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战时苏联战俘报纸的宣传目标及成效

发布时间:2018-04-16 01:22

  本文选题:战争 + 苏联 ; 参考:《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02期


【摘要】:为开展对敌心理战,分化瓦解敌军,对战俘进行反法西斯宣传和政治教育,二战期间苏联政府为敌国军民和战俘发行了报纸。随着时间推移和战场形势的变化,报纸的宣传目标和内容也在不断作出调整。1943年2月之前,报纸的宣传目标主要是分化瓦解敌军,打击敌军士气,进而彻底扭转战局。1943年2月之后,报纸开始加大对苏联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宣传力度,增强战俘和敌对国人民对苏联的好感,为战后苏联争夺势力范围奠定舆论基础。
[Abstract]:In order to carry out psychological warfare against the enemy, divide and disintegrate the enemy, and carry out anti-fascist propaganda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prisoners of war, the Soviet government issued newspapers for enemy soldiers and prisoners of war during World War II.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and changes in the situation on the battlefield, the propaganda objectives and contents of the newspapers have been constantly adjusted. Before February 1943, the propaganda objectives of the newspapers were mainly to divide and disintegrate the enemy forces and to attack their morale.After February 1943, newspapers began to increase propaganda about the Soviet Union and the socialist system, to strengthen the goodwill of prisoners of war and the people of hostile countries to the Soviet Union, and to lay the foundation of public opinion for the post-war Soviet Union in its struggle for the sphere of influence.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
【基金】: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450060482330)
【分类号】:G219.512;K5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晓校;二战中盟军的宣传战[J];历史教学;1997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晓;;国民党与溥仪出宫事件[J];安徽史学;2012年02期

2 章征科;晚清中央政治权威丧失的原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黎俊祥;;清末新政启动前慈禧心态的变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常安;;清末民初宪政世界中的“五族共和”[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5 刘国石;;清代满族家庭文化教育浅说[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刘国石;关立英;;满族家庭伦理道德教育[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刘小萌;清朝皇帝与保母[J];北京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8 车霁虹;;东北沦陷初期伪满汉奸集团成因及傀儡角色[J];北方文物;2011年03期

9 刘建华;;溥仪与伪满协和会[J];博物馆研究;2008年01期

10 赵聆实;;清宫书画散佚问题研究[J];博物馆研究;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郝宇青;时晓健;;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政治信任的状况考察[A];“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细珠;;论清末“皇族内阁”出台的前因后果——侧重清廷高层政治权力运作的探讨[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鲁建;近代天津日本侨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曾繁花;晚清女性身体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焦应达;苏联法学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董迎轩;日本军国主义对我国东北沦陷区人民的思想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6 孙艳;同光体代表诗人心路历程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7 高承龙;伪满洲国民族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马斌;冷战后美国对中亚援助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9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李春苗;军队士气模型、影响因素及其激励机制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敏;论战时体制下日本对东北战争资源的掠夺(1941-1945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于海波;东北沦陷时期日本的殖民宣传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任绪来;中国传统色彩文化中的黄色审美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周光涛;日本黑龙会在华活动及影响述略[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时晓建;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政治信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会杰;日伪时期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民众生活(1931-1945)[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齐黎明;辛亥革命后满族的平民化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孟宪锋;清代螺洲陈氏家族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9 高雪;威英政府与威海地方精英间互动之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昝圣骞;晚清民初词人郭则l勓芯縖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翊;;苏联劳改营中的异国恋情[J];科学大观园;2010年12期

2 徐隆彬;;对苏获波兰战俘问题的系统考察[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年05期

3 徐元宫;;战争也会生发异国情——苏军对日作战的“副产品”[J];同舟共进;2010年04期

4 佚名;;德国科学家曾帮苏联造核弹[J];21世纪;2010年10期

5 郭敬仁!041000;“大逃亡”史料揭秘[J];山西档案;2001年02期

6 ;二战期间德国战俘计划越狱 欲夺武器直接攻打伦敦[J];报林;2007年11期

7 列斯特·坦尼;范国平;;二战盟军老兵亲历日本本土战俘营 解放东方“奥斯维辛”[J];时代教育(先锋国家历史);2008年11期

8 张海鹏;;因为无聊,,所以越狱——二战时德国战俘在美国[J];时代教育(先锋国家历史);2007年24期

9 徐元;;苏联为何不愿放日本战俘[J];科学大观园;2011年10期

10 范玉忠;;盟国战俘的血泪控诉[J];世界知识;1995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高建;;沈阳二战盟军战俘集中营述论[A];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之七——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研究[C];2007年

2 王建学;;重新认识沈阳二战盟军战俘集中营的历史价值[A];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之七——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研究[C];2007年

3 栾景河;;国家利益的抉择——从苏联驻华使馆由南京撤至广州事件看苏联1949年对华政策[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4 高洪;;略论战争期间日本法西斯对日本民众的宗教专制[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上卷)[C];2005年

5 胡澎;;日本侵略战争期间的军国主义妇女团体[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上卷)[C];2005年

6 吴非;;苏联解体与媒体转型[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Е.А.别洛夫;С.Г.卢加宁;陈春华;;关于《蒙古人民共和国史》一书中蒙古问题的论点[A];蒙古史研究(第九辑)[C];2007年

8 拉·乌·尤素波夫;丁一成;;中亚回族的商业活动[A];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9 徐元宫;;苏联顾问与斯大林模式移植东欧[A];“苏东剧变20年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沈阳日报记者 孙全 本报记者 秦玉;沈阳战俘营:“东方奥斯威辛”[N];大连日报;2005年

2 焦霖;一战战俘营暴力影响深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吴伟;“卡廷惨案”:真相终将大白[N];东方早报;2010年

4 记者 萧国华;我国“二战”战俘研究专家偕同日本“二战”研究学者到我市探访“二战盟军”辽源高级战俘营遗址[N];辽源日报;2010年

5 记者 李艳红;“二战”辽源盟军高级战俘营学术研讨会召开[N];辽源日报;2009年

6 徐元锋;倾听历史深处的诉说[N];人民日报;2007年

7 宗和;前苏联时期的东进战略[N];西部时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汪嘉波;解救温赖特将军[N];光明日报;2005年

9 袁志英;黑暗的一幕终于揭开[N];东方早报;2010年

10 禾苗;英一战俘营,曾专帮纳粹分子“洗心”[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学礼;在苏战俘问题研究(1941-1956)[D];吉林大学;2012年

2 师建军;苏联特殊移民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雷丽平;斯大林与赫鲁晓夫时期苏联的宗教政策与政教关系[D];吉林大学;2006年

4 国洪梅;美国对苏联的政策研究(1933-1941)[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沈莉华;从对抗到承认:1917—1933年的俄美关系[D];吉林大学;2006年

6 周承;冷战结束前后以色列新一代俄裔犹太移民的形成及其影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王金虎;南部奴隶主与美国内战[D];南开大学;2005年

8 李延龄;新民主主义时期苏联因素在国共两党政治角力中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宋永成;苏联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的悲剧[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刘玉宝;早期苏联核计划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樱;二战时期台湾盟军战俘营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2 胡江东;朝鲜战争期间苏联对华援助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3 丁喜;赫鲁晓夫时期的苏联与土耳其关系[D];西北大学;2007年

4 李金哲;战后初期苏联维护德国统一的外交政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梁中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苏联犹太移民问题的历史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展萍莉;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苏联与土耳其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田霞;苏联时期中亚地区伊斯兰教发展状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鹏;20世纪20、30年代苏联与英、法、美间的“债务问题”[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孙晶;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工资制度改革[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09年

10 肖洪;试论20世纪30年代苏联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政策演变[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17566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7566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5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