱动力也从政府转变为市场。作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力量,中欧在建设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机制领域内的分歧正逐渐缩小,合作日益密切。不过,中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表明,双方均需在应对气候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寻找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点。
[Abstract]:After a decade of development,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EU in the field of climate change has gone beyond the initial one-way aid cooperation, forming multi-level, cross-domain and institutionalized all-round cooperation, and the fundamental driving force of cooperation has also changed from the government to the market. As the main forc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o deal with climate chang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Europe in the field of building an international mechanism to deal with climate change are gradually narrowing and cooperation is getting closer and closer. However, the trade dispute over photovoltaic products between China and Europe shows that both sides need to find a balance between climate change and economic growth.
【作者单位】: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
【分类号】:D822.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双伍;;气候变化牵动国际关系变化[J];时事报告;2007年07期

2 本刊编辑部;;改变的力量[J];今日中国(中文版);2010年12期

3 胡鞍钢;管清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的贡献——兼评托尼·布莱尔《打破气候变化僵局:低碳未来的全球协议》报告[J];当代亚太;2008年04期

4 张海滨;;应对气候变化:中日合作与中美合作比较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01期

5 周剑;何建坤;;欧盟气候变化政策及其经济影响[J];现代国际关系;2009年02期

6 薄燕;陈志敏;;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的中国与欧盟[J];现代国际关系;2009年02期

7 葛全胜;曲建升;曾静静;方修琦;;国际气候变化适应战略与态势分析[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9年06期

8 张海滨;;气候变化与中国国家安全[J];国际政治研究;2009年04期

9 郭新明;;气候变化全球政策制定的国际博弈进程及我国的应对策略[J];金融发展评论;2010年01期

10 孔亮;;美国气候变化政策转变的国际制度根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徐婷;;自由制度主义国际合作理论的成就与不足——以国际气候变化合作制度为例[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2 张祖群;;全球气候变化:判定,应对与文化生产力释放[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2013年

3 Jaechun Kim;Natacha Moorooven;;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支柱作用:气候变化与人权(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全球治理与中国作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4 刘云;郭有志;高钰涵;辛秉清;;应对气候变化南南技术转移机制、问题及对策[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5 马建英;;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安全化——理论、路径与反思[A];国际关系研究:新领域与新理论——2010年博士论坛[C];2010年

6 杨丽;蓝煜昕;曾少军;于绘锦;;美国NGO参与气候变化的组织生态探析[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2013年

7 杜婷婷;江家驷;;中美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和经济危机[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影响下世界格局的变化与调整”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8 刘燕冰;;环境气候领域的里程碑——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解读[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朱雯;;环境法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回应[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菲邋通讯员 邓茂芝;为我国气候变化外交提供科技支撑[N];中国气象报;2007年

2 王晓樱邋魏月蘅;应对气候变化 寻求绿色发展[N];光明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陈妍;气候变化:经济外交新议题[N];国际商报;2008年

4 记者 战雪雷;亚行建议东南亚及早应对气候变化[N];中国财经报;2009年

5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N];人民日报;2009年

6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解振华;国务院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情况的报告[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7 记者 王婷婷;“建立适应气候变化的社会救助机制”[N];中国社会报;2010年

8 记者 赵良英 通讯员 傅兰波;通报我省应对气候变化情况[N];湖北日报;2010年

9 通讯员 张志方 记者 李川;气候变化立法者国际论坛在津召开[N];天津日报;2010年

10 记者 李珂;全国政协应对气候变化调研组来闽[N];福建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静;从巴厘岛路线图看美国的气候变化外交决策[D];外交学院;2009年

2 汪遒;欧盟与全球气候变化治理:“领导者”的归来[D];复旦大学;2012年

3 胡海超;《京都议定书》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博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孙子为;国际气候移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陈丽香;中印气候变化合作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6 杨航;美国基金会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中的作用[D];青岛大学;2011年

7 慕白(KONTO-KROMA,MOHAMED BAI);战后塞拉利昂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政策冲突[D];吉林大学;2012年

8 朱超;公共产品、外部性与气候变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金捧;气候变化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郝文佳;奥巴马政府的“气候变化外交”分析[D];外交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3798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3798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9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