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19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朝鲜外交政策

发布时间:2018-03-24 16:11

  本文选题:朝鲜外交 切入点:巨文岛事件 出处:《社会科学辑刊》2014年01期


【摘要】:1885年4月发生的巨文岛事件是朝鲜与英美各国缔结修好通商条约被编入不平等条约体制后,因同一事件首次以万国公法与西方交涉,同时又以属国身份展开清韩外交的外交事件。面对领土受到侵略,朝鲜以维护国家权益为外交重点,一方面利用条约成员国的立场,依据万国公法和朝英修好条约文本与英国进行交涉,同时又依靠传统宗藩朝贡关系积极援用中国为之出面"调停",最后使英国退出巨文岛。朝鲜在巨文岛事件的外交交涉过程中,无论就国王对李鸿章的外交活动,还是就督办交涉通商事务金允植对英国和各条约国的外交行为而言,皆显示了传统宗藩体制和近代条约体制双重国际关系秩序下朝鲜自主、积极外交的一个真实侧面。从这种意义上讲,巨文岛事件不仅是研究19世纪80年代朝鲜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了解此时期清韩外交关系乃至东亚国际关系的重要契入点。
[Abstract]:In April 1885, the Juwen Island incident occurred after Korea concluded a treaty of rapprochement and trade with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was incorporated into the unequal treaty system, because of the same incident, it was the first time to negotiate with the West by universal public law.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carried out diplomatic incidents of Qing and ROK diplomacy as a dependency. In the face of aggression against its territory, North Korea focused its diplomacy on safeguarding national rights and interests. On the one hand, it took advantage of the position of the member States of the Treaty. Dealing with the United Kingdom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ublic law of all States and the text of the treaty of rapprochement between the DPRK and Britain, At the same time, relying on traditional tributary relations, China was actively invoked to "mediate" it, and finally Britain withdrew from Juwen Island. During the diplomatic negotiations over the Juwen Island incident, no matter the king's diplomatic activities to Li Hongzhang, Or as far as the diplomatic acts of Britain and the treaty states are concerned, Kim Yun-shih 's handling of trade affairs shows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DPRK under the dual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rder of the traditional suzerain-vassal system and the modern treaty system. A true aspect of active diplomacy. In this sense, the Juwen Island incident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tudy of North Korea's foreign policy in the 1880s,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point to understand the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Qing and Korea and even 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East Asia.
【作者单位】: 日本大学理工学部;
【分类号】:D831.2;K312.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吕萍;;朝鲜巨文岛事件与清政府的对策[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孙f ;禚柏红;;晚清中国在巨文岛事件中的外交斡旋(1885-1886)[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陈红民;;晚清外交的另一种困境:以1887年朝鲜遣使事件为中心的研究[J];历史研究;2008年02期

4 郭海燕;;巨文岛事件与甲午战争前中日关系之变化[J];文史哲;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鹏;;威尔逊政府对苏俄政策的演变[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高翠;;1909-1910年英国对待中国东北铁路问题的态度[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王莲英;;张荫桓与甲午中日战争谈判探微[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刘全顺;;苏联出兵东北期间对国共两党政治倾向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王志强;刘杨;;试论近代中韩关系的建立(1895—1899)[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陈春香;;从高旭的涉日诗歌看晚清中国人的日本观[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张同侠;;论辛亥革命前期的日本对华政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8 权赫秀;;最近三十年国内学界有关朝鲜半岛近现代史研究综述[J];朝鲜·韩国历史研究;2009年00期

9 王海龙;刘晓敏;;朝鲜开国前清政府对朝政策的转变[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安善花;;近代日本中国观的双层构造及其东亚政策的矛盾性[J];大连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丁兆胜;;中美日三国围绕朝鲜半岛初次博弈述论[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2 权赫秀;;最近三十年国内学界有关朝鲜半岛近现代史研究综述[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8年

3 王志伟;;日俄战争之后朝鲜半岛地缘战略地位的弱化[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三辑)[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基龙;一战后中韩民族主义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卫明;晚清中国对国际法的运用[D];复旦大学;2011年

3 乐敏;传统与现代的耦合[D];复旦大学;2010年

4 羌建;近代南通棉业发展研究(1895~1938)[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5 蔡建;大韩帝国与中国的外交关系1897—1910[D];复旦大学;2004年

6 宋慧娟;清代中朝宗藩关系嬗变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岳巍;论1900—1924年中俄关系之特点[D];外交学院;2007年

8 姜秀玉;近代东亚中朝日三国的社会变革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9 王雁;“山东问题”与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1914-1922[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彭雷霆;近代中国人的日本认识(1871-1915年)[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中玮;留日士官生与中国军事思想近代化(1894-1924)[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夏虹;竹添光鸿与清末中国[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3 解莹;晚清运用国际法维护宗藩体制的理念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涛;北洋陆军第三师述略[D];吉林大学;2011年

5 吴德卫;日俄战争后清政府对东三省损失的调查与索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刘娟;洪宪帝制时期的中日外交[D];吉林大学;2011年

7 邱志君;社会舆论与1919年南北议和[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志江;“中日亲善”想象下中国国民型塑[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那仁满都拉;四洮铁路的修建及其影响初探[D];内蒙古大学;2011年

10 刘娇;日据时期大连地区的商会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吕萍;;朝鲜巨文岛事件与清政府的对策[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张礼恒;论巨文岛事件与甲午战前的远东国际局势[J];东岳论丛;1995年S1期

3 孙f ;禚柏红;;晚清中国在巨文岛事件中的外交斡旋(1885-1886)[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学权;;高丽对北宋、辽的朝贡政策探析[J];西安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2 李纯武;;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苏联怎样为维护国际和平而斗争[J];历史教学;1956年06期

3 唐建军;;戴高乐外交政策浅析[J];昌潍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4 史平;;战后联邦德国的对外政策及其特点[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S1期

5 臧秀玲;宋小霞;;日本政治文化对外交政策的影响[J];东北亚论坛;2006年01期

6 易新涛;;九一八事变与苏联对华政策的缓慢转变[J];党史文苑(学术版);2006年04期

7 胡莹;;论卡特政府的“新世界秩序”战略[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09期

8 叶晓东;;试论阿登纳政府的第二次柏林危机对策(1958—1963)[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06期

9 张颖;;中日甲午战争期间美国对华外交政策之探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王文峰;;20世纪30年代英国对土政策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亭友;;在有古巴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稳步前进——苏东剧变后古巴如何走出困境评述[A];纪念北京市国际共运史学会成立20周年论文集[C];2000年

2 朴元(火高);;明“靖难之役”与朝鲜[A];明史研究第1辑[C];1991年

3 王臻;;后金政权对朝鲜的第一次征服战争述论[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4 张传鹤;;前苏联和俄罗斯民主社会主义者们的理想与现实的反差——苏联解体十七年祭[A];改革开放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晓德;;西属美洲殖民地的独立与“两个半球”理论的形成[A];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17届年会暨“纪念拉美独立20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6 金春;;元控制高丽储君方法研究[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9年

7 孙若彦;;论拉美的反美主义[A];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17届年会暨“纪念拉美独立20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8 曹龙兴;;法国政府对西属美洲独立运动的政策演变[A];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17届年会暨“纪念拉美独立20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杜娟;;格瓦拉及其领导的拉美游击运动失败的国际因素[A];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17届年会暨“纪念拉美独立20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潘蓓英;;我与非洲的缘分——喜迎非洲史研究会成立三十周年[A];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三十年[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郑洁;欧盟1957-2007:奇迹悄然发生[N];东方早报;2007年

2 《世界历史学科调查》课题组;“十一五”期间的世界历史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普拉什·帕拉米斯瓦兰 美国2049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本报编译 陈铭;美日联盟的未来[N];世界报;2010年

4 Cindy Sheehan;美国,两党制的陷阱[N];国防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全红;美国多元文化外交政策及其历史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冯志伟;美国外交的悲剧:美国对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政策演变(1948-1991年)[D];南开大学;2009年

3 李朋;东北亚国际关系中的美国政策研究(1784-1931)[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代保平;战后美国对印度尼西亚外交政策与隐蔽行动研究(1945—1966年)[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作成;马来西亚与东盟:外交政策与地区主义[D];复旦大学;2004年

6 刘大平;美国对印度尼西亚的外交政策(1953-1961)[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华;萨摩亚争端与大国外交1871-1900年[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8 马晶;冷战后韩国的东北亚政策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9 韩莉;伍德罗·威尔逊与国际联盟[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10 陆伟;日本对外决策的政治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文峰;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土耳其外交政策探析[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2 薛冬霞;1945-1954年美国对泰国的政策[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本涛;罗伯特·沃尔波尔的和平外交政策(1721—1742年)[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黄薇;二战期间土耳其的外交政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志鹏;论梅内姆政府时期阿根廷外交政策的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罗毅;美国外交政策中意识形态的历史分析[D];四川大学;2005年

7 张丽丽;麦克米伦时期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政策[D];吉林大学;2008年

8 张伟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爱尔兰中立政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周尚文;论俾斯麦的外交政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卓娅;从亲苏到亲美[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590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6590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8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