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太基共和政体的历史考察——对共和主义起源的思考
本文选题:迦太基 + 罗马共和国 ; 参考:《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摘要】:对于共和主义起源的认识,学界大多将之归结于罗马共和国,这彰显了罗马共和政体的实践对于共和主义思想形成所具有的巨大影响力。但是,与此同时,包括荷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李维、波里比阿、西塞罗、普鲁塔克等在内的古典作家皆对迦太基人及其政体有所涉及,而亚里士多德和波里比阿更是用大量的篇幅记述了迦太基的政体实践。与罗马共和政体相比,迦太基的政体在社会基础、对公民军事力量的依赖程度、政体的价值理念、组织结构以及灵活性等方面均有显著的差异。
[Abstract]: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gin of republicanism is mostly attributed to the Roman Republic, which shows the great influence of the practice of the Roman Republican regime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Republican thought. But at the same time, classical writers, including Homer, Plato, Aristotle, Levi, Poribia, Cicero, Plutarch, and so on, were involved in the Carthaginians and their polity. Aristotle and Poribia devoted a great deal of time to the practice of Carthage's polity. Compared with the Roman Republic, Carthage's regime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its social foundation, its dependence on the military power of its citizens, its value concept, its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its flexibility.
【作者单位】: 枣庄学院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公民身份与民主陀螺——共和主义的视角及其对中国的启示》(10YJC810056)
【分类号】:K12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晓华;达尔经济民主思想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储新宇;美国总统与国会争夺外交主导权的根源及实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高新华;论以人为本司法观的理论基础——从新宪法修正案谈起[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王猛;晚期希腊哲学伦理化倾向的历史根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胡文木;论法治与人性——兼论“人性恶”理论之得失[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6 伍柳氏;;民主化模式与中国政治民主化路径选择[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宋衍涛,陈明凡;试析分权政体设计衍变[J];北方论丛;2002年01期
8 陈明凡,宋衍涛;政治冲突与整合理论的产生和发展[J];北方论丛;2003年01期
9 蒋满元;关于弹性化政府治理模式问题的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刘素英;论欧洲违宪审查模式对中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借鉴意义[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兢;;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中新闻出版条款的源起[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吴麟;;新闻媒体、公共决策与“协商民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3 陈红梅;;试析网络传播与传统媒体的关系及其影响[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4 李红波;谭术魁;彭开丽;;现行征地程序缺陷及其改进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5 王立行;;健全与完善构建和谐社会的体制和机制[A];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二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炳烁;;超越古典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协商性民主与合法性重建[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7 程德文;;司法独立的方向是法官独立[A];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艾琴;;提高地方政府执行力的途径探析[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孔凡宏;陈向阳;李强华;;西方“民主制行政”的发生机理及其对中国的启示[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范建中;吕磊;;俄罗斯的强盛为何不能持久——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历史分析[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与当今社会主义实践”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丛日云;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2 杨伟东;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强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王中汝;政治发展视野中的乡镇政权改革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4 陈章乐;社会主义法治化初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钟爱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政治权力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倪峰;国会与冷战后的美国安全政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张帆;冷战时期美国的国家安全与国内民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贺绍奇;论法官的职业伦理[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陈海光;中国法官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10 谢鸿飞;法律行为的民法构造:民法科学和立法技术的阐释[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兴玛;权力的集中与制约[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李敏娥;国家财政运行法治化的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3 茹洋;论法律违宪审查与中国实践[D];苏州大学;2001年
4 乔湘流;邓小平政治参与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5 张冬梅;中国司法独立的制度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王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说比较[D];湘潭大学;2001年
7 姜登峰;法治的人性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姚国建;宪政背景下中国检察权的属性定位[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9 殷志文;行政行为可诉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10 张庆才;中国村民自治制度变迁与创新[D];厦门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路运洪;布匿战争中罗马取胜原因新论[J];许昌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2 梁洁;;试析撒路斯提乌斯在罗马史学史上的地位[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年10期
3 梁洁;;试析撒路斯提乌斯在罗马史学史上的地位[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深蓝;;罗马人的“乌鸦吊”[J];海洋世界;2010年05期
5 金锦子;;古代罗马成功征服地中海地区的原因及影响[J];理论界;2008年01期
6 梁洁;;试析撒路斯提乌斯在罗马史学史上的地位[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杨共乐;试论罗马共和国早期的经济属性[J];史学理论研究;1998年01期
8 杨可尧;;迦太基城市建立问题之探讨[J];沧桑;2010年12期
9 王玉冲;田德全;;罗马共和国小农阶层的壮大及影响[J];菏泽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10 谢振玲;;论罗马共和国早期的平民与贵族斗争的影响[J];学理论;2009年2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沈坚;;上古地中海沿岸利古里亚人[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云也退(书评人);好看的通史[N];中华读书报;2006年
2 凌越;在吉本和蒙森之间的古罗马[N];东方早报;2011年
3 李强;西方历史的政治解读[N];南方周末;2004年
4 杨共乐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罗马———创造奇迹的国土[N];天津日报;2005年
5 林国荣;罗马帝国的衰亡[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6 安德鲁·厄斯金 爱丁堡大学 吕厚量 译;从小城邦崛起的罗马帝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晓;罗马共和国政治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王鹤;罗马军队与西部行省罗马化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珂;论罗马共和国的骑士阶层[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菲莉;罗马共和国时期家庭文化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唐春梅;罗马共和国时期公民妇女的社会地位[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忠孝;论罗马共和国后期和帝国早期的贵族葬礼及其功能[D];复旦大学;2010年
5 齐玉凤;罗马共和国末期妇女地位的提高及原因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晶晶;罗马共和国时期的爱国精神[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7 徐永会;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海盗[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红影;罗马与迦太基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聂鹰;朱古达战争与罗马共和末期军队的质变[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玉冲;罗马共和国小农阶层的变迁及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561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856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