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列意识与大东亚共荣圈——对二战时期日本国家行为的心理文化学解读
本文选题:序列意识 + 大东亚共荣圈 ; 参考:《日本学刊》2013年02期
【摘要】:温特的建构主义主张,通过行为体模仿与社会习得,体系文化得以造就、再造并有时发生变化。日本完成现代化后,却不再向西方学习,而试图建立与西方分庭抗礼的国际新秩序。从心理文化学的角度看,家元的缔结方式——缘约原理,使得日本人产生了特殊的序列意识。这种序列意识作用于日本的国家行为中,使得日本恐惧沦为殖民地、在国际秩序的序列中落后,进而发动战争侵略朝鲜、中国以图强,后来则为了追求更高的国际秩序中的序列,尝试建立大东亚共荣圈,超越西方。心理文化分析的尝试,符合国际关系文化研究的新动向,为分析国家行为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Abstract]:Winter's constructivism advocates that through actor imitation and social acquisition, system culture can be created, recreated and sometimes changed. After its modernization, Japan stopped learning from the West and tried to establish a new international order.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sychology and culturology, Jiayuan's conclusion mode-the principle of fate-makes the Japanese have a special sense of sequence. This kind of sequence consciousness acted on Japan's national behavior, which made Japan fear becoming a colony, fell behind in the sequence of international order, and then launched war and invaded Korea. China tried to be strong. Later, in pursuit of the sequence of higher international order, the Great East Asia Common Prosperity Circle was established to surpass the West. The attempt of psycho-cultural analysis accords with the new trend of cultural research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analysis of state behavior.
【作者单位】: 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基金】:2012年华侨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费资助项目“华侨华人软实力研究——心理文化的视角”(编号:12BS127)
【分类号】:K313.46;B8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邓子立;;国际关系的社会心理学——评《国际关系的文化理论》[J];国际政治科学;2011年02期
2 尚会鹏;;“伦人”与“服国”——从“基本人际状态”的视角解读中国的国家形式[J];国际政治研究;2008年04期
3 尚会鹏;;“伦人”与“天下”——解读以朝贡体系为核心的古代东亚国际秩序[J];国际政治研究;2009年02期
4 游国龙;;模因学与温特建构主义进程理论——文化选择的剖析与探讨[J];国际政治研究;2011年03期
5 尚会鹏;;“和谐”与“伦人”的心理社会均衡模式——心理文化学角度的探讨[J];国际政治研究;2012年02期
6 赵京华;;“近代的超克”与“脱亚入欧”——关于东亚现代性问题的思考[J];开放时代;2012年07期
7 游国龙;;文化与人格研究和心理人类学的方法论剖析——以《菊与刀》与《家元》为例[J];日本学刊;2010年05期
8 尚会鹏;;“个人”、“个国”与现代国际秩序——心理文化的视角[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储召锋;;软权力的思想演进——从修昔底德到约瑟夫·奈[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王斌;贾雪;;以东北亚安全为视角议中国国家身份之建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3 王师洁;;探寻日本动漫背后的文化特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2期
4 邝艳湘;;新中国外交政策中的“变”与“不变”[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5 余泳;;中国对海合会国家的经济外交——国际体系转型与地缘经济的视角[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年01期
6 赵继显;;国际权力基础与伊拉克战争[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年05期
7 赵俊;;国际关系文化研究的回归[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洪帆;从传统到现代——任侠黑帮电影中的日本文化精神[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9 涂荣娟;;论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根源[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徐崇利;;国际经济法律秩序与中国的“和平崛起”战略——以国际关系理论分析的视角[J];比较法研究;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柳钦;;全球化视野下国家主权理论的演变与发展[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李永成;;中国安全软环境分析——以9.11后美国对华战略认知调整为视角[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世界政治变迁与文明的互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3 刘学成;;试论日本二战后的文化价值取向与德育问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4 周松峰;;论晋江企业文化模式的时代构建[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竹琳;;论文化传播全球化背景下的身份认同[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贺鉴;;共进国际法与和谐世界的建构——以建构主义为研究路径[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7 廖丽;;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发展的问题反思与重构——以和谐世界理念为视角[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8 骆旭旭;;全球治理与国际竞争法的网络模式[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9 张桂珍;;公共外交与构建社会主义新形象[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惠耕田;;沟通行动理论与国际关系研究[A];国际关系理论:前沿与热点——2006年博士论坛[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舒盛芳;大国竞技体育崛起及其战略价值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薛磊;当代国际法中的承认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徐婷;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非正式国际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张静;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伦理沟通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张瑾;主权财富基金国际监管制度法制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廉晓敏;俄罗斯国家形象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田鹏;认同视角下的欧盟语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陈小鼎;结构现实主义的理论评估及其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9 隋伟;东亚金融合作法律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罗向阳;当代华人社团跨境活动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晓虎;从国家利益视角浅析冷战时期中埃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迎春;观念、制度与春秋邦交模式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俞琳;影响环境议题设置的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徐娟;诚信教育视域中日本对儒家诚信观念的借鉴[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崔吉燕;钓鱼岛归属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李萍;春节晚会的意识形态幻象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李皓;论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国家形象的优化[D];湘潭大学;2010年
8 李冀君;中欧知识产权贸易摩擦及中国对策[D];湘潭大学;2010年
9 申健;巴以问题:困境与出路[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汤希;中国对东南亚地区软实力外交探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新华;;试析古代中国的天下观[J];东南亚研究;2006年01期
2 许振洲;;源于生活的自由[J];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03期
3 尚会鹏;;许p獾摹靶睦怼缁峋狻崩砺奂捌渲泄幕尘癧J];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04期
4 尚会鹏;;“基本人际状态”的类型、维度与“心理-社会均衡”(PSH)的动力学关系——对许氏理论的若干阐释和补充[J];国际政治研究;2007年03期
5 尚会鹏;;“伦人”与“服国”——从“基本人际状态”的视角解读中国的国家形式[J];国际政治研究;2008年04期
6 简军波;;中华朝贡体系:观念结构与功能[J];国际政治研究;2009年01期
7 尚会鹏;;“伦人”与“天下”——解读以朝贡体系为核心的古代东亚国际秩序[J];国际政治研究;2009年02期
8 方长平;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建设:问题与思考[J];教学与研究;2005年06期
9 川口敦司;日本文化多种模式的合一——读《菊与刀》[J];开放时代;2000年11期
10 尹继武,李江宁;心理与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心理学的理论正当性与研究路径[J];欧洲研究;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柏杨;中国人·中华人——新马港之行,我见我闻我思我写,之二[J];华文文学;1986年02期
2 于淑娟;假共荣 真侵吞——包藏祸心的《大东亚共荣圈详图》[J];兰台世界;2000年06期
3 王永江;简论“大东亚共荣圈”始末[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4 雪菲;;应当歌颂“大东亚共荣圈”的“建设者”吗?[J];科学与无神论;2010年02期
5 赵建民;“大东亚共荣圈”的历史与现实思考[J];世界历史;1997年03期
6 苏梧;“大东亚共荣圈”是“友谊”,还是侵略?[J];中国天主教;1995年04期
7 金增新;伪满覆亡与“大东亚共荣圈”理论的破产[J];新长征;1995年11期
8 冯玮;从“满蒙领有论”到“大东亚共荣圈”——对日本殖民扩张主义的再认识[J];抗日战争研究;2002年02期
9 郑雯;;试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对日奉行孤立主义政策的历史因素[J];黑龙江史志;2013年23期
10 韩东育;东亚的病理[J];读书;2005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金香海;;亚洲视角与东亚和谐社会的构建(英文)[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世界政治变迁与文明的互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 吕秀莲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档案局 甘少华;日本军国主义狼子野心的见证——大东亚共荣圈图[N];中国档案报;2005年
2 王屏;“大东亚共荣圈”的欺骗性[N];人民日报;2005年
3 居欣如;今天怎样纪念“七·七”[N];解放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武天敏;交锋[N];解放军报;2010年
5 卢鉴;日媒:美忧中国“染红”亚洲[N];国防时报;2010年
6 记者姬新龙;抨击日通过派兵法案[N];人民日报;2003年
7 杨子岩;生活在武士时代的安倍[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
8 本报特约评论员 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战略问题专家 张凤坡;安倍的野心到底有多大?[N];世界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屏;近代日本亚细亚主义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本文编号:19757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975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