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碍法国科学发展的学界陋习例证
本文选题:法国科学 切入点:老人统治 出处:《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年03期
【摘要】:法国曾是世界科学的中心,物理学也曾是法国的传统强势学科。但是19世纪后半叶尤其20世纪前50年左右,法国的物理学与英国、德国的该学科发展相比,明显滞后了。贝尔纳在其著作中,表达了他对法国科学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的看法。贝尔纳的观点扼要却没有通过具体事例予以说明。通过著名的法国科学家迪昂与居里等人的遭遇,可以看出贝尔纳的说法是准确的,即科学界的老人统治以及政府的不重视是法国科学发展滞后的关键症结。法国科学界老人统治的后果值得中国科学界引以为戒。
[Abstract]:France was the center of science in the world, and physics was the traditional dominant discipline in France. But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9th century, especially in the first 50 years of the 20th century, physics in France compar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discipline in England and Germany. Obviously lagged. Bernard in his book, Expressed his view of the causes of this change in French science. Bernard's views were brief but not illustrated by concrete examples. Through the experiences of the famous French scientist Dion and Curie, It can be seen that Bernard's statement is accurate, that is, the rule of the elderly in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and the neglect of the government are the key reasons for the lag in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in France, and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rule of the elderly in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in France deserve the warning of the Chinese scientific community.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院;
【分类号】:K565;G325.6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Jacqueline Denis;李圻;;法国科学研究的长处和弱点[J];世界科学;1981年01期
2 许胜江;法国科学的文化背景[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3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忠明;论科学扩大的必要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彭启福;论科学的目标追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陈玉玺;知识创新及其认识活动的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王端庆;大学生学习改革的宏观背景[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毛国红;;学改论纲[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胡必禄,屈兰竺,钟生海;百年诺贝尔物理奖的回顾与评析[J];安康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7 李洁红;;新信息环境下文献保障体系模式创新与发展[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董学文;“文学理论学”构建刍议[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李效东;陈占安;;突破增长的极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邬晓燕;;科技风险的文化解读[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君;;图书馆学研究的价值取向[A];第四次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朱春阳;;西方内部新闻自由研究[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3 王巧慧;黄斌;;默顿科学精神气质的现实性[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4 邬晓燕;;当代文化危机和科学精神的融入[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5 卢立峰;李兆友;;论科技创新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6 楼巍;许为民;;技性科学观:科学的当代性和复杂性[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学术年会浙江大学论文集[C];2008年
7 程海东;陈多闻;;技术使用的本质分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8 宋宁娜;;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述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陆跃峰;;论希腊时代的高等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10 高峡;;学术交流基础:学术三要素[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金江;中国大学本科精英学院运行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向永;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国平;经济系统进化及动因[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4 刘君栩;资本与生产力关系的哲学审视[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阎光才;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郭长江;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变革的文化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宋永刚;自我发展:高校学术人员管理的新视野[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韩映雄;高等教育质量精细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庆宗;在理性与价值之间[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海燕;现代生物技术对生命伦理的挑战[D];苏州大学;2010年
2 伍振;突发性灾难事件下的科学传播机制探讨[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李宁宁;马克思哲学语境下的科学划界[D];江南大学;2010年
4 马曙;广州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科普公共政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爱云;论绿色科技与人的全面发展[D];南昌大学;2010年
6 谭新斌;教育的负功能及其防治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7 杨魁;从民生科技透视科学的目的[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8 王普;我国地方性科普政策演变探析[D];重庆大学;2010年
9 张福平;新闻出版文化学研究[D];郑州大学;2000年
10 徐莉莉;巴斯德的科学贡献、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D];广西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国文;一吊钱价值多少?[J];文史天地;2001年08期
2 远婴;《菊豆》──跨文化电影的阐释学读解[J];当代电影;1994年03期
3 李公明;礼咒官黑[J];读书;1995年11期
4 星新一;代红;;发明[J];大众科技;1999年03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范红亚;科研工作者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774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677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