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视域下土族乡土文化传承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视域下土族乡土文化传承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土族作为青藏高原上一个独特的民族,民族文化绚丽多彩,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土族文化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使得他们的文化既保留着传统民族特色又被打上现代化的烙印。对待文化应该弘扬本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成果,并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学会扬弃。在文化传承中要结合文化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人文等实际,使得文化得以延续。然而,由于缺乏对乡土文化传承的研究,新村建设中乡土文化逐渐被淡忘化、被边缘化,造成了部分乡土文化的遗失,这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文化生活与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旋律下,深入研究土族新农村建设中的乡土文化传承,有利于保护我国文化的多样性,也有利于乡村的建设。对土族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研究,重点以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课题,分析了二者的文化特征和相互关系以及在社会进程中两者的变化,对当前土族新农村下的乡土文化传承的内容进行了梳理,从保护和发展的视角选择提出了土族乡土文化传承应以生态博物馆理念保护集聚发展型模式、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升城镇化改造型模式和生态移民理念新建移民迁建型模式,分别选取了具有浓厚土族乡土文化气息的互助土族自治县松多乡麻洞村与什八洞沟村,威远镇小庄村,东山乡的联大村与吉家岭村为案例,在对典型村落环境及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几个村的文化传承方面的好的做法进行总结。针对乡土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土族 新农村建设 文化传承 物质文化 非物质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49.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18
- 1.1 选题缘由10-12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目的11
- 1.1.3 研究意义11-12
- 1.2 相关概念界定12-14
- 1.2.1 乡土文化12-13
- 1.2.2 物质文化13
- 1.2.3 非物质文化13-14
- 1.2.4 文化传承14
- 1.3 研究方法框架及创新点14-18
- 1.3.1 研究方法14-15
- 1.3.2 研究框架15-17
- 1.3.3 创新点17-18
-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18-29
- 2.1 新农村建设及文化传承研究18-22
- 2.1.1 新农村建设研究18-20
- 2.1.2 文化传承研究20-22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22-25
- 2.2.1 国内新农村建设中文化传承研究22-23
- 2.2.2 国外新农村建设中文化传承研究23-25
- 2.3 理论基础25-29
- 2.3.1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25
- 2.3.2 文化生态学25-26
- 2.3.3 毛泽东文化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文化建设思想26-29
- 第3章 土族乡土文化及价值研究29-43
- 3.1 土族及其乡土文化的历史演化29-31
- 3.1.1 土族基本概况29-30
- 3.1.2 土族乡土文化的历史演化30-31
- 3.2 土族乡土文化的内容31-36
- 3.2.1 土族物质文化31-32
- 3.2.2 土族非物质文化32-34
- 3.2.3 土族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关系34-36
- 3.3 土族乡土文化的特征36-40
- 3.3.1 原始性和宗教性36-37
- 3.3.2 多元性和交融性37
- 3.3.3 地域性和流变性37-38
- 3.3.4 渗透性和独特性38-40
- 3.4 土族乡土文化的价值40-43
- 3.4.1 文学价值40
- 3.4.2 历史价值40-41
- 3.4.3 科学价值41
- 3.4.4 教育价值41-42
- 3.4.5 美学价值42
- 3.4.6 经济价值42-43
- 第4章 土族乡土文化传承现状分析43-57
- 4.1 问卷设计及统计43-51
- 4.1.1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43-44
- 4.1.2 村民对乡土文化的了解程度44-45
- 4.1.3 村民了解乡土文化的途径45-46
- 4.1.4 乡土文化传承状况分析46-48
- 4.1.5 土族乡土文化传承的模式48-51
- 4.2 土族乡土文化建设和传承取得的重要成效51-53
- 4.2.1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51-52
- 4.2.2 优秀乡土文化资源得到系统发掘和保护52
- 4.2.3 民族文化产业初见成效52-53
- 4.2.4 申报保护了一批土族非物质文化遗产53
- 4.3 土族乡土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53-57
- 4.3.1 传承方式缺乏科学性探索53
- 4.3.2 乡土文化总体发展水平滞后53-54
- 4.3.3 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54-55
- 4.3.4 新农村文化建设模式随意跟风55
- 4.3.5 土族乡土文化的多样性面临破坏危机55-56
- 4.3.6 土族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和谐关系遭到破坏56-57
- 第5章 土族乡土文化传承发展的对策措施57-66
- 5.1 土族乡土文化传承坚守的原则57-59
- 5.1.1 原真性原则57-58
- 5.1.2 整体性原则58
- 5.1.3 自觉性原则58-59
- 5.1.4 活态性原则59
- 5.2 土族乡土文化传承的策略59-61
- 5.3 创新土族乡土文化传承的方法61-66
- 5.3.1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61-62
- 5.3.2 提升文化建设队伍素质62-63
- 5.3.3 完善对农村传统文化传承人的保障机制63
- 5.3.4 结合新农村建设合理开发农村传统文化63-64
- 5.3.5 注重吸收其他民族优秀乡土文化64
- 5.3.6 坚持民族优秀文化继承与创新相结合64-66
- 参考文献66-72
- 致谢72-73
- 附录A 土族乡土文化保护与传承调查问卷73-78
- 附录B 土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表78-80
- 作者简介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小飞;;让乡土文化走进语文教学[J];文学教育(中);2011年11期
2 张月爱;;现代信息社会之乡土文化危机与应对策略思考[J];社科纵横;2012年07期
3 王华斌;;乡土文化传承:价值、约束因素及提升思路[J];理论探索;2013年02期
4 刘洪丹;;乡土文化对农民思想的影响[J];剧作家;2009年04期
5 郑伟红;;河北省乡土文化品牌创新策略研究[J];青春岁月;2013年14期
6 文华;;迷失的乡土文化[J];中国报道;2002年07期
7 张西林;张清;黄娜;曹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传统乡土文化开发——以湖南浏阳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6期
8 唐继俊;;乡土文化与乡村学校的写作教学[J];文学教育(上);2010年01期
9 周宇;;乡土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存在价值及创新之道[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钟晓毅;;再造“桃花源”——寻找乡土文化的当代价值[J];领导之友;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逢春;;简谈乡土文化进入中小学文史科教学的必要性与重要作用[A];“宝鸡历史文化与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李丽娜;;乡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以“藁城战鼓”为例[A];2012年幼儿教师专业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3 郭喜球;;在初中生中进行临海乡土文化教育的调查与思考[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4 雒伟;;乡土文化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A];“宝鸡历史文化与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邢启顺;;乡土文化遗产:从“保护”到“产业化”[A];《民族遗产》(第一辑)[C];2008年
6 吴娟;;浅析新农村建设中的乡土文化保护[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韩培明;;发展乡土文化,打造特色校园[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2)[C];2013年
8 河北省涉县第二中学课题组;;开掘乡土文化资源 拓展德育育人空间(一)[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9 河北省涉县第二中学课题组;;开掘乡土文化资源 拓展德育育人空间(二)[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10 田明清;;构建道德文明的禅床——浅谈乡土文化下的德育[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笠铭;乡土文化观与新农村建设[N];中国建设报;2006年
2 胡周文邋刘清华;上高着力培育乡土文化人才[N];宜春日报;2008年
3 记者 朱秀敏;研习海西乡土文化[N];闽南日报;2010年
4 杜荣生 浙江省东阳市吴宁第四小学校长;在乡土文化 浸润中飞扬[N];中国教育报;2011年
5 朱册;应重视繁荣“乡土文化”[N];大理日报(汉);2012年
6 梅莉红 云和县委宣传部;乡土文化让“金山银山”更夺目[N];丽水日报;2014年
7 记者 王心武;海南定安挖掘乡土文化[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8 通讯员 查朝云;马龙扶持乡土文化发展[N];云南日报;2007年
9 张欣邋侯丽;关注“寻常”乡土文化遗产[N];中国文化报;2008年
10 斗门旅游局 蒋伟文;乡土文化的旅游开发与保护[N];珠海特区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定国;连云港乡土文化教材编写及实施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昌盛;“菏泽乡土文化”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D];鲁东大学;2015年
3 陈智敏;论长沙乡土文化资源在《文化生活》课程中的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张宗明;新农村建设视域下土族乡土文化传承研究[D];青海大学;2016年
5 林立娜;乡土文化资源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刘星;蔚县乡土文化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邓昭华;城市化背景下乡土文化传承的教育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谢锋;新媒体环境下乡土文化进校园的案例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9 杨波;乌鲁木齐地区将乡土文化引入初中美术课程的现状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10 谈朝晖;“镇江乡土文化”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视域下土族乡土文化传承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23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32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