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近代前期英国崛起的历史逻辑

发布时间:2018-05-14 05:23

  本文选题:英国 + 崛起 ; 参考:《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09期


【摘要】:英国虽然一直是欧洲的一个重要国家,但只是从1688年的光荣革命后才开始真正崛起,1763年七年战争结束,英国方成为无可撼动的世界性强国。促成近代英国崛起的要素包括:君主立宪制度保证了国家决策程序最大限度地体现国家的整体利益,从而激发了英国的潜能;运行良好的国债体系使英国政府得以聚集对外进取所需的巨额资金;不断壮大的海军力量及其"蓝水"政策使英国拥有了保障国家安全和进行海外开拓的有力工具;既面向欧洲大陆又面向海外贸易及殖民地的双向战略使英国在维持欧陆均势的同时全力拓展海外战略空间。
[Abstract]:Although Britain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country in Europe, it only began to rise after the glorious revolution in 1688. After the war of 1763, Britain became an unshakable world power. The elements that contributed to the rise of modern Britain include: the constitutional monarchy system guaranteed the stat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to the maximum extent to reflect the overall interests of the country, thus stimulating the potential of Britain; A well-functioning government bond system enables the British government to pool the huge sums of money needed for external enterprise, and its growing naval power and its "blue water" policy give Britain the tools to safeguard national security and open up overseas. The bi-directional strategy of facing the European continent as well as the overseas trade and colonies makes Britain develop the overseas strategic space while maintaining the European balance of power.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历史系;
【分类号】:K56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计秋枫;论克伦威尔外交的意识形态特性[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2 计秋枫;;戴维·J.希尔和他的《欧洲外交史》[J];史学月刊;2007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本英;英吉利民族与英帝国[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赖凡;;论英国衰落之福利因素[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3 单福东,余谦;中国近代闭关锁国外贸政策的成因及其历史借鉴[J];安康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4 李平民;全球化与伊斯兰复兴运动[J];阿拉伯世界;2001年04期

5 赵继显;;国际权力基础与伊拉克战争[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年05期

6 张日元;;论中世纪后期英国村庄自治成因及特点[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李义中;;18世纪英国的贫困问题管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李大维;刘志;;世界史双语教学原版文献资料选用[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9 赵存生,宇文利;邓小平与中国的和平发展之路——兼论邓小平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王加丰;;16—18世纪间西欧的激进思潮与近代国家的形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伯尧;;军事技术创新效果评判的不确定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2 吕舟;;从奥古斯都时代与路易十四时代看帝王对建筑发展的影响[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六、七合辑[C];1994年

3 吴忠民;;略论20世纪中国的社会转型[A];中国现代社会转型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4 徐艳玲;;从“双和”视角透视20世纪社会主义的制度实践[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长久;;美元汇率波动的影响和启示[A];美国新经济周期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赵江波;荣小雪;;杜黑军事技术思想的哲学意蕴[A];第四届全国军事技术哲学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3年

7 赵存生;宇文利;;邓小平与中国的和平发展之路——兼论邓小平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A];邓小平百周年纪念-全国邓小平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中)[C];2004年

8 吴志成;;19世纪的欧洲治理体制:历史考察及其相关思考[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二辑)[C];2005年

9 徐国栋;;非洲各国法律演变过程中的外来法与本土法——固有法、伊斯兰法和西方法的双重或三重变奏[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法的移植与法的本土化[C];2000年

10 吴旭阳;;盎格鲁—撒克逊土地转让制度初探[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法的移植与法的本土化[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解锟;英国慈善信托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大川;约翰·理查德·格林《英国人民简史》史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陈小鼎;结构现实主义的理论评估及其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5 罗向阳;当代华人社团跨境活动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罗辉;西欧中世纪教会婚姻法的理论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林国荣;马克思《历史学笔记》在19世纪中晚期欧洲史学传统中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定位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志元;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袁丽丽;十月革命前俄国合作社的思想和实践[D];吉林大学;2011年

10 付竞卉;金融国家的形成与发展[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尚志远;西方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与发展[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晓华;“建国时期”美国的军事改革和建设[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莹;基于马恒昌小组精神的企业创新精神的思考[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4 马利军;产权、政府、开放:支撑长期经济增长的三大体制因素[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5 刘一舟;邓小平对美国外交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亮;二战德国地缘战略得与失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加河;英法两国的海上争霸(1688-1815)[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杨;《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帝国话语[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宇;论中国特色海洋战略的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丁翌;英国艾德礼工党政府住房政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霞;;从重商主义的发展分析英帝国的崛起[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石磊;;我国国际关系史研究概述[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3 张之毅,鲁毅;均势外交在近代国际关系史上的地位和作用[J];世界历史;1982年03期

4 岳伟;1940年5月—1941年初英美对日政策的相同点及原因[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5 佟延春;试论普鲁士王国的崛起及其对世界的影响[J];绥化师专学报;2002年02期

6 刘会清;李曼;;美国对外经济援助与韩国经济的崛起[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胡荣华;胡静;;二战后德国的崛起及其原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8 杜刚;;古罗马帝国崛起的历史分析——改革创新与武力扩张两种崛起观的运作[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12期

9 赵东江;;英国殖民统治与印度的崛起[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10 黄春林;黄荣;;简论俾斯麦的外交艺术[J];沈阳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廖小健;;英国殖民政策与马来亚马华种族政党联盟的建立[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2 潘蓓英;;我与非洲的缘分——喜迎非洲史研究会成立三十周年[A];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三十年[C];2010年

3 王明星;;英日同盟与日韩合并[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金海;英属北美殖民地在战火中燃烧[N];中国民族报;2007年

2 金海;殖民地时期的美国[N];中国民族报;2007年

3 江怀;乾隆盛世:中国丧失了一次走向世界的机会[N];中国档案报;2004年

4 江西省清江中学 周军;宗教因素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N];宜春日报;2011年

5 李世安;执笔春秋 创学术新高[N];中华读书报;2006年

6 李新宽 张淑秋;英国近代创新社会的启示[N];吉林日报;2010年

7 童小军;英国早期的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N];中国社会报;2008年

8 陈济朋;解密文件说:英法50年前曾想合二为一[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9 翰天;英西争夺沉海300年的宝船[N];中国商报;2003年

10 贾俐;战后盟国对日委员会的建立及衰亡[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仕英;肯尼迪政府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的政策[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朋;东北亚国际关系中的美国政策研究(1784-1931)[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郑雪飞;战时中立国海上贸易权利之争的历史考察[D];南京大学;2002年

4 耿志;英美军事战略的历史考察(1919-1945)[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朴哲;“乙巳五条约”研究[D];延边大学;2008年

6 马德义;从肯尼迪到卡特时期美国对韩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庞卫东;新马分离与合并研究:1945-1965[D];厦门大学;2009年

8 刘作奎;1918-1929年英法关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9 程铭;近代以来日本的地缘政治思想与地缘战略选择[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景雄;英国中亚政策的演变(1856-1914)[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郑艳红;伊丽莎白时代英国海盗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韩晶;英国和朝鲜战争[D];山西大学;2008年

4 刘晓飞;1812年战争的爆发与美国海权意识形成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5 张璐;论欧共体预算中的英国问题[D];吉林大学;2007年

6 田野;麦克米伦时期的英美特殊关系[D];吉林大学;2007年

7 孟琦;二战时期英国对美国的媒体外交[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8 喻林;多维视野下的英国对华政策[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马丽敏;19世纪英国城市化与人口迁移[D];内蒙古大学;2007年

10 韩丰连;“第三条道路”指引下的当代英国福利和教育改革[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865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8865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3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