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及其启示
本文选题:撤点并校 切入点:农村中小学 出处:《外国中小学教育》2013年11期
【摘要】: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社会经济发展及人口变动等因素的影响下,日本实施了三次大规模的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在历次撤点并校中,日本采取了因地制宜、符合教育规律的方针和措施,因而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对日本实施撤点并校的历程及措施进行深入分析,可为我国农村地区中小学撤点并校提供参考和借鉴。
[Abstract]:Since the 1950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factors such a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pulation change, Japan has implemented three large-scale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o withdraw points and schools. In previous times, Japan has adopted measures adapted to local condition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s and measures of education, great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This paper makes a deep analysis of the course and measures of withdrawing and merging schools in Japan, which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rural areas of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639.29;K3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牛志奎;高晓宇;;日本义务教育校车制度及其运营管理方式[J];比较教育研究;2013年02期
2 李春生;;日本的校车管理及其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12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牛志奎;;日本义务教育公平的保障机制[J];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08年00期
2 刘志广;;日本地方交付税制度及其对中国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启示[J];现代日本经济;201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TB乃澄;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民的反战运动[J];日本学刊;1985年04期
2 郑信哲;日本的朝鲜人及其概况[J];黑龙江民族丛刊;1988年01期
3 于海君;日本近代化条件初探[J];东疆学刊;1993年02期
4 冯玮;日本“西学”的初创时代:“南蛮学时代”[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5 杨惠萍;日本在中国发动日俄战争的若干问题[J];日本学论坛;1994年03期
6 岩松繁俊,黄雪辉;原子弹受害者对日本侵略罪行的反省[J];当代世界;1995年02期
7 张兆敏;试析1910~1930年日本在朝鲜殖民政策的演变[J];齐鲁学刊;1995年06期
8 徐德荣,,向冬梅;德国和日本对侵略战争态度迥异的原因比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95年11期
9 赵承纲;经济大国、政治小国、历史“敌国”——试论日本朝野在战争责任问题上态度之反复[J];贵州社会科学;1995年03期
10 林凤升;浅议二战后日本与德国所处国际环境之差异──兼析日本朝野泛起否认二战罪行逆流的原因[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黑田明伸;周爱萍;;十六世纪日本的钱币流通[A];中州钱币——《金融理论与实践》钱币专辑(十)[C];2002年
2 胡京春;;关于抗战时期的美国对华外交[A];抗日战争史论文集——中国现代史学会第四、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3 张应龙;;试论近代日本神户与广东的火柴贸易——兼论海外华商网络在中外关系史中的作用[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4 胡孝德;高小平;;同曲异工——16—18世纪西学东渐在中、日两国的不同命运[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5 任训平;;略论美国侵朝战争的图谋及其失败[A];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50周年论文集[C];2003年
6 于海君;;中日两国近代爱国主义比较分析[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7 关捷;穆景元;;日俄战争辽阳会战始末[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8 吴蕴山;侯衔正;;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及其原因[A];抗日战争史论文集——中国现代史学会第四、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9 侯明东;;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的历史回顾和反思[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核科技、核应用、核经济论坛[C];2005年
10 佟辉;;《明清时代中国与朝鲜的交流——朝鲜使节与漂着船》出版[A];明史研究第9辑[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木华;史海解秘:看美国人怎样改造战败国日本?[N];中国档案报;2003年
2 曹雨 吉也 本报记者 郑贝妮;历史不仅需要铭记[N];中国民族报;2004年
3 张祝基;直面历史与推卸罪责[N];人民日报;2004年
4 冯武勇;日本:第60个战败纪念日扫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5 本报驻日本记者 孙东民;日本第六十个“8·15”观察(上)[N];人民日报;2005年
6 李翔;袁伟时:抛弃狭隘[N];经济观察报;2005年
7 陈一鸣;从共同的历史到共同的历史书[N];南方周末;2004年
8 记者 曹鹏程;日本纪念战后六十周年小泉向亚洲“由衷道歉”[N];人民日报;2005年
9 ;日本 婚礼习俗不能笑[N];深圳商报;2000年
10 于是;战犯是中日人民共同的加害人[N];南方周末;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蓉霞;英国和日本在中国(1925—1931年)[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2 金炳镇;14世纪-17世纪中叶朝鲜对明和日本贸易关系史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3 孙文;《华夷变态》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赵亚夫;日本的军国民教育(1868—1945)[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5 高原;明治时期德富苏峰的中国观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李朋;东北亚国际关系中的美国政策研究(1784-1931)[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韩小龙;《南总里见八犬传》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安成日;当代日韩关系研究(1945—1965)[D];南开大学;2000年
9 张民军;日本战争赔偿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郑信哲;在日朝鲜人历史及其现状研究[D];延边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海燕;日英同盟在日本侵华史上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4年
2 闫侣桦;战后日本的能源安全战略和对中国的启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3 王广军;近代日本对阜新煤炭资源的掠夺(1908—1945)[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营;日本吞并琉球与清代中琉宗藩关系的终结[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杨正高;日本现代化初期的内在矛盾[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6 尹英杰;略论近代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铁路投资及影响(1905-1931)[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路伟;日本与近代东北亚国际体系的转型[D];吉林大学;2005年
8 刘芳;日美东亚争夺的十年[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夏友照;冷战后日本右翼思潮与中日关系[D];延边大学;2004年
10 宠宝庆;近代日本“金解禁”史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560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656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