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从东亚区域意识到东方国家的整体崛起——对东方国家历史进程的再认识

发布时间:2018-02-15 13:26

  本文关键词: 东方国家 区域意识 整体崛起 出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战后东方国家整体崛起,是20世纪世界最有影响的重大事情,为世界提供了一种新发展观与发展模式。它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与思想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不仅影响现在,也影响未来,使人类社会的前景充满光明。东方国家重新崛起绝不是简单的历史轮回。长期被认为"停滞"与"专制"的地区发生有史以来历史性巨变,使世界进入了由各国共同创造文明的崭新时代,彻底打破了西方人认为的东方历史循环论与直线发展论的分析模式。
[Abstract]:In 20th century, the rise of the East as a whole was the most influential event in the world. It provided the world with a new concept of development and a mode of development. It brought about profound changes in politics, economy, milita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ulture and ideology. Influence not only on the present, but also on the future, so that the prospects of human society are bright. The re-emergence of Eastern countries is by no means a simple historical cycle. Historic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regions long regarded as "stagnant" and "autocratic." The world has entered a new era in which all countries create civilization together, and has completely broken the analysis mode of the oriental historical cycle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straight line development thought by the westerners.
【作者单位】: 外交学院外交学系;
【基金】:外交学院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东方外交史研究”
【分类号】:K10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仁康,李洁;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矛盾与创新[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陈奉林;;东亚区域意识的源流、发展及其现代意义[J];世界历史;2007年03期

3 姜键;重新审视面向21世纪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4 王占海;构筑东亚区域电视人的对话平台——记“第三届东亚电视制作者论坛”[J];当代电视;2003年12期

5 任东波;;现代东亚国际体系建构时期的区域安全模式[J];史学集刊;2010年06期

6 鸽子;;区域视野下的理想主义关怀[J];书城;2011年04期

7 陈岩;;东亚区域文化研究的力作——评《东亚汉文学关系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年02期

8 王洪波;;滨下武志:亚洲区域研究的杰出代表[J];对外传播;2010年03期

9 ;北华大学东亚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J];东北史地;2011年06期

10 曹雯;;日本公使觐见同治帝与近代早期的中日交涉[J];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陈海山;俞淼;R.E.Dickinson;戴永久;;东亚区域陆面过程多模式集合模拟系统及初步结果分析[A];第七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2 杨林;王丽萍;;东亚区域夏季旱涝分布与东亚夏季风强弱变化的关系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王荣艳;;东亚生产网络受冲击机制及效应研究——基于东亚和中国贸易结构的分析[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4 金晓晨;;西方人权观对东亚区域组织的不适性[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八)[C];2009年

5 ;城市区域大气气溶胶颗粒物排放源及验证[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8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的联系[C];2011年

6 陈红;;欧亚大陆积雪对气候可预报性的影响[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5气候预测新方法和新技术[C];2011年

7 罗阳;聂新旺;王广山;;几种统计相似方法的适用性比较[A];2012北京气象学会中青年优秀论文评选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庞东梅;东亚区域财金合作再上新台阶[N];金融时报;2009年

2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高级培训师 王勇;让东亚区域外汇储备库尽早运行起来[N];上海证券报;2009年

3 记者 海洋 董龙江;第十三届10+3财长会举行[N];人民日报;2010年

4 记者孙东民、管克江;东亚发展部长级会议举行[N];人民日报;2002年

5 袁波;10+3加强金融与粮食安全合作东盟与印度商讨推进伙伴关系[N];国际商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黄海燕 本报实习生 裴晴晴 陈颖;中国——东盟专家建言自贸区建设[N];广西日报;2010年

7 周建军;自由贸易的神话和东亚自由贸易区的难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杨瑞法;2008年中国将成索尼第二大市场[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9 本报记者 卢俊 邓道勇;东亚需要制度性经济合作[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丁琳;索尼重组四大方向[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明春;北宋时期东亚区域体系的转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张云燕;社会建构主义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D];复旦大学;2004年

3 黄文青;东亚区域汇率协作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4 杨权;东亚区域金融深化:由金融合作走向货币合作的路径[D];厦门大学;2006年

5 秦婷婷;东亚区域产业转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吴丹;东亚区域内贸易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苗子瑜;中韩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任东波;从帝国到国际共同体[D];吉林大学;2008年

9 王静文;东亚区域生产网络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范洪颖;东亚大趋势——经济区域主义[D];辽宁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超;东亚区域生产分工网络及中国产业升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孟令秀;我国参与东亚区域零部件产品内贸易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4年

3 郑义林;东亚区域生产网络的形成、影响和前景[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4 于涛;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与我国的战略对策[D];吉林大学;2004年

5 皮志刚;东亚区域货币合作及其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03年

6 常思纯;日本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研究[D];外交学院;2004年

7 辛涛;论东亚经济一体化新路径[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8 张亮;东亚区域货币一体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9 闫薇薇;经济全球化下广东省产业转移及其发展趋势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10 吴超;东亚货币合作的现实基础及路径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133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5133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b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