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冷战初期美国对伊朗的心理战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1 05:25

  本文选题:冷战 + 美国 ; 参考:《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摘要】:冷战初期,对伊朗的争夺是美苏冷战斗争的一个焦点。为了让伊朗服务于美国的全球冷战战略,成为遏制苏联南下的桥头堡,美国杜鲁门政府和艾森豪威尔政府除了采取军事、外交、经济策略外,还采用了"第四种选择",即以宣传为主的心理战来实现对伊朗的政策目标。但是,由于指导思想的错误,加之以僵化的冷战意识形态应对复杂的伊朗局势,美国对伊朗心理战只取得了短期和局部的成效,无法取得美国冷战决策者们预期的终极效果。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借助近年来解密的美国政府档案文件,对冷战初期美国对伊朗心理战进行探讨,有助于了解美国对伊朗的心理战略、实施过程、特点、成效以及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原因。
[Abstract]: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old War, the struggle over Iran was a focal point of the Cold War struggle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Soviet Union. In order for Iran's global cold war strategy to serve the United States to become a bridgehead to contain the Soviet Union, the Truman Administration and the Eisenhower Administration adopted military, diplomatic and economic strategies. The fourth option, a propaganda-based psychological war, was used to achieve policy objectives for Iran. However, due to the error of guiding ideology and the rigid Cold War ideology to deal with the complex Iranian situation, American psychological warfare against Iran has only achieved short-term and partial results, and can not achieve the ultimate effect expected by American Cold War policy makers. From the viewpoint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with the aid of the archives of the US government declassified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psychological warfare of the United States against Iran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Cold War, which 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psychological strategy, proces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S toward Iran. Results and reasons for failure to achieve the desired results.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冷战期间美国对中东国家的心理战研究”(13YJA770029)
【分类号】:K1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史澎海;;冷战初期美国对中东的心理战行动——以PSB D-22心理战略计划为中心的考察[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县宾;苏联绥靖政策的产生、发展和收场[J];安康师专学报;2003年02期

2 臧运祜;20世纪前半期的中日美三角关系述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3 刘景瑜;;日本海军与国防方针的修订及外交政策选择(1922—1936)[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安成日;李金波;;试论二战后美国托管冲绳政策的形成(上)[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安成日;李金波;;试论二战后美国托管冲绳政策的形成(下)[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孙才顺;外蒙古独立过程述评[J];滨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7 刘冬;;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越南社会[J];沧桑;2007年04期

8 雷磊;;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与苏联关系的解读[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9 刘芝平,刘祖广;从神圣同盟看“新北约”的未来走向[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10 张民;论朝鲜战争的起因和结局[J];党的文献;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王志坚;邢鸿飞;;国际河流法刍议[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林晓光;周彦;;东京审判研究——兼论中美两国在东京审判中的作用[A];中华民族的抗争与复兴——第一、二届海峡两岸抗日战争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7年

3 徐蓝;;世界历史视野下的中国抗日战争[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上卷)[C];2005年

4 徐康明;;意、德、日三国投降情况比较——四论日本的有条件投降及其影响[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下卷)[C];2005年

5 石源华;;论开罗会议后国民政府结束战争的准备[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下卷)[C];2005年

6 王可菊;;钓鱼岛及其在东海划界中的地位[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6年卷第一期[C];2006年

7 李广义;万彬华;朱宏杰;CHEN Xiaoshuang;;论专属经济区军事活动的权利与义务[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11年卷第1期[C];2011年

8 王惠宇;;苏联、中共代表团与东北抗日斗争[A];东北抗联史学术交流会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亮;阿富汗战争:苏联高层决策研究(1979-1989年)[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孙兴杰;帝国·霸权·区域:权力边界与东方问题的演进[D];吉林大学;2011年

3 刘炳香;国际关系视野中的诺贝尔和平奖[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颜海燕;违反国际人道法犯罪的个人刑事责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高鹏;朝鲜半岛分裂的进程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鞠维伟;英国二战期间及战后初期处置德国的政策研究(1943-1949)[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7 刘向东;中共“一大”至“五大”党员队伍发展壮大的历史考察[D];郑州大学;2012年

8 吴伟;苏联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波兰问题”[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9 张民军;日本战争赔偿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忠宝;论国际法上的禁止使用武力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娇杨;抗日战争前期苏联对华军事援助(1937-1941年)[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广峰;战后国际格局下的琉球问题[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孙创锦;澳大利亚与印尼独立(1945-194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春泉;国家档案收回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季芳;软权力视角下的日本对外援助[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杨炎辉;日汪条约关系研究(1940-1945)[D];南京大学;2011年

7 王琪;施特莱斯曼“百日新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高雅洁;1938年奥地利不抵抗德国原因探微[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会芳;苏联伊朗关系演变研究(1917-1947)[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张爱雪;尼克松政府援助伊朗政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群;;“特洛伊计划”——美国冷战心理宣传战略探微[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常贝贝;;冷战初期美国的海外图书馆项目与心理宣传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于群;美国对日本的心理战略计划项目初探(1951—1960)[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顾宁;;美国的中国通与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初的美中关系[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张杨;;“海外华人项目”与美国反华保台之心理战政策初探[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潘志高;《掀开铁幕》评价[J];国际论坛;1999年01期

7 王新谦;;马歇尔计划成因新探[J];史学月刊;2009年06期

8 赵学功;;制约美国在朝鲜战争中使用核武器的若干因素[J];史学月刊;2011年04期

9 汪诗明;;论澳新美同盟理事会第一次会议[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姚百慧;;论美国与中法建交的关系[J];世界历史;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汪小平;;美国对台政策制定与美在台情报活动(1945~1949)[A];台湾建省与抗日战争研究: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台湾建省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魏红霞;;美国对古巴的公众外交及其效果评估(1959年至今)[A];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17届年会暨“纪念拉美独立20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罗峰;一封电报·一篇文章·一个时代[N];社会科学报;2005年

2 李世安;执笔春秋 创学术新高[N];中华读书报;2006年

3 许海云;“范登堡决议案”及其评价[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徐思彦;冷战史研究: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N];中华读书报;2004年

5 章百家;二战遗产片拾[N];浙江日报;2005年

6 木华;史海解秘:看美国人怎样改造战败国日本?[N];中国档案报;2003年

7 徐元锋;倾听历史深处的诉说[N];人民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又新;穿越“铁幕”:美国对“苏东国家”的冷战宣传(1945—1963)[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房建国;美国对阿尔及利亚战争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3 张杨;冷战与美国的外层空间政策(1945—1969)[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宋永成;苏联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的悲剧[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宋涛;冷战初期美国中央情报局研究(1947-1961)[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习罡华;地缘政治与1947-1974年的克什米尔冲突[D];北京大学;2008年

7 刘洪丰;美国对韩国援助政策研究1948—1968年[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孔晨旭;冷战时期驻日美军与美日同盟研究(1945-1972)[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马德义;从肯尼迪到卡特时期美国对韩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彭凤玲;杜鲁门、艾森豪威尔政府对西欧心理战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解红丽;美国对西欧一体化政策研究(1947—1958年)[D];苏州大学;2005年

2 季晓云;七十年代的美苏缓和[D];苏州大学;2001年

3 甘一辰;马歇尔计划与遏制政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4 厉荣;美国“叛逃者项目”研究(1951-1960)[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包卫;美苏冷战最后一幕[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武向平;“吉田书简”与战后初期日本对华政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杜红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苏关系中的苏联犹太人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严润成;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对中东石油安全政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顾琳;试析美国的加拿大政策(1961-1968)[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贾艳艳;美国与危地马拉1954年政变[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279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8279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c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