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后俄共背离自由民主的历史教训
本文选题:自由民主 + 言论自由 ; 参考:《探索与争鸣》2012年11期
【摘要】:社会主义需要自由民主,十月革命的一个重要口号就是自由。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曾经许诺,一旦政权得到巩固就实施出版的完全自由。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在经济领域对农民做了重大让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运用了市场机制,但是在政治领域却实行收缩政策,党内禁止派别,党外取缔其他社会主义党派,同时对知识分子、宗教、少数民族加强压制,实施严格的书报检查。党内有人建议发扬自由民主,以发挥群众的积极性,提高党的威望,但都无果而终。这样做的结果是使整个社会失去监督,逐步走向个人极权。
[Abstract]:Socialism needs freedom and democracy, and freedom is an important slogan of the October Revolution. After the victory of the revolution, the Soviet regime promised to implement the complete freedom of the press once the regime was consolidated. In 1921, the new economic policy was implemented, major concessions were made to the peasants in the economic field,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 was used in socialist construction. However, in the political field, it has adopted a policy of shrinking, banning factions within the Party and banning other socialist parties outside the Party.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intensified its suppression of intellectuals, religions and ethnic minorities, and imposed strict censorship on books and newspapers. Some people in the Party suggested to carry forward freedom and democracy in order to give play to the enthusiasm of the masses and to raise the Party's prestige, but in vain. The result is a loss of supervision over the whole society and a gradual move towards individual totalitarianism.
【作者单位】: 中共中央编译局;俄罗斯研究中心;
【分类号】:D751.2;K5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莉华;;试析十月革命后美国资产阶级对国内社会主义运动的态度[J];学术交流;2006年04期
2 王晓夏;;血色抗争:苏联人追求言论自由的历程[J];杂文月刊(选刊版);2010年03期
3 谢济光;胡晓进;;言论自由与国家安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明显而即刻的威胁”原则的历史演变[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10期
4 卢明植;韩国现代史的忏悔[J];当代韩国;1994年03期
5 何帆;;当摄像机与言论自由一起退出法庭[J];看历史;2010年06期
6 李世安;美国的言论自由与种族诽谤[J];史学集刊;2001年03期
7 郑异凡;;十月革命与巴黎公社[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04期
8 谢韬;;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为什么失败[J];同舟共进;2007年11期
9 刘子平;;永不褪色的真理,永远矗立的丰碑——纪念俄国十月革命胜利90周年[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余伟民;;十月革命与20世纪——关于俄国十月革命世界历史意义的再思考[J];探索与争鸣;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蒲国良;;关于十月革命的点滴思考[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萍;;“纪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A];纪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左凤荣;;苏联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教训——为纪念十月革命90周年而作[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戴德铮;;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逻辑与现实启迪——兼对《共产主义实录》一书刍议[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孔寒冰;项佐涛;;十月革命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解读中国人的十月革命观[A];纪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高放;;纪念十月革命,反思列宁主义[A];纪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陈新明;;俄国十月革命与社会转型[A];纪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苏戎安;;十月革命:东方大国崛起的序幕[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项佐涛;;历史中的观念与观念中的历史——国外对十月革命的看法及其演变研究[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黄宗良;;从民主民生问题看苏共政权之得失——纪念十月革命90周年[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世界历史所 段启增;俄罗斯学者怎样评价“十月革命”[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斯达;十月革命的华工身影[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3 林艳梅;俄罗斯左翼学者眼中的“十月”[N];学习时报;2007年
4 汤耀国;《震撼世界的十天》报道始末[N];中华新闻报;2005年
5 金雁;十月革命后的“新民粹主义”[N];学习时报;2005年
6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马剑;意义不同的阅兵式[N];人民日报;2005年
7 王康;救赎、悲剧与启示[N];南方周末;2007年
8 闻一;十月革命史是一门科学[N];学习时报;2010年
9 杨震;是不公正的改革引爆了十月革命吗?[N];东方早报;2010年
10 (俄)尼·伊·雷日科夫 徐昌翰等/译;《大国悲剧》——乱自何来[N];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赵俊亚;旅俄华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沈莉华;从对抗到承认:1917—1933年的俄美关系[D];吉林大学;2006年
3 叶艳华;俄罗斯早期政党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李国宏;列宁斯大林文化革命思想与实践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梁继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苏共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郭宇春;俄国犹太人研究(18世纪末—1917年)[D];吉林大学;2007年
7 刘忠桂;西方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下的俄国革命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仇海萍;公共信息委员会与言论自由[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玉芝;20世纪美国言论自由与其司法原则[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苏巍峰;转型时期俄国农民问题研究(1861-1917)[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陈众;苏联二十—三十年代的史学期刊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杨娜;1917-1919年美国的对俄政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达;论列宁关于俄国土地制度变革的思想[D];山东大学;2007年
7 吴图雅;从列宁与斯大林关于民族问题的争论看列宁晚年的民族观[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丛文;印度不结盟政策与对苏外交[D];苏州科技学院;2008年
9 刘玲;列宁苏俄民主政治建设内在矛盾思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丽琴;列宁遇刺[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881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888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