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时期美国对非洲政策研究
本文选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切入点:美国 出处:《兰州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摘要】: 美国第32任总统(1932-1945)富兰克林·D·罗斯福(1882-1945)在任时期,是美国内政和外交的重要转折时期。此时经济、军事都成为大国的美国希望能够获得与之经济、军事地位相当的政治地位,而法西斯的日益扩张使得美国十分不安。于是美国加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阵营,开始实现其称霸全球的目标。在外交上,结束了孤立主义,广泛地参与世界事务,成为美国外交的重心。而资源丰富的非洲大陆,自然成为美国对外扩张的目标之一。 富兰克林·D·罗斯福在其任期内坚持打破孤立主义,要求美国参与国际事务。对非洲这片当时基本上完全是殖民地的大陆,富兰克林·D·罗斯福通过各种手段来获取利益和特权。本文试图以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期美非外交关系中的几个重要事件,如北非登陆,对利比亚的控制,对摩洛哥的经济利诱,来讨论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期美国对非洲的政策。
[Abstract]:The 32nd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1932-1945) Franklin D. Roosevelt 1882-1945) was an important turning point in American domestic and foreign affairs, when the United States, with its economy and military power, hoped to gain political status comparable to its economic and military status. And the growing fascism made the United States very uneasy. So the United States joined the anti-fascist camp in the second World War and began to realize its goal of dominating the world. In diplomacy, it put an end to isolationism and extensively participated in world affairs. The rich continent of Africa has naturally become one of America's foreign expansion targets. During his tenure, Franklin D. Roosevelt insisted on breaking up isolationism and demanding that the United States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affairs. Franklin D. Roosevelt obtained benefits and privileges through various mean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use several important events in the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Africa during the Franklin D. Roosevelt period, such as the landing of North Africa, the control of Libya, and the economic inducement of Morocco. To discuss American policy toward Africa during Franklin D. Roosevelt's time.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朋;;国家利益与20世纪30年代美国东亚政策[J];求是学刊;2011年05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附录一 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A];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丛书第四辑——亚非葡语国家发展研究[C];2006年
2 郑克军;;八十年代初期中国对非洲政策的调整[A];北大非洲研究丛书——中国与非洲[C];2000年
3 吴日焕;;冷战后的中国对非洲政策及实践[A];北大非洲研究丛书——中国与非洲[C];2000年
4 ;后记[A];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丛书第四辑——亚非葡语国家发展研究[C];2006年
5 徐人龙;;中国和非洲统一组织的友好合作关系[A];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丛书第二辑——非洲变革与发展[C];2002年
6 李保平;;中国非洲史研究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观点述要[A];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三十年[C];2010年
7 杨廷智;;继往开来话合作 互利共赢谋发展——“中非关系与当代世界”学术研讨会综述[A];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三十年[C];2010年
8 高旭红;徐tk;;和谐世界思想指导下的外交软实力建设研究[A];陕西社会科学界第3届学术年会辉煌6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道路专题论坛文集[C];2009年
9 周慕红;;中非关系问题研究中文文献索引(1949—1998)[A];北大非洲研究丛书——中国与非洲[C];2000年
10 张瑾;;非洲经济发展与中非经贸关系研讨会综述——纪念中国非洲史研究会成立三十周年[A];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三十年[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于大波;美国继续调整对非洲政策[N];国际商报;2000年
2 金石;美国国有化的微妙之处[N];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
3 韩戍;被“美化”的中国形象[N];中华读书报;2010年
4 中山大学教授 王则柯;美国贫富差距重新扩大的教训[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刘桂丹;飞虎队遗址公园,,我们共同的纪念[N];桂林日报;2007年
6 秋风;电话提速全球经济[N];中国经营报;2003年
7 肖伟明;美国30年代经济大危机对中国的五大启示[N];中国财经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禾山;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兄弟”的前世与今生[N];民营经济报;2008年
9 肖志光;美国医改:“完美”逻辑与“不完美”假设[N];中国保险报;2010年
10 黄晴;热词游戏与世态百相[N];人民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祥峪;富兰克林·D·罗斯福当政时期(1933-1945年)涉及环境的三个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2 国洪梅;美国对苏联的政策研究(1933-1941)[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段永富;美国对伪满洲国政策研究(1931-1941)[D];吉林大学;2010年
4 李艳娜;富兰克林·罗斯福与印度的非殖民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魏雪梅;冷战后中美对非洲援助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宋微;冷战后美国对撒哈拉以南非洲政策研究[D];外交学院;2012年
7 刘东明;从罗斯福到艾森豪威尔1940—1954年美国的越南政策[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8 惠春琳;美国公众舆论对美国东亚政策的影响[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9 吴绪永;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中非国际经济合作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10 杜英;印度与东非国家关系研究(1964-2000)[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楚菲菲;罗斯福时期美国对非洲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廖双波;罗斯福政府时期的美国东北亚政策研究(1933-1941)[D];黑龙江大学;2011年
3 卢徽;冷战后美国和法国对非洲政策及其比较[D];湘潭大学;2002年
4 周明;论冷战后欧盟对非洲政策的演变[D];外交学院;2011年
5 蔡金娣;试析埃莉诺·罗斯福的白宫生涯[D];河北大学;2011年
6 谭佳;21世纪初日本对非洲政策的调整[D];外交学院;2011年
7 王婷;2008年经济危机与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德芳;论冷战后美国对非洲政策的演变及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曹莹莹;冷战后俄罗斯对非洲政策[D];外交学院;2010年
10 李亚娟;飘忽不定,暧昧不明[D];西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591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659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