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政治革新的经验教训及其启示
本文选题:越南共产党 切入点:政治革新 出处:《探索与争鸣》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越南政治革新已走过了26年的历程,取得了初步成效,其主要经验是:把理顺执政党、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作为政治革新的主线;把反腐败作为政治革新攻坚战的首要任务;把加强人民对权力的监督作为政治革新的突破口;把改革和完善选举制度作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路径;在保证政治稳定的前提下进行渐进式政治革新;努力创造政治革新与经济革新良性互动的局面。当前越南政治革新也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越南政治革新的经验教训对我国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中国和越南的经验说明,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巴黎公社历史经验时提出的"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的原则,应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主题。
[Abstract]:Vietnam has gone through 26 years of political reform and achieved initial results. Its main experience is: straightening out the ruling par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ate and society as the main line of political innovation, taking anti-corruption as the primary task of the political innovation and fighting difficulties; To strengthen the people's supervision of power as a breakthrough in political innovation, to reform and improve the electoral system as an important path of socialist democratic construction, to ensure political stability under the premise of progressive political reform; To create a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political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innovation. At present, Vietnam's political reform also faces many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of Vietnam's political innovation have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the political system in China. The experience of China and Viet Nam shows that. When Marx and Engels sum up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of the Paris Commune, they put forward the principle of "preventing the state and state organs from changing from public servants to masters of society", which should become the theme of the reform of the political system of socialist countries.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11&ZD067)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越南民主化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12YJA710014)
【分类号】:K333;D733.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子京;;对完善的制约和监督机制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理性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2 陈金龙;;现代化进程中藏区社会中间阶层对维护稳定的作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陆德生;纪荣荣;;江泽民民主宪政思想初探[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4 赵芳春;;论我国税法的价值选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5 郑强;;缩小贫富差距与构建和谐社会[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朱士群;亨廷顿的政治稳定理论及其借鉴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7 包亚军;苏共丧失合法性的意识形态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8 范逢春;我国地方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述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9 杨雪云;周业勤;;社区参与不足的社会学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10 杨立华;政府能力和政府权力的新理解——一种产品分析的方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泽明;;人民监督员制度研究[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常艳;;试论人民监督员制度及其发展[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深圳行业协会法人治理机制研究课题组;葛明;黎军;;深圳市行业协会法人治理机制研究报告[A];中国商会发展报告 No.2[C];2008年
4 叶富春;王呈旭;李伟;;和谐的社会秩序与稳定: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性基础——关于中国特色发展路径的理性思考[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习裕军;宋国春;;社会生态视阈中的中国社会管理创新——对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与基本内容的政治社会学分析[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向平;;缘分·功德·共同体——中国佛教信仰的私人性与社会性[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魏红英;;深圳行政三分制改革中政治发展逻辑的解读[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8 闫建;;效能型政府建设刍议[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邓集文;;论中国政府公共信息服务问责制改革的推进战略[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蔡潇彬;;加强政府社会管理 完善社会管理格局——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玉忠;宋代刑事审判权制约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宋桂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张富田;权力和权力博弈推动的平滑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贺东;不确定性、能力与企业制度[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志科;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尚欢欢;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代价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高博;当代中国政治冲突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云;晚清立宪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季晓希;试论我国村民自治的历史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何丹;从组织整合到社会整合[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郑文如;俄罗斯政党政治改革的进程及其特点[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秦佳;国民党民众运动研究(1924—1937)[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黄业雷;网络社会视阈下虚拟领导初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雨燕;;美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J];学习与实践;2006年03期
2 赵士国,谭建华;彼得一世改革和反腐败的斗争[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年06期
3 汪志飞;;罗马平民保民官制度的现代性启示[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4 王建波;;试论魁北克的政党集资立法[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印度支那》1986年总目录[J];东南亚纵横;1986年04期
6 梁文清;突如其来的胜利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论巴黎公社革命的失误根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魏法谱;王文彦;;论斯大林执政党建设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年04期
8 崖风;;越南扩张越来越南[J];世界博览;2008年05期
9 陈怡;;斯大林模式与执政党的现代化[J];探索与争鸣;2009年12期
10 陆南泉;;如何评价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廖小健;;英国殖民政策与马来亚马华种族政党联盟的建立[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祝福恩;苏东剧变在于执政党丧失先进性[N];黑龙江日报;2005年
2 俞懿晗;在越南,胡志明仍是巨人[N];东方早报;2005年
3 本版编辑 袁东振 刘纪新 黄志龙 贺双荣;近年来国内外拉美研究综述[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4 严泉;“国王陛下的反对党”[N];南方周末;2007年
5 本报记者 林跃勤;社会和谐发展离不开合理而有效的社会政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进芬;列宁共产党执政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宝奇;韩国修宪历史及其政治制度变迁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3 赵鹤梅;苏联官僚特权阶层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房利;新加坡的廉政文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娜;德国绿党崛起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向华;试论美国政治腐败及其治理(1870-1920)[D];西南大学;2008年
4 张钺;论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苏共话语权的丧失[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5 胡登雄;冷战后日本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6 郭向阳;前苏联“特权阶层”探究[D];华侨大学;2008年
7 阳娟;英国自由党衰落的探析[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8 迟萍萍;英国工党依法执政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庆丰;论印度联邦与邦的关系[D];郑州大学;2006年
10 沈素红;德国绿党崛起的原因及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095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609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