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视野中的罗马帝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 社会转型 罗马 帝制 出处:《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罗马历史波澜壮阔、内容丰富。本文以罗马帝制作为考察重点,对转型时期罗马的社会状况作粗略地考察。 前言部分论述了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国内外学界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第一部分探讨了罗马帝制形成的原因。大地产逐步发展并且最终取代小土地所有制,这构成了罗马帝制形成的经济基础;随着领土的扩张与国家的发展,共和国时期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表露更甚;军事方面的因素是埋葬共和国的直接原因;社会思想方面的原因加剧了这一过程。 第二部分梳理了罗马帝制形成的过程。论文对官僚体制和帝国文化的状况作了基本考察。共和时期延续下来的机构和帝国时期新组建的机构,共同支撑着罗马帝国的运行。世俗文化和宗教文化构成了帝国文化的主要内容。 第三部分分析了罗马帝制的特征。在权力的基础方面,帝制包含有浓郁的共和色彩,统治者权力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仍然需要元老院与人民的支持。统治者权力的来源在很长时期内神秘色彩并不是特别浓厚,统治者只不过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管理者;在权力的传承方面,罗马既脱离了共和制的原则,也不同于一般王朝权力的传承方式,统治者的产生方式形式多样,灵活多变;在权力的范围方面,统治者的权力相较于共和时期有所增长,但仍然受到一定的制约。 第四部分论述了罗马帝制的地位与影响。罗马帝制在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经济、制度文化等方面影响广阔而深远。 结语部分对文章进行了总结。对帝制与罗马衰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Abstract]:Roman history is magnificent and rich in content. This paper makes a rough survey of the social conditions of Rome during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The preface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results and methods of academic circle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first part discusses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Roman monarchy. 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territo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are even more obvious, the military factors are the direct reasons for burying the Republic; This process is exacerbated by social and ideological reasons. The second part combs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Roman monarchy. The paper makes a basic investigation on the bureaucratic system and imperial culture. The secular culture and religious culture constitute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imperial culture. The third part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oman monarchy. On the basis of power, monarchy contains strong Republican color.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realization of ruler's power still needs the support of the Senate and the people. In the aspect of inheritance of power, Rome is not only out of the principle of republic system, but also different from the way of inheritance of power of general dynasty, the forms of rulers are various, flexible and changeable; in the scope of power, The ruler's power has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Republican period, but it is still restricted to some extent. The 4th part discusses the status and influence of Roman monarchy, which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history and has a broad and far-reaching impact on economy, institution and culture. The conclusion summari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narchy and the fall of Rome.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1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亚平;浅析中世纪罗马法研究首先在意大利城市兴起的原因[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王加卫;古希腊与古罗马法律制度的差异及其成因[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3 张锐智;论罗马法精神对中国法治现代化的借鉴意义[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4 马俊驹,陈本寒;罗马法契约自由思想的形成及对后世法律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5 贺五一;;威廉·布劳内德尔教授来南京大学讲学[J];世界历史;2007年05期
6 周一煊;周莉华;周芝华;;怀念我们的父亲(三)[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7 李明发;周g壬锰嘎糩J];环球法律评论;2003年01期
8 吴春岐;罗马法中不动产物权变动公示法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周一煊;周莉华;周芝华;;怀念我们的父亲(一)[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10 谭建华;;从罗马婚姻制度的演变看罗马妇女法律地位的变化[J];船山学刊;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俊;张天杰;;试析罗马法在法律行为制度产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2 马旭东;;试论罗马法对伊斯兰法的影响[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包恒;;传统中国法律中的契约自由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概念及其演变[A];中华法系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6年
4 龚鹏程;;由法律看西方对中国文化的认知[A];《国学论衡》第三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5 刘力锋;;确定性之美:罗马法对莱布尼茨法哲学思想的影响[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6 陈磊;周宏斌;;论医疗纠纷的举证责任分配[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7 陈磊;周宏斌;;论医疗纠纷的举证责任分配[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8 王有志;石少侠;;民商法关系论[A];中国商法年刊创刊号(2001)[C];2001年
9 朱庆;;“商人”本质的反思:一个身份的视角——兼论我国制定“商事通则”的必要性[A];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10 金眉;;中西婚姻法观念与制度比较——以近代以前宗法伦理与宗教的影响为线索[A];中国与以色列法律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涤宇 黄美玲;立足国情科学借鉴罗马法[N];人民日报;2011年
2 陈夏红;中国“罗马法的活字典”[N];法制日报;2004年
3 吴晨光;“老兵不会死去,,只会默默地消逝”[N];南方周末;2004年
4 华东政法学院 朱淑丽;罗马法的特质[N];人民法院报;2005年
5 记者奚平;罗马法已成中国民法法典化重要参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刘金林;物权法建构应充分吸纳罗马法原理[N];检察日报;2005年
7 湖南省长沙县人民法院 李少葵;元首制时期走向繁荣的罗马法[N];人民法院报;2010年
8 秋风;究竟什么是法治[N];深圳商报;2004年
9 彭艳艳;法国民法典[N];人民政协报;2006年
10 陈洁;江平:最好的监督就是舆论监督[N];江苏法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洪;合同形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2 孙晓光;罗马法与近代民法的伦理基础[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覃远春;民法自然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4 王茂祺;给付障碍体系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季境;论民法上的占有[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张永华;民法的自然法学基础[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7 杨佳红;民法占有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8 魏潜;论物债二分理论及其对民法典体系建构的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熊莹;从“审判老皮索的元老院法令”看罗马元首制初期的政治文化[D];复旦大学;2010年
10 仲崇玉;法人人格学说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金锋;社会转型视野中的罗马帝制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矫昌奉;浅析西欧中世纪对罗马法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刘冰雪;试论罗马法对苏格兰的历史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陈观林;罗马钱币的社会文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5 史会明;英德两国法律演进道路之比较[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贺大为;论罗马法中的形式主义[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宋顺喜;罗马法买卖契约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陈楠;古罗马裁判官制度及其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沈建峰;论罗马法上的原因理论及其在德国法上的变迁[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陈汉;罗马法私犯之债的特性、演进及其对近现代法的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004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500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