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田早苗与清末中日教育交流
本文选题:高田早苗 + 早稻田大学 ; 参考:《史林》2012年06期
【摘要】:高田早苗将中国视为日本对外进行帝国主义扩张的主要舞台,但又主张用和平手段,促进中国教育改革,通过日本来接受西洋近代文明。1905年他来华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教育考察,为设立早稻田大学清国留学生部争取各地督抚的支持。回国后,他又向日本国内传达其对中国教育状况的认识与评价,以及他本人对中日教育关系等问题的思考与建议,希望说服日本人从教育上对中国进行诱导开发,形成两国利益共同体。而在其游历中国前后,亦有不少中国官绅前往日本视察,与高田有所接触。高田在为他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将早稻田的师生推荐到中国来担任教习或顾问,从而扩展与加深了早稻田大学在近代中国的影响。
[Abstract]:Takata regarded China as the main stage for Japan's imperialist expansion abroad, but also advocated promoting China's educational reform by peaceful means and accepting modern Western civilization through Japan. In 1905, he came to China for a three-month educational inspecti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Waseda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overseas students in Qing Dynasty to seek the support of local governors. After returning to Japan, he conveyed to Japan his understanding and evaluation of the educational situation in China, as well as his own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on issues such as Sino-Japanese educational relations, hoping to persuade the Japanese to conduct education-induced development of China. Forming a community of interest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Before and after his trip to China, many Chinese officials and gentry visited Japan and contacted Takata. Takata not only provided them with convenience, but also recommended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Waseda to teach or advise in China, thus expanding and deepening the influence of Waseda University in modern China.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历史系;
【基金】:中国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
【分类号】:K257;K31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曾田三郎;;清末民初的政治改革和日本早稻田大学[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娟;翻译研究中的历时描写[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2 疏志芳;;清末民初的公共图书馆事业[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苏全有;;论清末的省界观念[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4 岑红;;清末民初政府管理模式的变化与中国社会的现代性转型[J];安徽史学;2011年05期
5 陈芳;;清末留日学生与地方督抚间的政治博弈——以留日陆军士官生为中心[J];安徽史学;2012年01期
6 黄文治;;美国在中日“二十一条”交涉中态度的历史考察[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7 强百发;;近代中国对西方农书的翻译及其传播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8 宋建设;日本大陆政策、俄国远东政策与中国东北[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王全乐;谢新敏;;保定初级师范学堂建校初期办学概况(1904—1906)[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张运君;京师大学堂和近代西方教科书的引进[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建树;;辛亥革命前后湖南人的日本观[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李欣;;另类的科学修辞:中国灵学活动中的催眠术[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3 李欣;;中国灵学活动中的催眠术[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4 陈剑华;;清末民初法政学堂之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郎群秀;;论中国近代留学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6 岳谦厚;张玮;;清末民初中国留学教育的多元取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7 孙石月;于近仁;;试析20世纪初出现留日高潮的社会基础[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8 董静芳;;晚清留学教育与中国近代教育的关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9 刘锦;;由先进回归保守——晚清官宦子弟孙宝tD的经历(1894—1902)[A];近代中国(第二十辑)[C];2010年
10 邓绍根;;从“新闻学”一词的源流演变看中国新闻学学科的兴起和发展[A];新时期中国新闻学学科建设30年[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蓉蓉;抗日战争时期的民间外交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万鲁建;近代天津日本侨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廖红宇;福建钢琴音乐发展历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晖;从“民族救亡”到“民族复兴”—我国近现代体育发展的历史动因[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5 杨文海;壬戌学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曾繁花;晚清女性身体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文正东;儒学变迁中的师生关系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陆胤;近代学术的体制内进路[D];北京大学;2011年
9 杨鹏;中国史学界对日本近代中国学的迎拒[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全海;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丹;五四时期留日学生爱国运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薛小雷;近代以来中国学前教育向外国学习的历史与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立明;江西留学生与近代地方社会变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熊小欣;晚清海外修学旅游政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付中玮;留日士官生与中国军事思想近代化(1894-1924)[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姚大怀;洪炳文文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汪斌;宋恕的佛学思想[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志群;近代“日本中国学”与日本侵华战争[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永红;日本国家主义与东亚“华夷秩序”的碰撞与冲突[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丽;民国时期的安徽留学生[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强;;清末日本在福建活动述论[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曹吉爱;清末新政与日本的亚洲主义[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3 曹敏杰,韦林珍;清末新政与日本明治维新之比较[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4 张剑锋;;从日本明治维新到中国清末新政[J];科学大观园;2010年21期
5 王家骅;鹿野政直及其日本思想史研究[J];日本学刊;1992年03期
6 崔志海;;美国政府对新政伊始清廷朝政的观察和反应[J];近代史研究;2010年03期
7 ;友好往来[J];日本研究;1988年03期
8 白;;易显石教授等访问日本二则[J];日本研究;1991年03期
9 乐天;;辽大日本研究所二名讲师赴日[J];日本研究;1992年01期
10 何成刚;历史疑问简答[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0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尤志安;清末刑事司法改革成败析[N];光明日报;2005年
2 袁志英;日本也有个辛德勒[N];中华读书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崔志海;美国政府与晚清朝政(1901-1912)[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金文英;小野梓的“三国连带”思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曹凤娇;日本经济高涨时期私立大学发展探析[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834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883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