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法理与罪责:国民政府对战犯谷寿夫审判的再认识

发布时间:2018-01-18 09:36

  本文关键词:法理与罪责:国民政府对战犯谷寿夫审判的再认识 出处:《江海学刊》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南京审判 谷寿夫 法理依据 审判程序 战争责任


【摘要】:有关战犯谷寿夫的战争责任及法庭审判的公正性,在战后引起较多争议,特别是日本右翼及旧军人团体多认为对谷寿夫的判决实属"冤枉"。南京军事法庭以谷寿夫作为南京大屠杀案的重要案犯,并非是在无法引渡更多相关责任人到华受审的情况下为结案而以谷寿夫作为替罪的罪魁。法庭对于谷寿夫战争责任的认定建立在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事实全面调查的基础之上,对谷寿夫罪责判决的同时也明确了其他相关战犯的共同责任,可见法庭的理性和客观。限于当时的条件,审判所需的相关证据的调查工作存在一定的缺失,加之在战争暴行的发生地审判,被告确实处于一定的弱势地位,但从整体来看,并不影响审判的公正性。
[Abstract]:The war responsibility of war criminal Gu Shoufu and the fairness of the court trial caused more controversy after the war. In particular, Japanese right-wing and former military organizations considered that the verdict against Gu Shoufu was "unjustly". Nanjing military Court took him as an important criminal in the Nanjing Massacre case. It is not in the absence of the extradition of more of those responsible to be tried in China that Mr. Gu Shoufu is the culprit for the case. The court's determination of Mr. Gu's responsibility for the war is based on the atrocity of the Nanjing Massacre of the Japanese invading China. On the basis of a full investigation.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defines the common responsibility of other relevant war criminal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rationality and objectivity of the court. Limited to the conditions at that time, there is a certain deficiency in the investigation work of the relevant evidence needed in the trial. In addition, the defendant is in a certain vulnerable position in the place where the war atrocities occur, but overall, it does not affect the fairness of the trial.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青年项目“国民政府对南京大屠杀案的审判研究”(项目号:11YHC77007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9;K153
【正文快照】: 日本投降后,为彰显国际正义,追究战争责任,盟国在东京组织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甲级战犯,同时国民政府也在国内各地设立军事法庭审判乙丙级战犯。战后对日本战犯审判的争论自开庭之日就已开始,至今仍辩难不息。日本右翼一直试图否认战后盟国对日本战犯审判的公正性,试图为战争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荣;国民政府审判侵华日军战犯略论[J];抗日战争研究;1995年03期

2 宋志勇;战后初期中国的对日政策与战犯审判[J];南开学报;2001年04期

3 程兆奇;;从《东京审判》到东京审判[J];史林;2007年05期

4 广岛正;芦鹏;;南京大屠杀事件与日军第六师团[J];日本侵华史研究;2013年01期

5 胡菊蓉;中国军事法庭对日本侵华部分战犯审判概述[J];史学月刊;1984年04期

6 左双文;;国民政府与惩处日本战犯几个问题的再考察[J];社会科学研究;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缪因知;;论国际法上反人道罪的发生范围与管辖权的演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2 李珩,孙强;抗战胜利后的蒋日伪合流评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3 米卫娜;;抗日战争后北平市对日籍技术人员的留用[J];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4 米卫娜;;抗战胜利后北平市日侨的遣返工作[J];北京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5 何力群;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对日处置与勾结[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6 高凡夫,赵德芹;日本天皇裕仁与细菌战[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李綦通;;论国际刑法的“法”属性[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何志鹏;;国际法治视野内的习惯国际人道法[J];东方法学;2009年01期

9 赵胜;;东京法庭上的中国法官与检察官们——兼论东京审判的遗留问题[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曹艺;;防御作战中的歼灭战——中国军队万家岭大捷原因探析[J];党史文苑;2010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美华;夏正伟;;试论日本投降后在江南地区的缴械[A];上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徐家俊;;提篮桥监狱对日本战犯的关押、审判与执行[A];上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林晓光;周彦;;东京审判研究——兼论中美两国在东京审判中的作用[A];中华民族的抗争与复兴——第一、二届海峡两岸抗日战争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7年

4 都斌;;以“和”亡华——抗战时期日本诱降策略探析[A];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文丛第六辑[C];2011年

5 程兆奇;;南京大屠杀研究的几个问题[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颜海燕;违反国际人道法犯罪的个人刑事责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2 苏敏华;“罗马规约”程序与证据规则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渠长根;功罪千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赵建文;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王樝;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安全保卫工作的理论与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洪永红;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7 张贵玲;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8 李綦通;理想国际刑法的构建[D];吉林大学;2008年

9 何德廷;抗日根据地肃奸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左世元;近代中国政派、政要之对日态度及策略研究(1915-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海波;东北沦陷时期日本的殖民宣传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葛爽;国际法视角下的中日条约关系[D];南京大学;2011年

3 吴慧;国家刑事责任若干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4 王文;周佛海时期伪上海特别市政府研究(1945.1-1945.8)[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超;民间对日索赔的国际刑法依据[D];浙江大学;2011年

6 周钦;论国际法对私营军事安保公司的规制[D];湘潭大学;2011年

7 赵海莲;国际武装冲突中的平民保护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8 余志君;二战期间日本别子铜矿中国劳工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9 刘志梅;国际犯罪主体问题的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10 李天亮;抗战时期湖北基层政权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毅;;《围绕南京大屠杀事件的新的争论点》择要[J];日本研究;1986年02期

2 段西宁;;日本天皇裕仁的战争责任和未受惩罚的原因[J];巢湖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恶魔的吹鼓手与辩护士——战时日本新闻传媒与南京大屠杀》出版[J];民国档案;2009年01期

4 朱小平;;南京大屠杀首犯何以逃脱极刑?[J];学习月刊;2009年11期

5 朱小平;;谁是南京大屠杀的最大元凶[J];报刊荟萃;2009年07期

6 段西宁;从东史郎诉讼案看日本社会的二战史观[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年03期

7 吴志荣;;南京大屠杀刽子手的下场[J];当代军事文摘;2005年07期

8 ;惊险争夺南京大屠杀主犯[J];共产党员;2007年13期

9 高原;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稿》[J];日本学刊;1988年01期

10 宋志勇;;裕仁天皇的战争责任与东京审判[J];日本学论坛;198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步平;;评《读卖新闻》对日本战争责任的检证[A];纪念七七事变爆发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卞修跃;;历史教科书问题:战后日本国家的历史认识[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1年卷[C];2001年

3 沈永兴;;东京审判的正义性岂容抹杀[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上卷)[C];2005年

4 王俊彦;;论美国对审判日本战犯的功过及影响[A];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专刊[C];2005年

5 刘萍;;慰安妇研究中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1年卷[C];2001年

6 高晓燕;;纵谈面向未来的中日关系史研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早报特约评论员 周庆安;直面南京大屠杀史实是弥合中日关系的起点[N];东方早报;2005年

2 媒体人士 河西;中日之间“相互缠绕的历史”仍将继续[N];东方早报;2009年

3 本报通讯员 罗静 记者 朱凯 谈洁;真相·呼吁——不让悲剧重演[N];南京日报;2007年

4 王岚;美国外交关系档案中记录的日军侵华暴行罪证[N];中国档案报;2005年

5 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 朱小平;南京大屠杀首犯何以逃脱极刑?[N];北京日报;2009年

6 早报记者 王国培;旅华日本专栏作家滕嘉一:“战后史属中国内政不应干涉”[N];东方早报;2009年

7 董炳月;“拥抱战败”何以成为可能?[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8 本报记者 吕莎;借共同研究推动对历史问题的超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晓微;《检证战争责任》直面战争[N];文学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梅柏青 整理;廖品正:我所了解的战败后的日本[N];成都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凡夫;裕仁天皇在日本全面侵华期间的战争责任[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2 单珊;昭和天皇与太平洋战争[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3 鞠长猛;都铎英国叛逆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张景云;日德两国不同的二战史观述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5 蒋玲;战后日本政界战争史观的演变及原因探析[D];吉林大学;2007年

6 金美星;论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的根源与实质[D];延边大学;2006年

7 周显亮;二战后初期德国西占区非纳粹化探析[D];吉林大学;2007年

8 陈宁;日本的历史认识及其对朝日关系的影响[D];延边大学;2007年

9 王云翠;石原莞尔的“不扩大”思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赵盼盼;冷战后日本国家形象构建与“慰安妇”问题[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403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4403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4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