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中期日本自由派知识人对中国和中日关系的认识——以作家堀田善卫为例
本文选题:堀田善卫 切入点:日本自由派知识人 出处:《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摘要】:由于思想背景和专业领域的原因,战败之前,日本自由派知识人对中国并无太多关注,对日本侵华战争也未表现出认真的思考。但战败形成了一个巨大契机,促使这部分知识人去深刻反省日本的近代史,而中日关系是日本在近代历程中极为重要、也是最为沉重的部分。一旦他们有机缘与中国发生关系,出于自由主义的价值观和独立理性的知识人的立场,他们对中国以及近代以来的中日关系,往往会有突破狭隘民族主义视野的深刻思考和评判,并因出色的专业成就和社会地位,他们的意见和观点还具有一定的舆论领袖的影响力。战后派代表作家堀田善卫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例子。
[Abstract]:For reasons of id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professional field, before the defeat, Japanese liberal intellectuals did not pay much attention to China, nor did they show serious thinking about Japan's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 But the defeat formed a great opportunity. This group of intellectuals is urged to reflect deeply on Japan's recent history, and Sino-Japanese relations are extremely important and the heaviest part of Japan's recent history. Once they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develop relations with China, From the standpoint of liberal values and independent and rational intellectuals, they often have a profound thinking and judgment on China and the Sino-Japanese relations since modern times, which have broken through the narrow view of nationalism. Because of their outstanding professional achievements and social status, their opinions and opinions also have the influence of opinion leaders.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一般项目“近代日本作家的中国因缘和中国认知研究”(项目批准号:13BWW01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313;D822.33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本红;冷战后中日关系的特点及其阻碍因素[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2期
2 徐静波;;亚洲主义思维与现今的东亚共同体建设——以中日关系为轴心[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杨现成;;日本“大陆政策”浅析[J];消费导刊;2008年11期
4 孟晓旭;;江户时代日本对中国人漂流事件之处理与中日关系[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孙立祥;;日本右翼势力论纲[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孙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日本研究[J];日本学刊;2009年03期
7 张碧波;日本民族与文化渊源考略[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年04期
8 高世鹰;鸠山内阁时期中日、苏日关系比较研究[J];日本学论坛;2005年02期
9 修斌;姜秉国;;琉球亡国与东亚封贡体制功能的丧失[J];日本学刊;2007年06期
10 孙立祥;;中日复交前日本政府“两个中国”政策的历史考察[J];世界历史;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邓伟权;;中江丑吉的中日关系论[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2期(总第103期)[C];2011年
2 石源华;;韩国独立运动与中国[A];1945—1995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集[C];1995年
3 戴东阳;;《日本国志·邻交志·泰西篇》与《日本外交始末》[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4年卷[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早报特约评论员 周庆安;直面南京大屠杀史实是弥合中日关系的起点[N];东方早报;2005年
2 王晓平;“汉意”与“和魂”之间[N];中华读书报;2007年
3 特约记者 韩毓海;从“明治维新”到“昭和维新”重看日本[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4 记者 赵毅;胡锦涛讲话对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意义重大[N];人民日报;2005年
5 董炳月;日本人游记中的近代中国[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6 中国史学会 张海鹏;正视历史问题 构筑亚洲和平发展的新局面[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7 刘畅;中日共同历史研究第二次会议结束[N];人民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吕莎;借共同研究推动对历史问题的超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林治波;天理[N];学习时报;2005年
10 ;章百家:寻求历史共识的重要途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瑜;旧金山对日媾和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唐彦林;东亚秩序变迁中的中国角色转换[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向平;“吉田书简”与战后初期日本对华政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雪明;析日本的“台湾情结”对中日关系的影响[D];延边大学;2007年
3 张泓明;试析日本文化特性及其对当代中日关系的影响[D];山西大学;2007年
4 张英杰;靖国神社问题与中日关系的发展[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5 夏友照;冷战后日本右翼思潮与中日关系[D];延边大学;2004年
6 金美星;论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的根源与实质[D];延边大学;2006年
7 刘春福;田中角荣政府对华政策成因探析[D];吉林大学;2007年
8 綦晓旭;论冷战期间日本对华政策中的“政经分离”原则(1952-1964)[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普安;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根源探析[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欣悦;试论日本侵略朝鲜过程中的外交策略[D];延边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550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655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