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方媒体热议“中国形象”的思考
本文关键词:对西方媒体热议“中国形象”的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形象在西方正在发生变化。西方观察中国的视角更加多元,"中国形象"趋向立体,增添了一些理性的元素。但是,西方国家的"中国观"仍然折射出深刻的意识形态偏见,严重阻碍了西方国家对中国形成符合事实的认识。这些片面的认知和不公正的价值评判使"中国形象"蒙尘。因此,随着"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被提升至战略高度,在国际上营造中国和平、发展、合作的良好形象是未来外交工作的重要内容。
【作者单位】: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
【关键词】: 中国形象 西方
【分类号】:D822
【正文快照】: ZOH年初,,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起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亮相拥有“世界十字路口”之称的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并陆续在欧洲、亚洲多家电视台播出,这再度引发西方媒体对于中国形象在世界如何呈现的讨论。当前,面对中国综合国力迅速增强、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并带动国际关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洁篪;;努力开拓中国特色公共外交新局面[J];求是;2011年04期
2 罗建波;姜恒昆;;达尔富尔危机的和解进程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周琪;;中国外交改变了中国的国际形象[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兴成;[N];人民日报;200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善刚;;身行据乱 心写太平——康有为家思想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黄妍;桑青松;;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中的人际空间距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马丽蓉;论西方传媒在中阿合作中的阻障作用[J];阿拉伯世界;2005年06期
4 周红安,张彩云;罗素对中国文化的评价及其影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祁若冰,乔刚;论第二次中外法律文化融合[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张艳涛;;唯物史观视阈中的“中国问题”[J];北方论丛;2010年05期
7 徐瑾;;论中西方“天人合一”思想的本质区别[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王传玲;;从零和博奕到正和博奕——新时期中国和平崛起的解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5期
9 郑师渠;;角色·个性: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郑师渠;;欧战后国人的“对西方求解放”[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阎凤桥;;学术传统:优势或劣势?(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对策与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2 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几个问题[A];登州与海上丝绸之路——登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井百祥;;可持续发展中的后农业现代化[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4 韩星;;和而不同与全球多元文明[A];儒学的当代使命——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9年
5 叶小青;邵勇;;“和平发展”视阈中的中国文化软实力建构[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6 秦德君;张玲彤;;中国国民文化特性的分析模式[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7 任慧;;儒家文化与中国文化战略[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杨移贻;;和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高校的应为和可为[A];建设和谐文化与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9 何星亮;;文化多样性与文明互补[A];文化多样性与当代世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建嵘;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以岳村为表述对象的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屈永华;国民意识的觉醒与传统法律的近代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刘招成;施坚雅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马和民;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杨磊;中国工业化与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6 王石泉;中国老年社会保障制度与服务体系的重建[D];复旦大学;2004年
7 傅静;意识形态与近代中国社会变革[D];山东大学;2005年
8 刘晓丽;1939-1945年东北地区文学期刊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何爱国;东亚发展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经芹;中西义利观及其对外交政策影响的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赵炜中;试论当代中国和谐文化建设[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石黎华;传播视野下的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问题初探[D];南昌大学;2010年
4 李小斌;借《阿房宫赋》中造苑思想以拓宽现代造园空间的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5 罗彩燕;回归后澳门居民对祖国的认同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王金连;晚清新式军事教育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兰先芳;儒家教育思想与高校人力资源开发[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8 郑国;民国前期迷信问题研究(1912~1928)[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黄永锋;“李约瑟难题”的非线性解[D];东华大学;2004年
10 董传岭;晚清山东的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静娴;;重塑中国形象的挑战与对策[J];科技智囊;2011年08期
2 肖丽丽;;中国国家形象在非洲面临的挑战及舆论应对[J];对外传播;2011年08期
3 胡锦山;;中国在非洲形象的变迁和优化[J];对外传播;2011年08期
4 何明星;;当代埃及青年如何认识中国——中国形象在阿拉伯世界的传播调查[J];传媒;2011年06期
5 傅海;;美国总统眼里的中国形象[J];青年记者;2011年25期
6 吴瑛;;如何提升网络时代的国际话语权[J];领导之友;2011年06期
7 高祖贵;;从容淡定看“世界眼中的中国”[J];w
本文编号:3295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329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