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有益探索——再谈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

发布时间:2018-05-28 07:08

  本文选题:赫鲁晓夫 + 斯大林模式 ; 参考:《探索与争鸣》2012年11期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改革斯大林模式已成为苏联的当务之急。赫鲁晓夫执政后适应了形势的要求,在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因为存在着巨大的局限性而没能全部成功,但它表明了现实社会主义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有益探索,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政党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Abstract]:After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reforming Stalin's model has become an urgent task for the Soviet Union. Khrushchev adapted to the demands of the situation and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reforms in politics, economy, diplomacy and so on. Because of its great limitations, the reform has not been completely successful, but it shows the necessity and inevitability of the realistic socialist reform, and it is a beneficial exploration of the socialist road in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 socialist movement. To other socialist countries and socialist political parties have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特权阶层与苏联社会主义的演变”(08BKS039)
【分类号】:K512;D75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骥;靳利华;;从《新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浅析日美关系[J];高校社科信息;1998年04期

2 刘士田,靳利华;战后日美三个安全保障条约的比较[J];外国问题研究;1996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静;论邓小平的时代观[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小梅;;论赫鲁晓夫下台的原因[J];前沿;2011年06期

2 姚建军;;试析全盘否定斯大林对苏联意识形态建设的影响[J];学理论;2010年23期

3 滕勇;;斯大林模式辨析[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4 蒲国良;;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维埃体制改革[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04期

5 蔡丹;;浅谈赫鲁晓夫执政初期的“拨乱反正”[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6 鲁思英;;帮助你认识一个真实的苏联——《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读后[J];国际政治研究;2011年01期

7 李学军;;改革挽救了1957年的赫鲁晓夫[J];昌潍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8 汪亭友;;错误的改革路线是苏联演变的决定性因素[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04期

9 戴隆斌;;应当实事求是地研究苏联历史上的重大问题——评《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01期

10 王家福;论赫鲁晓夫[J];史学集刊;198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振国;汤德森;;斯大林的肃反运动与执政党建设问题的反思[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沈志华;;苏共二十大、斯大林问题与中苏关系——根据俄国最近披露的档案文献[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文化共存下的记忆与遗忘”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3 沈志华;;蜜月的隐忧:毛泽东、赫鲁晓夫与1957年莫斯科会议[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4 姚海;;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苏联发展道路的影响[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5 ;江苏省世界史学会[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6 朱胜良;;苏共在社会发展阶段上的演变及启示[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深化企业改革[C];1987年

7 轩传树;;苏东剧变反思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A];改革开放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张全景;;对苏联亡党亡国的几点思考[A];铁流20——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新四军军部重建70周年、缅怀皖南事变死难烈士[C];2012年

9 张泽森;;根本原因在于无视时代发展的要求——改革开放[A];“苏东剧变20年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邢如萍;;“李森科”事件的再思考[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戴庆华;索尔仁尼琴与赫鲁晓夫[N];中华读书报;2004年

2 ;赫鲁晓娃谈俄罗斯重评斯大林等问题[N];北京日报;2007年

3 左凤荣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研究员;赫鲁晓夫研究及评价之新进展[N];北京日报;2010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 陆南泉;有关斯大林模式若干重要问题的再思考[N];社会科学报;2007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许新 陈联璧 潘德礼 姜毅;理论上的失误对苏联民族问题的影响[N];中国民族报;2009年

6 谢尔盖·赫鲁晓夫 本报特约编译 李有观;赫鲁晓夫被解职的内幕[N];世界报;2010年

7 亚历山大·加修克 (俄) 本报特约编译 李有观;赫鲁晓夫“皮鞋敲讲台”真相[N];世界报;2009年

8 李卫红 徐元宫;苏共二十大“秘密报告”并非赫鲁晓夫个人之作[N];学习时报;2010年

9 ;苏联解体原因剖析[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10 梁小民;谁是苏联的掘墓人[N];东方早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宗武;斯大林模式的是与非[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杨海云;赫鲁晓夫时期文化“解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郭金月;美国苏联学的兴衰[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雷丽平;斯大林与赫鲁晓夫时期苏联的宗教政策与政教关系[D];吉林大学;2006年

5 吕瑞林;苏联重新斯大林化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6 卿孟军;从列宁到戈尔巴乔夫:苏共公信力形成与丧失的逻辑[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冯佩成;苏联干部制度的形成、发展与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克宁;苏共执政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9 刘伟;列宁和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官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梁继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苏共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丽丽;论赫鲁晓夫时期的干部制度改革[D];吉林大学;2006年

2 王超;浅论列宁时期苏俄政治体制[D];吉林大学;2005年

3 高文知;科尔时期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挑战和发展[D];武汉大学;2005年

4 许屹山;试论近代德国的政治现代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磊;礼萨·汗与伊朗的政治现代化[D];西南大学;2007年

6 何磊;伊朗礼萨·汗世俗化改革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莉;彼得一世和他的改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戴建民;对苏共1957年六月事件的系统考察[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隋玲玲;论1956-1961年的第二次苏南论战[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罗淇锋;斯大林外交思想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457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9457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a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