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青海民族文化旅游信息传播效果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30 16:05

  本文关键词:青海民族文化旅游信息传播效果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以青海民族文化旅游信息传播效果为研究对象,依据信息传播原理,对民族文化旅游信息传播特性和青海民族文化旅游信息传播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以信息论模型和通讯系统模型为基础构建了传播效果评估模型,进而对青海民族文化旅游信息传播效果进行了多因子、多状态的评价,并以青海民族文化旅游典型区域为例对评估体系进行了验证。整体评估显示青海民族文化旅游典型区域信息传播的主要问题存在于编码和解码环节,把关人与解码中介的信息处理能力不足导致了信息的损漏和误译。状态评估进一步将三级指标归为8项补充区间因素、14项改进区间因素和7项保持区间因素,以支撑提升策略的制定。验证结果与青海民族文化旅游典型区域的信息传播的实际情况基本符合,证明该评估体系具备可应用性,并且从状态和要素两个层面提出青海民族文化旅游典型区域旅游信息传播效果提升的可行性策略。最后从整体上提出加强青海民族文化旅游信息传播效果的建议,以期对青海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的信息传播和旅游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民族文化旅游 传播效果 传播效果评估模型 状态评估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592.7;G12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20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1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述评11-15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11-12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12-14
  • 1.2.3 研究现状评述14-15
  • 1.3 相关理论阐述及概念界定15-17
  • 1.3.1 相关理论阐述15-16
  • 1.3.2 相关概念界定16-17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17-20
  • 1.4.1 研究内容17-18
  • 1.4.2 研究方法18-20
  • 第2章 青海民族文化旅游信息传播解析20-30
  • 2.1 信息传播20-23
  • 2.1.1 信息传播要素20-21
  • 2.1.2 几种典型信息传播效果模型介绍21-23
  • 2.2 民族文化旅游信息的传播23-26
  • 2.2.1 民族文化旅游的特性23-24
  • 2.2.2 信息传播对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必要性24-25
  • 2.2.3 民族文化旅游信息传播发展障碍分析25-26
  • 2.3 青海民族文化旅游信息传播现状26-30
  • 2.3.1 青海民族文化旅游信息传播途径26-27
  • 2.3.2 青海民族文化旅游信息传播状况27-28
  • 2.3.3 青海民族文化旅游信息传播过程28-30
  • 第3章 青海民族文化旅游信息传播效果评估体系构建30-42
  • 3.1 青海民族文化旅游信息传播效果评估体系构想30-31
  • 3.1.1 评估体系总体思路30
  • 3.1.2 评估体系构建原则30-31
  • 3.2 青海民族文化旅游信息传播效果评估模型的构建31-33
  • 3.2.1 信息论模型31
  • 3.2.2 通信系统模型31-32
  • 3.2.3 传播效果评估模型的建立32-33
  • 3.3 青海民族文化旅游信息传播效果指标体系的构建33-39
  • 3.3.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33-34
  • 3.3.2 评估指标的确定34-35
  • 3.3.3 评估指标的筛选35
  • 3.3.4 指标体系的建立35-36
  • 3.3.5 指标权重的确定36-39
  • 3.4 青海民族文化旅游信息传播效果状态区间的划分39-41
  • 3.4.1 状态区间的确定39-40
  • 3.4.2 状态区间的范围40
  • 3.4.3 状态区间的特征40-41
  • 3.5 总结41-42
  • 第4章 青海民族文化旅游典型区域信息传播效果评估验证42-56
  • 4.1 青海民族文化旅游典型区域42-43
  • 4.1.1 青海民族文化旅游典型区域选择理由42-43
  • 4.1.2 青海民族文化旅游典型区域介绍43
  • 4.2 青海民族文化旅游典型区域信息传播现状43-45
  • 4.2.1 与青海省内其他区域旅游信息传播的共同之处43-44
  • 4.2.2 青海民族文化旅游典型区域信息传播的独特性44-45
  • 4.3 青海民族文化旅游典型区域信息传播效果评估结果45-50
  • 4.3.1 整体评估46-48
  • 4.3.2 状态评估48-50
  • 4.4 验证情况评价50-51
  • 4.5 青海民族文化旅游典型区域信息传播效果提升策略51-56
  • 4.5.1 状态层面51-53
  • 4.5.2 要素层面53-56
  • 第5章 加强青海民族文化旅游信息传播效果的建议56-61
  • 5.1 完善培训机制以培养专业人才56-57
  • 5.2 拓宽投资渠道以促进旅游发展57-58
  • 5.3 建立信息平台并重视信息反馈58
  • 5.4 编制旅游规划并制定规章制度58-59
  • 5.5 优化政策环境以提供机制保障59
  • 5.6 保护自然环境并维护文化生态59-61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61-63
  • 6.1 主要研究结论61
  • 6.2 不足及展望61-63
  • 参考文献63-66
  • 致谢66-67
  • 附录A 青海民族文化旅游信息传播效果评估体系调查问卷67-70
  • 附录B 青海民族文化旅游信息传播效果调查问卷70-74
  • 作者简介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毅;论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民族文化旅游村 巫包[J];杉乡文学;2009年05期

3 王振川;大力发展黑龙江的民族文化旅游[J];民间文化;2001年02期

4 刘云;;论民族文化旅游中的舞台真实[J];民族论坛;2007年08期

5 林龙飞;黄光辉;王艳;;基于因子分析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真实性评价体系研究[J];人文地理;2010年01期

6 本刊记者;;“夜郎古国民族文化旅游园”选址考察[J];贵阳文史;2010年02期

7 何梅青;;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模式综合评价方法探析——以青海省藏区为例[J];资源与产业;2011年01期

8 任媛媛;;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互动发展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J];特区经济;2012年03期

9 焦世泰;;基于因子分析的民族文化旅游演艺产品游客感知评价体系研究——以“印象刘三姐”实景演出为例[J];人文地理;2013年01期

10 吴晓山;;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创新机理研究[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金瑞;王赛音;;论民族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以蒙古族旅游文化为例[A];中国·内蒙古第三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兆峰;杨琴;;基于产权理论的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品牌发展研究[A];湖南省市场学会2009年会暨“两型社会与营销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许淳熙;;关于创建五指山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思考[A];少数民族文化让国际旅游岛更精彩——2012首届海南少数民族生态文化节暨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王焱霞;;以民族文化旅游促进甘孜州经济可持续发展[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5 石惠春;程国栋;;宁夏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张树禄 刘伟;巍山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成效明显[N];大理日报(汉);2013年

2 记者 李波;深挖潜 精包装 成系列 代表建议帮春城旅游业变脸[N];长春日报;2005年

3 刘秀鸾;贵州红色旅游蓬勃发展[N];中国旅游报;2005年

4 芳拉 布依族;做好民族文化旅游这篇文章[N];中国民族报;2003年

5 见习记者 岳振;贵州民族文化旅游遭遇诸多瓶颈[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6 欧道胜;发展湘西民族文化旅游的思考[N];团结报;2004年

7 张顺心;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形成的比较研究与开发利用[N];团结报;2004年

8 吴善淙 舒凤兰;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大有可为[N];团结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李睿R

本文编号:4074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4074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0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