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自由与平等关系析要——一个托克维尔命题

发布时间:2018-05-07 12:40

  本文选题:托克维尔 + 自由 ; 参考:《山东社会科学》2013年12期


【摘要】:在托克维尔的著作中,无论是《旧制度与大革命》,还是《论美国的民主》,都始终贯穿着自由与平等关系的红线——一个所谓的"托克维尔命题"。当这个命题被纳入阶级关系之中时,它就变成了穷人与富人的关系,前者追求平等,后者珍视自由;当这个命题被投射到法、美两种不同的历史背景之下时,前者因受制于平等的激情而失去了自由,并走向了专制主义,后者则因生而就是平等的,从而避免了一场革命;当这个命题被投放于民主视野之下时,虽然民主的多数人之治可以避免社会出现穷人与富人的尖锐对立,但是仍然有"暴政"之虞,而法律人之治、宗教信仰自由和结社自由则可以使自由与平等最终调和起来。
[Abstract]:In Tocqueville's works, whether in the Old system and the Revolution or in American Democracy, there is always the red lin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eedom and equality, a so-called "Tocqueville proposition." When this proposition is incorporated into class relations, it becom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or and the rich, the former pursuing equality, the latter cherishing freedom, and when it is projected to the legal, two different historical backgrounds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former lost his freedom because he was subject to the passion of equality and went to autocracy, while the latter was born equal, thus avoiding a revolution; when this proposition was put under the vision of democracy, Although democratic majority rule can avoid the sharp opposition between the poor and the rich, there is still the risk of "tyranny", while the rule of law, freedom of religious belief and freedom of association can finally reconcile freedom and equality.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分类号】:K56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泽章;;托克维尔与自由的正当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2 刘长林,李云飞;试析陈独秀的“以科学代宗教”思想[J];安徽史学;2005年03期

3 李鹏涛;王泽壮;;革命的“病理学”——布林顿对“革命”的开拓性研究及其影响[J];安徽史学;2006年05期

4 高佳琦;;浅谈新闻学规范的依据和途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5 鲍超;刘爱平;;法国大革命与陈独秀早期思想——兼论第三种革命模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期

6 武夷樵;;从中国乌托邦到空想社会主义——西欧现代性成长中的乌托邦转型[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强世功;;权力的组织网络与法律的治理化——马锡五审判方式与中国法律的新传统[J];北大法律评论;2000年02期

8 何远琼;;示范合同的制度考察[J];北大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9 凌斌;;现代性危机与政治实践:托克维尔的历史救赎[J];北大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10 魏建国;;普遍信任:法制现代化的深层内驱力[J];北方法学;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增刚;;国际关系的双层博弈框架:一个新政治经济学的思路[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刘业进;莫志宏;;从集中控制到框架条件管理——城市规划的演化理论视角[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3 何军;;有效性:共产党执政体系的治理绩效基础[A];变革世界中的政党政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五辑)[C];2012年

4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5 鲁明军;;谁之批判?何种现代性?——当代艺术批评的价值重思与实践检省(1990-)[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6 肖瑛;;构建总体性的友好社会——涂尔干的社会团结思想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7 刘志广;;财政制度变革与现代国家的构建——关于国家治理模式的新政治经济学分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8 刘泓;;当代西方民族主义主要理论观点解读[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9 李绥州;;推进行政改革的技术路径:以ISO质量管理体系为例[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平原;;董必武等领导的华北根据地《民法典》起草情况初探[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沙占华;民生效率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永华;现代自由的谱系:从卢梭、黑格尔到马克思[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百杰;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孙兴杰;帝国·霸权·区域:权力边界与东方问题的演进[D];吉林大学;2011年

7 姜文仙;区域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罗阳;经济危机、社会动员与政治稳定[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张喜梅;中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秦玉娈;中国国民税权法律保障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莹;私力救济的法经济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文竹;明朝中后期的商业走向及其策略变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媛媛;近现代中国国家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辛帅;习惯权利视角的生态补偿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石成松;论1789年前后西方民主政治理论的历史演变[D];湘潭大学;2010年

7 卫钰;康雍时期云南铜矿业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黄杰;浅析托克维尔的民主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D];江南大学;2010年

9 张永亮;复数的人[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翟正国;转型时期中国国家自主性问题探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家琪;;将事件糅进思想——读托克维尔的《回忆录:1848年法国革命》[J];书城;2009年11期

2 刘文博;;托克维尔对法国大革命的两重性认识[J];文教资料;2011年22期

3 李宏图;自由的失却与重建——论托克维尔的自由主义思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4 陈建兰;;托克维尔论法国大革命[J];唐都学刊;2006年02期

5 傅铿;;托克维尔随想[J];史林;2010年01期

6 杨泽章;;现代法国民族主义探微——以托克维尔为例的思考[J];法国研究;2011年02期

7 李伯远;;托克维尔的公民精神及其启示[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曹伟;;法国大革命与我国和谐社会之构建——读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有感[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6期

9 宫欣旺;;体制的悲剧——读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J];兰州学刊;2007年S1期

10 ;编辑部札记[J];书城;2008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孙晓晖;托克维尔:透视法国大革命[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2 王尔德;布尔斯廷:为美国人重新寻找共识[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3 施京吾;自由引导人民[N];中国经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盛文沁;自由与公共道德[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媛;从清教徒到扬基[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田;托克维尔的“美国例外论”思想浅探[D];吉林大学;2007年

2 朱辉;论杰克逊时代的美国民主[D];浙江大学;2008年

3 李伟;法国1789-1799年宪法理论和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汪明峰;浅析美国的民主制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庞玉姬;法国绝对君主制时期贵族阶层社会角色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洁菲;个人主义与美国家庭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倪春;论北美殖民地村镇自治制度[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8 李俊飞;神权中的民主因素: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政教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桂国琪;北美殖民地早期新英格兰地区清教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10 栗娟;论大革命对法国农村的影响[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569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8569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6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