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济南、青岛近代工业及遗产保护研究(1875-1949)

发布时间:2017-05-12 08:13

  本文关键词:济南、青岛近代工业及遗产保护研究(1875-1949),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由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老城区的工厂难以与现代城市发展相适应,纷纷向郊外搬迁,闲置废弃的工厂厂房则面临拆迁的命运。其中,许多近代优秀工厂厂房也包含在内。这类工业遗产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源,有着丰富的历史、社会、建筑及艺术等价值,对城市特色塑造有着关键作用,它们的保护迫在眉睫。自19世纪末英国的“工业考古学”开始,工业遗产保护工作便已经起步,工业纪念物大会的召开、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成立,使工业遗产保护在国际领域形成了广泛共识。与此相比,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工作起步较晚,许多的遗存在城市改造中已经消失殆尽,挽救现存的城市工业遗产就变得刻不容缓。济南和青岛作为山东省两大工业城市,在近代工业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但因城市发展路径不同,二者在工业遗产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最为显著的莫过于济南为自开商埠,自主意识浓厚,民族工业突出,因而民族工业遗产最多,而青岛在德国逼迫之下开埠,外来资金雄厚,相应的其遗产也以外资工业为代表;工业遗产的数量和质量,济南也要逊于青岛。青岛以德国建筑质量最佳,济南民族工业难以与外资企业相较,保存不理想;在城市工业遗产特色方面,济南作为面粉城市,工业遗产以面粉业最为突出,拥有“上青天”美名的青岛则是棉纺织厂遗存为主;二者相较,青岛地区的遗产保护工作比济南起步要早,发展更为完善,成功案例也较多,如青岛啤酒博物馆、天幕城、创意产业园等,甚至有些可称为是工业遗产保护的范本。而济南在这方面就逊色得多,起步较晚,发展相对缓慢。鉴于国内外许多城市遗产保护的成功案例,本文在吸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对济南和青岛的工业遗产进行探讨:以工业遗产理论为指导,从济南和青岛工业发展历程出发,在比较分析二者工业遗产状况及特色的基础上,针对二者情况尝试提出保护和利用措施,以期为近代工业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借鉴,为保留城市记忆尽一份薄力。
【关键词】:济南 青岛 工业遗产 保护与利用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12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姚伟钧;;张之洞与武汉近代工业文化遗产[J];武汉文史资料;2008年07期


  本文关键词:济南、青岛近代工业及遗产保护研究(1875-1949),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92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592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2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