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梁士诒与“一战”赴欧华工

发布时间:2018-04-16 14:23

  本文选题:第一次世界大战 + 梁士诒 ; 参考:《河北学刊》2014年01期


【摘要】: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梁士诒审时度势,权衡利弊,拟定"以工代兵"策略,输出华工赴欧帮助协约国作战。从1916年起,中国先后输往欧洲战场14万余华工,为协约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此举为中国赢得了参加巴黎和会的机会,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也对中外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梁士诒是发起华工赴欧参战的第一人,他的举动体现了同时代人少有的远见和胆识,有利于实现中国国家利益。
[Abstract]: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 first World War, Liang Shiyi, weigh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drew up the strategy of "replacing soldiers with workers" and exporting Chinese workers to Europe to help the allies fight.Since 1916, China has exported more than 140000 Chinese workers to European battlefields, contributing to the victory of the allies.This has won China the opportunity to participate in the Paris Peace Conference, improved China's international status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has had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history.Liang Shiyi was the first Chinese worker to join the war in Europe, his actions reflect the rare foresight and courage of contemporary people, conducive to the realization of China's national interests.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K143;D41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多米尼克·马亚尔;曲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法国的中国劳工[J];国际观察;2009年02期

2 赵德生;;一战华工与五四运动[J];中国青年研究;2010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陵合;文明排外与赎路情结[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邓亦武;袁世凯与其幕僚梁士诒[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3 梁珊;;基督教青年会与一战法国华工关系初探[J];沧桑;2012年04期

4 苏全有;;梁士诒与清末铁路利权回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姚娜;;一战期间中国政府派遣华工赴欧动因析[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方平;;梁士诒与“洪宪帝制”[J];近代中国;2000年00期

7 苏全有;;梁士诒与清末铁路[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0年04期

8 张华腾;;京汉铁路利权的赎回及其是非得失[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方平;梁士诒的内债观与民三、民四内国公债[J];历史教学问题;2002年05期

10 孟召光;;梁士诒对赎回胶济铁路的态度问题研究——梁士诒成为吴佩孚倒阁运动的牺牲品[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方平;;梁士诒与“洪宪帝制”[A];近代中国(第十辑)[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晓兰;审视与批判:《晨钟报》视域中的民初社会[D];上海大学;2011年

2 张华腾;北洋集团崛起研究(1895-1911)[D];复旦大学;2005年

3 马建标;权威的缺失:民初外交事务的政治化(1915-1922)[D];复旦大学;2008年

4 杨涛;交通系与民初经济政策研究(1912-1916)[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姚磊;梁士诒与交通系的形成和发展(1906-1916)[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历业;晚清时期的梁士诒[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马长伟;庚子赔款退还与北洋时期内国公债[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4 罗艳艳;晚清及民国初期山东籍海外侨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高文红;颜惠庆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武玉兴;叶恭绰与近代中国交通事业[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孙强强;民国工赈研究(1912-1937)[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夏正阳;洪宪帝制后梁士诒动向研究(1916~1918)[D];苏州大学;2013年

9 谢清明;北洋政府的一战华工政策及保侨措施[D];暨南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梅公毅;;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太平洋形势与华盛顿会议[J];历史教学问题;1957年01期

2 许盛恒;;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J];历史教学;1979年05期

3 王贞虎;;被一个节日瓦解的战役[J];西江月;2008年10期

4 郑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的革命运动[J];历史教学;1961年Z2期

5 王锦瑭;;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尤金·德布斯[J];历史教学;1982年11期

6 张泽;“施里芬计划”及其破产[J];史学月刊;1984年06期

7 本刊编辑部;;世界百年(二)[J];党员干部之友;2000年02期

8 王宇博;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罪责”争论的评析[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9 杨秋;;意大利法西斯体制产生的历史背景探析[J];文史博览;2005年Z2期

10 刘作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对法政策[J];世界历史;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艳琼;;从秘鲁华工案看晚清海外华人政策的演变[A];浙江史学论丛(第一辑)[C];2004年

2 郑全备;;一九二七至一九三一年英国与日美争夺中国斗争[A];中国现代史论丛(下)[C];1983年

3 张逵;;英语在美国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历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4 曲延明;;“战时共产主义”:意识形态还是生存方式[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孟庆龙;;炭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使用及其历史影响[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下卷)[C];2005年

6 汪小平;;战后台湾的法律地位与美国对台政策(1945~1949)[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7 张跃斌;;试论战前日本右翼与军国主义的内在关系[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上卷)[C];2005年

8 左凤荣;;苏联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教训——为纪念十月革命90周年而作[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乔凡诺里;顾卫民;;本笃十五任教宗时期罗马教廷与中国的外交关系[A];近代中国(第六辑)[C];1996年

10 戴德铮;;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逻辑与现实启迪——兼对《共产主义实录》一书刍议[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晓青;鲜为人知的沉没巨轮[N];中国艺术报;2006年

2 潭江;五万华工死于欧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3 金一南;战争与和平:二战庆典中的思索[N];学习时报;2005年

4 李广;铭记历史教训 永远保持警惕[N];营口日报;2005年

5 祝志伟;美俄戏剧性换位的背后[N];解放军报;2006年

6 黄敏兰;再现一战士兵生活[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韩启明;“战争造就了美国”?[N];经济观察报;2006年

8 刘志青;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的宝贵财富[N];光明日报;2005年

9 日本化学战罪行研究课题组;违反天理人道的日本化学战[N];人民日报;2005年

10 林辉基;苏共与卡尔·穆尔之间的债务纠葛[N];南方周末;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生键红;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建设中的华工[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2 郭九林;美国禁酒运动的历史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李朋;东北亚国际关系中的美国政策研究(1784-1931)[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闫忠林;近代以来阿拉伯民族的觉醒与“王政时期”泛阿拉伯主义运动研究(1798—1958)[D];西北大学;2007年

5 王雁;“山东问题”与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1914-1922[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陈从阳;美国因素与魏玛共和国的兴衰[D];武汉大学;2006年

7 王赳;英国妇女社会政治同盟参政运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于海峰;丘吉尔大战略思想研究:驾驭暴力与激情的战略/政治领导艺术[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9 高祥峪;富兰克林·D·罗斯福当政时期(1933-1945年)涉及环境的三个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俊言;美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靓;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仇海萍;公共信息委员会与言论自由[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佘玉梅;威尔逊政府阻止苏俄退出一战的政策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丛;欧战与五四前后社会主义的介绍[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郭辉;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周元刚;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高涨[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会合;一战前后美日在远东的争夺与中国的国际地位[D];山西大学;2008年

9 阳娟;英国自由党衰落的探析[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10 郑海艳;冲突与合作:一战期间英美关系解析(1914—1918年)[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593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7593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7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