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对布岱族群文化生态影响及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媒介对布岱族群文化生态影响及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龙州地区布岱族群文化生态的现状及问题,并从媒介的角度对该地文化及文化艺术的保护和发展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少数族群的文化特别是文化生态问题一直受到关注,但却难于没有“标本兼治”的解决办法。文化生态问题是指某个地域文化群体的社会环境中、与文化相关的种种不良状态,具体表现为本土文化衰减、存在感薄弱等等问题。文化焦虑、文化认同、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文化生态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也是造成少数族群文化生态问题的重要原因。本文试从文化生态的宏观视角,运用具体案例反映布岱族群的具体文化生态问题,并运用媒介相关知识分析原因,最终提出解决策略。第一章为导言,主要是明确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文化生态问题的概念和范畴;提出本文研究所涉及的理论范畴,并进行简要说明;还解释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和价值;最后对本文的创新之处略作陈述。通过本章的讲述,试图建立起本研究的完整理论和逻辑架构,揭示并解决布岱族群文化生态的相关问题。第二章主要是文献回顾,通过对媒介与少数族群、文化生态等方面相关研究的回顾,介绍本文研究的背景情况,及当今研究领域的走向。这些方面是本文研究问题的关键因素,只有把握住这几个方面,才能把握本文研究的主题不产生偏差。第三章是对布岱族群文化生态背景的介绍,重点是布岱族群的文化生态问题是此时的,是基于现在的文化背景之下形成的,与其所处的文化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第四章通过三个主要案例来揭示目前布岱族群文化生态问题的三个主要表现。对布岱族群文化生态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本文的原因分析主要从媒介的角度进行,研究媒介与布岱族群文化生态之间的关系。第五章是从媒介建设的相关视角来对布岱族群文化生态问题的解决提出实际的、合理化、可行的意见和建议。本章从媒介的传播源、传播方式、传播观念、传播受众的各个方面提出建议,以具体化的解决方案来具象化本文的理论研究,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目的。媒介对当今时代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明显的影响,通过媒介来研究少数族群的文化生态问题,可以摒除一般研究中所出现的“好分析、难解决”的困难,提出具体的可行性措施。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田野调查中常用的深度访谈法和焦点小组访谈法,依据传播学和文化生态学的相关知识,对布岱族群的文化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龙州布岱族群的文化生态问题同时也是中国广泛少数族群文化共同面临的问题,本研究从布岱族群入手,着眼点却在全国的少数族群文化问题。
【关键词】:媒介 布岱族群 文化生态问题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206;G127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10
- 第一章 导言10-14
- 一、概念的提出10
- (一)文化生态概念与问题10
- (二)媒介与文化生态10
- 二、理论依托10-12
- (一)传播学的相关理论11
- (二)文化生态学的相关理论11-12
- 三、研究设计12-13
- (一)研究背景12
- (二)研究内容12-13
- (三)研究方法13
- 四、研究意义13-14
- 五、创新14
- 第二章 文献回顾14-19
- 一、媒介与少数族群的相关研究14-15
- (一)媒介、少数族群的功能性研究14-15
- (二)少数族群个案研究15
- 二、文化生态的相关研究15-19
- (一)文化生态的运行机制研究16
- (二)文化生态的问题研究16-17
- (三)文化生态的相关因素研究17-19
- 第三章 布岱族群的文化生态背景19-26
- 一、布岱族群与主体民族的关系19-22
- (一)既接近又疏离19-20
- (二)既融合又排斥20-21
- (三)既合作又竞争21-22
- 二、文化水平和经济水平的关系22-24
- (一)发展速度影响匹配度22-23
- (二)发展观念影响两者相容度23-24
- 三、媒介普及率的不均衡24-26
- (一)城市高于乡村24
- (二)主体民族高于少数族群24-25
- (三)普通话人群高于方言人群25-26
- 第四章 媒介对布岱族群文化生态的影响及原因26-45
- 一、媒介对布岱族群文化生态的影响及问题26-33
- (一)传统文化的快速现代化——以天琴为例26-28
- (二)传统文化的快速商业化——以山歌为例28-31
- (三)传统文化的快速职业化——以美女村为例31-33
- 二、从媒介分析少数族群文化生态问题的原因33-45
- (一)市场化下媒介资源的不平衡33-37
- (二)传媒信息时代文化趋同的危机37-41
- (三)视觉时代二维化的媒介呈现41-45
- 第五章 从媒介看优化布岱族群社会生态问题的建议45-52
- 一、以小见大——建立媒介观察下的少数族群原生态基地45-49
- (一)从媒介现实到媒介真实46-47
- (二)从艺术美感到人文魅力47-48
- (三)从文化传播到文化传承48-49
- 二、步步为营——杜绝急功近利的政府宣传和荧幕崇拜49-50
- (一)从更宏观、长远的视野上宣传49-50
- (二)从仰视媒介到平视媒介50
- 三、一视同仁——防止文化歧视和过度的文化关怀50-52
- (一)防止片面的功能主义50-51
- (二)过度的文化关怀是文化压力51-52
- 第六章 研究结语52-53
- 一、媒介对布岱族群文化生态具有影响52
- 二、研究的不足52-53
- 参考文献53-54
- 发表论文目录54-55
- 致谢55-56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慧;;传播中的仪式对于群体归属感建立的作用分析[J];编辑之友;2012年06期
2 夏莉莉;;地、宅演变及聚落形态分析——以西南地区为例[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管文琦;;媒介仪式对国族认同的建构与强化——以2011年春晚为例[J];中国传媒科技;2012年10期
4 邵静;;媒介仪式:媒介事件的界定与仪式化表述——以我国的春节联欢晚会为范本[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陈钢;;试论人际传播在“差序格局”中的嵌入——以中国乡土社会为考察对象[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6 冯济海;;边疆文化的影视书写——论纪录片《茶马古道》的人类学意涵[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潘陆琴;;论影响新闻制作的三因素[J];池州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王颖吉;;威廉·詹姆斯对大众传播研究的影响——以李普曼和帕克为中心的研究[J];当代传播;2009年06期
9 胡翼青;吴越;;新闻客观性的幻象与大众传播研究的缘起[J];当代传播;2010年02期
10 邵培仁;范红霞;;传播仪式与中国文化认同的重塑[J];当代传播;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志武;;传媒影响世界 教育引领传媒[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社会变革与大学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2 张建中;;詹姆斯·凯瑞与美国传播学研究的文化转向[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3 麦尚文;;价值传播与社会认同——《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价值观呈现与传播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邵静;;以不变应万变——试析我国春节联欢晚会的仪式化特征[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张敏;;清水江流域林业生态文化研究[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闫宏秀;;技术物传播:价值选择的视角[A];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郭宸利;;天柱县石洞镇摆洞村侗族交通文化调查研究[A];走进原生态文化——人类学高级论坛2010卷[C];2010年
8 张勇锋;;经验功能主义:还原、反思与重构——对中国语境中传播学经验功能主义的再认识[A];中国传媒大学第六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王艳丹;;传播仪式观中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以俄罗斯红帆节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六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常启云;;群体传播与宗教认同[A];中国传媒大学第六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2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胡沈明;现代新闻评论宽容意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龚茂富;青城派武术生存现状及传播方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6 周鸿雁;仪式华盖下的传播:詹姆斯·W·凯瑞传播思想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7 徐帆;制造角色:凤凰卫视的生产机制研究(1996-2011)[D];复旦大学;2011年
8 夏德元;电子媒介人的崛起[D];复旦大学;2011年
9 连旭;大跨体育建筑有效地域文本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李建华;西南聚落形态的文化学诠释[D];重庆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叶倩;框架理论下的中国国庆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程;文化视域下的我国网络阅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郭艳芝;群体性突发事件与信息传播[D];湘潭大学;2010年
4 袁佳穗;虚拟环境下的人际互动[D];湘潭大学;2010年
5 郑晓燕;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问题与路径[D];南昌大学;2010年
6 陈蕾;传播学范式批判与重塑[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璇;非物质文化遗产班社的动态传承与运行机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任晓敏;虚拟社区中的交往行为及其社会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温皎阳;在传播与反馈的博弈中前行[D];西北大学;2011年
10 张丹丹;新媒体环境下中国政府形象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媒介对布岱族群文化生态影响及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19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31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