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英国社会结构变迁中的文化牵引作用
本文选题:近代英国 切入点:结构变迁 出处:《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摘要】:近代英国社会由高度分层的五分层等级社会向三层式社会结构变迁,又从三层制塔型结构向中间不断膨大、分层越加细密、难以阶级属性描述的梨性结构变迁。在这个流动与变化的过程中,社会分层的相对性、模糊性、互动性和变化性最为本质。社会上层引领、各阶层参与建构的文化认同新要素,起到了整合分层利益、固着分层结构、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它表现为精英向下吸取各阶层价值观念,全社会向上看齐精英传统理念,从而共同铸就近代英国"绅士文化",在分层结构变迁中文化的牵引作用成为稳定和谐发展的关键。
[Abstract]:The modern British society changed from a highly stratified society of five layers to a three-tiered social structure, and gradually expanded from a three-tiered tower structure to the middle, and the stratification became more and more detailed. In the course of this flow and change, the relativity, fuzziness, interactivity and variability of social stratification are the most essential. It plays the role of integrating the benefits of stratification, consolidating the stratified structure and promoting social harmony. It shows that the elite absorbs the values of all strata down, and the whole society moves up to see the traditional idea of the elite. Thus, the modern British "gentleman culture" was cast together, and the leading role of culture became the key to stable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in the change of stratified structure.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K561.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徐浩;地主与英国农村现代化的启动[J];历史研究;1999年01期
2 许洁明;近代英国两次议会改革之比较[J];思想战线;199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本英;英吉利民族与英帝国[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姜德福;国内学术界对15—18世纪西欧贵族的研究述评(1979—2001)[J];安徽史学;2003年03期
3 傅新球;16~18世纪英国中上阶层的择偶标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张日元;;论中世纪后期英国村庄自治成因及特点[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李义中;;18世纪英国的贫困问题管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6 王加丰;;16—18世纪间西欧的激进思潮与近代国家的形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李栋;;试论英格兰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原始民主遗风[J];北方法学;2009年04期
8 程波;;法律规制视野下的劳动者休假权——以节日文化与钟点时间的历史演进为进路[J];北方法学;2010年04期
9 陈金锋;;爱德华一世统治时期英格兰社会内部变革[J];北方论丛;2006年03期
10 余永和;;中古英国废黜爱德华二世之辨析——兼评“1327年宪政革命”说[J];北方论丛;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镭;;习惯生成问题新论[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2 邢莉;;蒙古族那达慕的人文精神[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解锟;英国慈善信托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大川;约翰·理查德·格林《英国人民简史》史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罗辉;西欧中世纪教会婚姻法的理论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黄达安;超越工作至上的世界[D];吉林大学;2011年
5 狄金华;被困的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周小娟;探寻“自我”—夏洛蒂·勃朗特小说主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付夏婕;论英国土地法律制度变迁与经济转型[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李晓非;工厂家园[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茆晓君;风雨中的飘摇[D];上海大学;2011年
10 覃琮;“标志性文化”生成的民族志[D];上海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者丽琼;英国反家庭暴力法律的历史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倩;试论11-13世纪英格兰王权的扩张[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尤正;《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性伦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唐仕军;q"土窑工艺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杨娜;论17-19世纪的英国贵族社会[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宋伟杰;莎士比亚戏剧与贵族文化元素[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杨;《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帝国话语[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丁翌;英国艾德礼工党政府住房政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庚坤;推崇与反叛[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10 姚俊;十八世纪下半叶十九世纪初英国哥特式建筑复兴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宏图;全球化时代的多元文化认同[J];社会观察;2004年04期
2 马建春;浅析族群关系中的文化认同——以河湟地区族群为例[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李道湘;;论中国文化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管娟娟;;文化认同视野下的沃尔夫假说新探[J];语文学刊;2006年04期
5 邹威华;;后殖民语境中的文化表征——斯图亚特·霍尔的族裔散居文化认同理论透视[J];当代外国文学;2007年03期
6 田金长;;全球化场景中的文化认同——论中国20世纪90年代小说家的文化价值理想[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陈虹;;文化认同与中华网络文化建设[J];宁夏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8 黄冬芳;庞广仪;;再论李世民的“民族成分”[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年12期
9 夏国兴;;从文化认同视角探析化解社会矛盾[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贾忠峰;;论全球化背景下艺术设计中的文化认同[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玉连;;贵州职业发展中的社会评价与主体预期——基于“贵州职业发展与结构变迁状况”调查数据的分析[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杝W明;;全球化社会的新媒体与文化认同[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3 邱翊;;文化认同与和谐青海[A];探索 创新 求实——青海省“十一五”时期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汇编(下)[C];2011年
4 郭芳;;文化认同与文化安全[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5 刘伯孳;;菲律宾华人文化认同与菲华社团[A];五缘文化力研究——福建省五缘文化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洪业应;;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结构变迁[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庄博然;;文化交往全球化中的文化认同问题研究[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杨建义;;改革开放以来青年文化认同的发展演进[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9 葛祥邻;;炎黄文化的十大文化认同表现[A];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C];2009年
10 凌厚锋;;精神重建与文化认同[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嘉宾:有色一中校长 吴益民 主持人:程熳;从历史积淀中寻找文化认同[N];黄石日报;2010年
2 托马斯·麦格奈尔 美国德鲁大学哲学系教授;表层文化、深层文化和文化认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杨勇军;随需应变 难在文化认同[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4 陈明华;当下情景中的文化认同问题[N];文艺报;2006年
5 实习记者 谢盾;重建中国的历史文化认同[N];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韩震;多重文化认同下的民族崛起[N];中国教育报;2005年
7 韩 震 曲瑞华;文化认同问题的凸显及其效应[N];学习时报;2005年
8 韩震 李雅儒;多重文化认同[N];学习时报;2005年
9 颜光明;Volvo国产开启文化认同“战争”[N];中国商报;2006年
10 山东省新泰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黄建民;用文化认同打造高素质队伍[N];检察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颖;中小企业发展及其对社会阶层结构变迁影响的分析[D];西北大学;2003年
2 杜宏宇;中国制造业结构优化的政策效率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3 李亚萍;20世纪中后期美国华文文学的主题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4 周德刚;经济交往中的文化认同[D];复旦大学;2004年
5 谢锐;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中国贸易结构变迁与经济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6 汪丹;形式组织的权变性建构[D];上海大学;2008年
7 孙万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主权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周翔;现代台湾原住民文学与文化认同[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林秀琴;寻根话语:民族文化认同和反思的现代性[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成兵;当代认同危机的人学探索[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艳;民办学校文化认同的现状与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傅梦萍;品牌日记[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韩辉;藏族大学生文化认同结构及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周建琼;闽台传统节日民俗体育特征及文化认同研究[D];集美大学;2010年
5 王东;文化认同的可能与现实[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6 马军;体育全球化与文化认同[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乔晓华;初任非沪籍教师对学校教师文化的认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杏玲;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文化认同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9 李丽红;和而不同,,一体多元[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10 莫小青;论李安电影的中西文化认同[D];暨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6608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660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