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王朝前期的北方沿江行城建置及其防御功能
本文选题:朝鲜行城 + 朝鲜王朝 ; 参考:《世界历史》2017年03期
【摘要】:朝鲜北方沿江行城,亦可谓朝鲜长城,是朝鲜王朝前期在其北方边境地区(鸭绿江与图们江南岸)为防备女真而建的重要军事防御工程。朝鲜行城的修建主要源于两种动力,它始建于1440年,整个建造期分为兴建与续修两大阶段,在时间上前后持续约半个多世纪,此外还有一并进行且持续更久的维护期。朝鲜王朝建造并持续利用行城的目的,主要是寄望于"保国封疆",将其作为"沿江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江水实现"封疆"防御,以保证边防安稳。但是,因疏于管理,行城于清朝建立后被废弃。检视其兴建与维系历程,探究其防御作用,有助于理解近世东亚农耕民族与辽东农牧—渔猎民族的关系。
[Abstract]:The city along the river in the north of Korea, also called the Great Wall of Korea, is an important military defense project built in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Korean Dynasty to guard against Nu Zhen in the northern border area (Yalu River and south bank of the Tumen Rive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raveling city of Korea originated from two kinds of motive forces. It was built in 1440. The whole construction period was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construction and renewal, which lasted for more than half a century before and after the construction, in addition, there was also a maintenance period that lasted for a long time. The purpose of the Korean dynasty to build and make continuous use of the traveling city is mainly to hope that it can be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defense system along the river" to guarantee the security of the frontier defense by virtue of the river water. However, due to lack of management, the city was abandoned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Qing Dynasty. It 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riculture, animal husbandry, fishing and hunting ethnic groups in East Asia in modern times by examining the course of its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and exploring its defense function.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K312.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刘阳;;朝鲜王朝慈城、茂昌、虞芮三郡设置考[J];东疆学刊;2016年04期
2 刘阳;金成镐;;中朝图们江界河形成源流略考——以朝鲜王朝的东北方经营为中心[J];史学集刊;2015年05期
3 刘阳;金成镐;;“庚寅事变”始末之再考察[J];韩国研究论丛;2014年01期
4 程尼娜;;羁縻与外交:中国古代王朝内外两种朝贡体系——以古代东北亚地区为中心[J];史学集刊;2014年04期
5 范恩实;;论女真族群的形成与演变[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3年03期
6 刁书仁;论明前期斡朵里女真与明、朝鲜的关系——兼论女真对朝鲜向图们江流域拓展疆域的抵制与斗争[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年01期
7 吕光天;古清尧;;明代女真族的分布与发展[J];社会科学辑刊;198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曲升;;从海洋自由到海洋霸权:威尔逊海洋政策构想的转变[J];世界历史;2017年03期
2 滕凯炜;;“天定命运”论与19世纪中期美国的国家身份观念[J];世界历史;2017年03期
3 马建标;;历史记忆与国家认同:一战前后中国国耻记忆的形成与演变[J];近代史研究;2017年02期
4 闻翔;;以“匠人精神”,写“社会学的诗”米尔斯的社会学遗产之重估[J];社会;201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朴春子;朝鲜王朝风俗人物画的发展及影响[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陈放;;清入关后朝鲜王朝反清与援清的矛盾述论[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3 ;朝鲜王朝八道略图(1882年)[J];韩国研究论丛;1996年00期
4 金昌镐;朴美爱;;朝鲜王朝时代人们的一生[J];文明;2012年11期
5 廉松心;;试论朝鲜王朝时期山台傩礼的变迁[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刁书仁;;朝鲜王朝对中国书籍的购求及其对儒家文化的吸收[J];古代文明;2009年02期
7 金光虎;;庆基殿,朝鲜王朝的记忆[J];中外建筑;2010年04期
8 刘冉冉;;朝鲜王朝历史上的汉语教师郑先甲及其后裔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玄英娥;;十九世纪初朝鲜王朝活字和书籍研究[J];韩国学论文集;1998年00期
10 李花子;;朝鲜王朝的长白山认识[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刘阳;;朝鲜王朝北方“六镇”之庆源镇的设置沿革[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三辑)[C];2011年
2 刘阳;;朝鲜王朝北方“六镇”之会宁镇与钟城镇的设立[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四辑)[C];2013年
3 刘阳;;朝鲜王朝北方“六镇”之稳城镇的设立[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五辑)[C];2013年
4 王鑫磊;;也谈朝鲜王朝的“小中华意识”——读燕行文献《随槎录》引发的思考[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四辑)[C];2013年
5 朴延华;孙丽娟;;试论朝鲜王朝时期服饰禁制[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五辑)[C];2013年
6 陈慧;;李重夏之“土门”认识考辨[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中国国家博物馆 杨红林;韩国对宫廷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N];中国文物报;2009年
2 容若 摘编;日本拟向韩国移交殖民时期所掠档案古籍[N];中国档案报;2010年
3 ;美拟归还韩国朝鲜王朝国玺[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伊琼;明朝与朝鲜王朝诗文酬唱外交活动考论[D];复旦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丽娟;朝鲜王朝时期统治阶层服饰制度探究[D];延边大学;2013年
2 唐烈;论明清交替之际东北亚政局的变化[D];延边大学;2015年
3 徐光煜;儒家伦理观念对朝鲜王朝法律之影响[D];南京大学;2014年
4 朱云飞;论朝鲜王朝妇女的财产权利[D];南京大学;2013年
5 杨柳青;纲常下的犯罪:朝鲜王朝妇女犯罪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6 白洋;论朝鲜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及特点[D];延边大学;2016年
7 要海霞;论明朝儒学典籍在朝鲜王朝的传播及其影响[D];延边大学;2016年
8 郎威;朝鲜王朝医妓制度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9 柏松;明清时期朝鲜王朝“华夷观”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朴延华;论朝鲜王朝前期农学与农技术的发展[D];延边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8974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897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