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世纪早中期西欧人对“萨拉森人”的认识
本文选题:萨拉森人 + 西欧人 ; 参考:《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摘要】:中世纪早期,萨拉森人的崛起使世界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他们很快便将势力范围延伸到了西欧地区,西欧人也因此接触到了这个之前未曾谋面的新群体。接触一旦发生,彼此之间就会留有印象。中世纪早中期这段时期里,西欧人与萨拉森人之间不乏一些交往和冲突,这为分析西欧人对萨拉森人的认识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本文在章节安排上,采取了将纵向顺序,即时间顺序和横向顺序结合起来的方式,全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包括对“萨拉森人”这一称谓的界定,对研究对象范围的说明,以及对国外的研究状况的梳理和总结。 第二部分为正文,分为三章。第一章论述中世纪早期阶段,即双方接触的初期,西欧人,主要是西班牙地区的基督教徒对萨拉森人的看法和认识。第二章涉及的时间范围是中世纪中期阶段,是西欧人认识发展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笔者分别从教会人士、文学作品和十字军东征三个角度来进行分析。第三章集中阐述了在整个时期内,主流声音以外,西欧人对萨拉森人的正面评价。 第三部分为结语,笔者对该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Abstract]:In the early Middle Ages, the rise of the Sarasen brought about a new change in the world, and they soon extended their sphere of influence to Western Europe, which brought them into contact with a new group that had never met before. Once contact occurs, there is an impression of each other. In the early and middle period of the Middle Ages, there were some contacts and conflicts between the Western Europeans and the Sarasenians, which provided an effective basis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Western European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the Sarasans. In chapter arrangement, this paper adopts the combination of vertical order, time sequence and horizontal order, which is composed of three parts: introduction, text and conclusion.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including the definition of Sarase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scope of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e review and summary of the foreign research situation. The second part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discusses the early stage of the Middle Ages, that is, the early contact between the two sides, the Western European people, mainly Christians in Spain, the view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Sarasen. The second chapter deals with the middle period of the Middle Ages, which is an important perio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European cognition. The author analyzes it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hurch personage, literary works and Crusades. The third chapter focuses on the positive evaluation of Sarasen in Western Europe during the whole period, except for mainstream voices. The third part is the conclusion,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problem and puts forward some views.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5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镜人;;从教会事业走向国家事业——英格兰民众教育发展的历史路径探析[J];安徽史学;2012年01期
2 宋慧国;;浅评马丁·路德宗教思想的演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3 徐智本;;欧洲中世纪艺术衰落的原因及其表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4 李铁;;天人合一——从浪漫主义到生态批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5 席阿妮;;对爱与真实的皈依——《受戒》中世俗化佛教之人生启示[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6 王成娟;阿拉伯人是一个民族吗?[J];阿拉伯世界;2001年02期
7 陈万里;阿拉伯民族意识的形成和觉醒[J];阿拉伯世界;2002年04期
8 戴晓琦;埃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出现及特征(上)[J];阿拉伯世界;2003年01期
9 李良勇;来自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内部的挑战[J];阿拉伯世界;2003年01期
10 祁学义;;从伊斯兰史上的著名清真寺看清真寺功能的多样性[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正华;;全球化:歧义纷沓的解说与真实的历史进程[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文化共存下的记忆与遗忘”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宋丹;俞书伟;;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朱益新;;从《古兰经》看伊斯兰教的法制建设[A];历史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C];1995年
4 马盛德;;论回族“宴席舞”的式微[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马旭东;;试论罗马法对伊斯兰法的影响[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6 杨文笔;;回族商业的传统与时代复兴——走向世界市场的“回商”[A];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7 杨文笔;;回族商业的传统与时代复兴——走向世界市场的回商[A];中国回商文化(第一辑)[C];2008年
8 孙艳萍;;论日耳曼人的基督教化[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七辑)[C];2010年
9 吴旭阳;;盎格鲁—撒克逊土地转让制度初探[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法的移植与法的本土化[C];2000年
10 李秀清;;日耳曼王国继承法则考析[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民商法的变革[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忠杰;《古兰经》注释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董晓佳;帝国秩序的重建[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大川;约翰·理查德·格林《英国人民简史》史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日元;公元4至9世纪拜占廷帝国基督教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王志彬;当代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罗辉;西欧中世纪教会婚姻法的理论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韩晓东;中国与苏丹石油合作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杨凯;教宗约翰·保罗二世对世界政治事务的积极介入及其原因[D];暨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婷;从《王位继承法》看英国王位继承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应慧娟;中世纪教会结婚仪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黄训;伊斯兰会议组织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刘琼杰;伊斯兰教法在非洲的移植与本土化[D];湘潭大学;2010年
5 张凝;金庸小说复仇主题的西洋化进程[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雪;苏联中东政策的调整及实践(1954-1956)[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冯q,
本文编号:17988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798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