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伊朗关系的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7 13:49
【摘要】:伊朗位于亚洲西南部,南濒波斯湾和阿曼湾,北隔里海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相望,素有“欧亚路桥”和“东西方空中走廊”之称。无论是国十面积、自然资源、人口,还是政治经济实力和历史文化影响,伊朗都是中东地区举足轻重的人国。伊朗自然资源相当丰富。2004年伊朗石油总蕴藏量达172.33亿吨,居世界第三位;天然气储量达26.62万亿立方米,位于俄罗斯之后,居世界第二位。从产量来说,2003年伊朗原油产量达18650万吨,位于沙特、俄罗斯和美国之后,居世界第四位。在欧佩克内部,伊朗是出口量占第二位的全球石油出口大国。同时,伊朗也是铜矿探明储量占世界第三位,并且,还有丰富的锌、铬、铁、锰、锑、铅、硼、重晶石、大理石和煤等矿产资源的国家。 21世纪对于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新时期中国的对外战略和能源安全战略是特别值得重视的大事。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建设的关键时期,需要一个充足、稳定的能源供应。综合各种资料对我国未来能源需求的预测结果,我国在2010年石油需求量为2.65亿吨(缺口7500~8500万吨),2020年为3.3亿吨(缺口1.3亿吨)。因此,我国石油工业“十五”规划提出了加快建立国家石油储备体系、鼓励石油企业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实施油气进口多元化等措施。作为欧佩克第二大能源出口国的伊朗自然成为了我国能源战略中的关键一环。两国间关系的变化势必会影响我国能源供应的稳定性,以致影响我国经济建设的进程及我国和平崛起伟大目标的实现。因此,中伊关系的研究对我国外向型能源战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与伊朗都是世界文明古国。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两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今天,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在其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没有受到过中伊两国文化的影响。伊朗是历史上对我国文化产生影响仅次于印度的重要国家。中伊两国从2000多年前张骞通西域以来,就保持着友好往来,交往的历史悠久。进入近代,由于帝国主义的阻挠,两国外交关系曾一度中断。1971年中伊两国恢复建立正常外交关系。30年来,两国在政治、经贸、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2005年,两国间贸易总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D822.3
本文编号:2630939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D822.3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江琳;江丽;;中美在伊朗核问题上外交政策比较研究[J];党政干部学刊;2012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闫乔华;中国汽车工业向伊朗发展的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309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630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