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信介与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的第一次修改
本文选题:日美安保体制 + 岸信介 ; 参考:《复旦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摘要】: 旧金山媾和后,日本以“半主权独立”和不对等日美关系为代价获得美国对其安全保障的义务。随着50年代后期经济起飞和新国家主义兴起,日本开始在政治上谋求成为“普通国家”所具有的主权独立、自主外交等基本权利,改变日美关系的不平等性,实现与美国在政治、经济以及军事上的平等合作,同时自主发展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这样,修订战后日美安保体系的中核——《日美安全条约》成为国内舆论的强烈要求,岸信介内阁顺应这一要求提出安保改订。 岸信介是1960年安保改订的策划者和坚定的执行者,深入研究其具有的独特影响力、在推行安保改订中所遭遇的阻力以及为条约顺利签订所实施的各项政策和政治手腕,可以有助于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当时的国际环境和日本国内激烈的社会变革。本文即着重研究安保改订中的岸信介,以日美修改安保条约的时间为序,从问题提出、正式谈判到条约强制通过、引发安保斗争的过程中考察岸信介为推动条约顺利签订而推行的国内外政策,通过厘清他在整个历史过程中遭遇的阻力和作为展现当时日本政界派阀纷争和思潮涌动、价值观转变的急剧社会变革,并探讨安保改订在当时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合理性、必然性和偶然性。 1960年安保条约的修改是日美安保体制的第一次重要调整,对日美同盟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并对日本之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为日本经济发展扫除了障碍,促使日本更加专注于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经济起飞的神话,同时也使日本日益隐蔽在安保体制之下,始终无法正视历史,直至今日还在逃避战争责任。
[Abstract]:After the peace in San Francisco, Japan acquired its security obligations at the expense of semi-sovereign independence and unequal Japanese-American relations.With the economic take-off and the rise of new nationalism in the late 1950s, Japan began to seek to become a "common country" in politics with the basic rights of sovereignty, independence, independent diplomacy, and so on, thus changing the inequality in Japanese-US relations.To achieve equal political, economic and military cooperation wi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to develop their own trade relations with other countries and regions.In this way, the revision of the post-war Japanese-US security system, the Japan-US Security Treaty, has become a strong demand of domestic public opinion, and Kishi Nobusuke's cabinet has complied with this demand and proposed security changes.Kishi Nobusuke was the mastermind and staunch executor of the security changes of 1960 and studied in depth their unique influence, the resistance encountered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ecurity changes and the policies and political tactics implemented for the successful conclusion of the treaty,It can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and the fierce social change in Japan.This article focuses on Kishi Nobusuke, who is in the process of security reform. In the order of the time when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revise the security treaty, it raises the question from formal negotiation to the mandatory adoption of the treaty.In the process of triggering the security struggle, we examined Kishi Nobusuke's domestic and foreign polici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mooth signing of the treaty, by clarifying the resistance he encountered in the entire historical process and as a demonstration of the disputes and ideological trends of the Japanese political factions at that tim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ationality, inevitability and contingency of the security reform under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at time.The amendment of the 1960 security treaty was the first important adjustment of the Japan-US security system, which wa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Japan-US alliance and had a far-reaching impact on Japan's subsequent development. On the one hand, it removed obstacles to Japan's economic development.Making Japan more focused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created a myth of an economic take-off. It has also made Japan increasingly hidden under the security system, unable to face up to history, and still evading its responsibility for war to this day.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31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光强;;浅析岸信介内阁时期的外交政策[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纪敏;为中日友好奔走呼吁的“中归联”[J];纵横;2002年07期
3 于青;孙绍红;;安倍晋三,岸信介的外孙 曾强调对华主动出击[J];环球人物;2006年14期
4 刘迪;;安倍是谁?[J];意林;2006年22期
5 徐静波;;安倍洋子 三个日本首相背后的女人[J];环球人物;2007年16期
6 綦晓旭;;岸信介内阁时期日本的亚洲政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佘华;;三个首相恶化日中关系[J];环球人物;2006年14期
8 张历历;;试论日本岸信介内阁的对华政策[J];历史教学;1988年11期
9 赵月峰,李华峰;“日美安保体制”与中国安全问题[J];东疆学刊;2000年02期
10 李大光;;与“鹰”斗争50年[J];环球人物;2006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希亮;郭素美;;评日本改宪运动[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2 叶张瑜;;近年来关于中日关系中台湾问题的研究述评[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高岚;;揭一揭“台独”势力的老底[A];忘年交书简五十封[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冯武勇;强硬安倍走上前台[N];北京日报;2006年
2 特约撰稿 刘迪;安倍是谁?[N];南方周末;2006年
3 于龙;小泉内阁改组的背后[N];学习时报;2005年
4 胡若愚;日“核武装论”再抬头,美有意牵制[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5 冯武勇;盯着首相宝座,安倍期待不战而胜[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6 吴澧 旅美学者;给日本来点软实力[N];南方周末;2010年
7 薛涌;警惕“大国心态”压榨小企业生存空间[N];中国经营报;2009年
8 周戎;印度“先贤”被日本利用的背后[N];光明日报;2007年
9 本报专稿 李子秋;日本少壮鹰派安倍晋三[N];世界报;2005年
10 周彦 林晓光;战后日本政界的“台湾帮”[N];学习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高世鹰;战后日本对华“政经分离”原则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蔡成喜;论新中国对日贸易的开拓[D];中共中央党校;1999年
3 舒方鸿;战后日本和平主义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4 陈卓武;美国因素与日本“修宪之争”及其发展趋势[D];暨南大学;2009年
5 张文彬;日本对华政策(1952-1972)转变期间民间因素的影响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孙叶青;二战以来日本安全观的形成和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玉;岸信介与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的第一次修改[D];复旦大学;2009年
2 石林;论日美安保体制中的台湾地位问题[D];复旦大学;2011年
3 陈春燕;美国对中日第四次民间贸易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綦晓旭;论冷战期间日本对华政策中的“政经分离”原则(1952-1964)[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代晓晴;论《日美安全条约》的形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6 孙晓光;战后初期日本“保守本流”路线的确立及其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高薇薇;佐藤执政时期的中日关系[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孙红艳;中日关系中的LT贸易[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胡冰;冷战时期中日关系中的美国因素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10 汤祺;战后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1949年10月~1972年9月)[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本文编号:17612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761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