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长期执政条件下的民意运用探讨——以苏共执政教训为视角

发布时间:2018-04-05 06:33

  本文选题:长期执政 切入点:苏共 出处:《湖北社会科学》2013年01期


【摘要】:从意志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集中人民群众意志使之上升为政党意志;经过法定程序使政党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在全社会范围内贯彻国家意志,从而实现人民群众意志。在这三个阶段中,民意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顺应和实现民意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出发点,也是它的落脚点。列宁去世之后,苏共在这三个阶段的民意运用上出现了严重问题,突出表现为忽略收集民意,决策忽略民意,干部选拔忽略民意,致使苏共脱离了人民群众,最终失去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应从中得出并铭记历史警示:一个政党执政时间越长,越容易忽略民意;忽略民意,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实践与理论将会严重脱节;忽略民意,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最终将会失去执政地位。
[Abstract]: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will, the ruling process of Marxist political parties i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centralizing the will of the people to turn it into the will of the political party, raising the will of the political party to the will of the state through legal procedures, carrying out the will of the state in the whole society,In order to achieve the will of the people.In these three stages, public opinion plays a vital role, and compliance with and realization of public opinion is not only the starting point of Marxist political party in power, but also its foothold.After Lenin's death, there were serious problems in the application of public opinion in these three stages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Soviet Union (CPC), which was characterized by the neglect of collecting public opinion, the neglect of public opinion in decision-making, and the neglect of public opinion in the selection of cadres.Finally lost the people's trust and support.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hould draw from it and bear in mind the historical warning: the longer a political party is in power, the easier it is to ignore public opinion; if it ignores public opinion, the practice and theory of the Marxist ruling party will be seriously disconnected, and public opinion will be ignored.The Marxist ruling party will lose its ruling position in the end.
【作者单位】: 华南农业大学思政部;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改革开放条件下社会思潮的变动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研究”(12JD71011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应对弱势群体社会公平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0YJC710079)
【分类号】:K51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克明;苏联共产党与苏联知识分子[J];东欧中亚研究;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林凤生;;中西绘画的不同风格对科学传播的影响——“李约瑟难题”的一种另类解答[A];200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育红;人为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何建华;经济正义论[D];复旦大学;2004年

3 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向及中国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沈亚生;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人格自我与个体性[D];吉林大学;2004年

5 郑淑云;单极霸权——20世纪美国国策强度的三次提升[D];吉林大学;2004年

6 张正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7 李新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塑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8 董耀鹏;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控制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9 王鑫;论邓小平的发展观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10 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咏铃;爱情文学审美视野中的南朝乐府民歌[D];湘潭大学;2002年

2 谢九华;所有权保留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3 肖湘雄;走出小我樊篱,迈进大我本体[D];湘潭大学;2004年

4 谢凤华;中国零售商自有品牌战略研究[D];湘潭大学;2002年

5 侯宣杰;商人会馆与边疆社会经济的变迁[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陈敏;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的当代启示[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杨玉翠;科学与人文之间[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8 屈宏;近代中国城市女子服饰变迁述论[D];吉林大学;2004年

9 杨小霞;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哲学的若干挑战和启迪[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10 李卫国;二十世纪德、苏、美三国来自政治层面的反科学行为分析[D];广西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雪莲;;从干部任命制的视角解读苏共执政地位的丧失——写在苏联解体20周年之际[J];领导科学;2011年23期

2 张树华;;苏联政治改革与民主化的教训[J];学习月刊;2011年11期

3 赵曜;;苏联剧变和解体的根本原因是内部出了问题——苏共亡党、苏联解体20年后的思考[J];红旗文稿;2011年11期

4 张全景;;延伸阅读1 苏联亡党亡国的五大原因[J];新湘评论;2011年11期

5 ;阅读苏联(之一)[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年08期

6 林戈;;也谈苏联演变的教训[J];红广角;2011年06期

7 王铁群;;戈尔巴乔夫与苏联解体[J];炎黄春秋;2011年07期

8 刘剑飞;;基于权力制衡机制视角的苏联解体原因新探[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左凤荣;;苏联解体20年:对苏联剧变原因的探究[J];俄罗斯学刊;2011年02期

10 В·И·茹科夫;冯育民;;“改革”:总结和教训[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朱胜良;;苏共在社会发展阶段上的演变及启示[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深化企业改革[C];1987年

2 蒲国良;;十五年来关于苏联剧变原因的讨论[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3 左凤荣;;苏联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教训——为纪念十月革命90周年而作[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陆南泉;苏联剧变不能简单归结为个人因素[N];社会科学报;2007年

2 祝福恩;苏东剧变在于执政党丧失先进性[N];黑龙江日报;2005年

3 林辉基;苏共与卡尔·穆尔之间的债务纠葛[N];南方周末;2005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 张树华;苏联解体是民主社会主义的破产[N];社会科学报;2007年

5 本版编辑 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副主编 李凌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徐亦让;“权力异化”下的体制与个人因素[N];社会科学报;2007年

6 本版编辑 中央编译局研究员 郑异凡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陆南泉;总结教训是为了指导现实[N];社会科学报;2007年

7 巴州二中 丁炜;浅谈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N];巴音郭楞日报;2008年

8 姜长斌;值得研究的一本书[N];学习时报;2007年

9 ;赫鲁晓娃谈俄罗斯重评斯大林等问题[N];北京日报;2007年

10 吴恩远;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功过是非[N];世界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鹤梅;苏联官僚特权阶层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钺;论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苏共话语权的丧失[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2 陈慧;苏共亡党丧权原因新探[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何萍;“政治参与爆炸”与苏联剧变[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郭向阳;前苏联“特权阶层”探究[D];华侨大学;2008年

5 李兴锋;论苏联文学在苏联意识形态演变中的作用[D];中南大学;2009年

6 王丽丽;论赫鲁晓夫时期的干部制度改革[D];吉林大学;2006年

7 朱永;俄罗斯苏联时期的历史虚无主义运动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8 冯芸;多元与专制的博弈[D];暨南大学;2006年

9 陈启迪;墨西哥革命制度党执政合法性基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杨鑫宇;苏联官僚特权阶层产生根源与危害探析[D];新疆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135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7135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2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