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美英三国在援助华沙起义问题上的分歧、斗争及其影响
本文关键词: 华沙起义 同盟国 态度 分歧与斗争 出处:《世界历史》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1944年波兰华沙起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起义虽由波兰流亡政府领导,但起义的命运却掌握在苏美英三大盟国手中,同盟国在中东欧的不同利益决定了其对华沙起义的不同态度和对策。起义牵动了三大盟国的神经,使得同盟国在援助华沙等问题上出现了分歧并引发了激烈的斗争,盟国间的关系走向了紧张甚至对抗。尽管在起义的尾声阶段,英美苏三大盟国最终保持了团结,出现了同盟国共同援助华沙的局面;但是,起义期间盟国关系出现的裂痕为其继续合作蒙上了阴影,为盟国未来关系的发展留下了隐患,也为战后初期盟国间关系走向完全对抗埋下了伏笔,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冷战的到来。
[Abstract]:In 1944, the Warsaw uprising in Poland was a major historical event in the history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Although it was led by the Polish government in exile, the fate of the uprising was in the hands of the three allies of the Soviet Union and the United Kingdom. The different interests of the allies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determined their different attitude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the Warsaw uprising. The uprising affected the nerves of the three major allies and caused the allies to have differences on such issues as assistance to Warsaw and triggered a fierce struggle. Relations between the allies became tense and even confrontational. Although at the end of the uprising, the three major allies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Soviet Union and the Soviet Union finally remained United, there was a situation in which the allies jointly assisted Warsaw; however, The rift in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allies during the uprising cast a shadow over their continued cooperation, left hidden danger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allies, and laid the groundwork for a complete confrontation between the allies in the early post-war period. And to some extent accelerated the arrival of the cold war.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K15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庞宝庆;;日本关东军对苏联远东“情报战”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赵四亮;二战后波兰东西边界的划分[J];北方论丛;2004年03期
3 杨啸寒;;试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英国和澳大利亚关系的影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4期
4 倪稼民;;从苏共自身文化建设问题看苏联解体[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02期
5 张骥;张爱丽;;论苏联意识形态建设的教训及其启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05期
6 周尚文;;列宁为维护苏维埃政权合法性的斗争[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02期
7 左凤荣;;民族政策与苏联解体[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02期
8 葛君;;缓和的倒退?:1966-1968年联邦德国的“新”东方政策[J];德国研究;2011年02期
9 郭增麟;波兰党的理论创新及其教训[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3年03期
10 左凤荣;;第比利斯事件的前因后果[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沈志华;;苏共二十大、斯大林问题与中苏关系——根据俄国最近披露的档案文献[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文化共存下的记忆与遗忘”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戴茂林;;关于“高饶事件”几个问题的再探讨[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3 陈令军;;东北抗日联军的作战特色及作用探讨[A];东北抗联史学术交流会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艳娜;富兰克林·罗斯福与印度的非殖民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卓;冷战两大阵营对抗的形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田猛;列宁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焦应达;苏联法学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金坤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管理思想与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旭黎;布尔什维克政府的粮食政策与苏俄农村社会的联系与互动(1917-1923)[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7 陈爱茹;苏联二十年代的党内斗争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8 杨泽喜;毛泽东时代意识形态作用下的中国对苏对美外交战略[D];武汉大学;2011年
9 逯原;中共第一代领导人对我国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问题的认识[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纪梅;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邦义;试论1944年华沙起义[J];世界历史;1983年03期
2 赵刚;;面对历史的沉思——纪念华沙起义五十周年[J];东欧;1995年02期
3 剑锋;华沙起义[J];百科知识;2005年04期
4 萨苏;;弱国的悲歌——说二战的波兰[J];成功;2007年04期
5 张满生;华沙起义失败原因浅析[J];零陵师专学报;1985年02期
6 王鑫;也谈华沙起义和巴黎起义[J];书屋;2005年04期
7 彭华;;华沙起义真相:谁的波兰?[J];时代教育(先锋国家历史);2009年11期
8 徐焰;;波兰历史几个瞬间:卡廷事件、流亡政府和华沙起义种种情由[J];世界知识;2010年09期
9 王寅;隔都·集中营·华沙起义纪念碑——“回忆与希望之行”在波兰[J];历史教学问题;2001年05期
10 ;年历[J];国家人文历史;2014年1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驻柏林记者 柴野;惨烈的华沙起义[N];光明日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韩敏复;波兰1944年华沙起义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509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550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