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兰农民身份分析(13—16世纪)
本文选题:13-16世纪 + 英格兰 ; 参考:《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摘要】: 农民身份是中世纪农民问题研究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由于身份的不同,,农民的称谓、权利及义务有巨大的差别;他们的经济及法律地位也不平等。划分农民身份的标准随着社会经济、阶级结构的变迁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13—14世纪,法学家以罗马法为依据把农民简单地划分为自由农和维兰。13世纪是维兰时代兴盛时期,所以维兰占农民中的大部分;但至15—16世纪,由于客观经济条件的不断发展和农民自身的努力,农奴制基本解体,农民身份发生了质的飞跃,绝大多数农民获得了自由。此时农民的社会身份逐渐淡化,而经济地位日益重要。这种变化更能反映出农民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趋于一致。中世纪晚期以农民对土地的不同占有权把农民分为三种类型:公簿持有农、契约租地农、及自由持有农。 本文由四章构成。第一章研究综述与导论,主要介绍国内外学者对英国农民身份问题研究概况。第二章主要分析了中世纪(13—16世纪)英格兰农民称谓的演变及农民身份的含义。第三章分析了13—14世纪农民的不同身份及阶层划分。第四章论述了15—16世纪的农民阶层,重点分析了公簿持有农的来源、分类及法律地位。
[Abstract]:Peasant identity is an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 in the study of peasant problem in the Middle Ages. Due to the difference of identity, the appellations,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peasants are very different, and their economic and legal status are not equal. The criteria for defining the identity of peasants have been adjusted accordingly with the changes in social economy and class structure. On the basis of Roman law, jurists simply divided peasants into free agriculture and the 13th century as the flourishing period of the Veran era, so Veran accounted for the majority of the peasants; but by the 15th and 16th centuries, Due to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objective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the efforts of farmers themselves, serfdom has basically disintegrated, the identity of farmers has undergone a qualitative leap, and the vast majority of farmers have gained freedom. At this time, the social identity of farmers gradually desalinated, and economic statu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his kind of change can reflect farmer's economic status and social status tend to converge more. In the late Middle Ages, farmer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according to their different possession of land: public book farmers, contract farmers, and free farmers. This paper consists of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a summary and introduction of the research on the identity of British farmers. The second chapter mainly analyzes the evolution of English peasant appellations and the meaning of peasant identity in the 13-16 th century. 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s the 13-14 th century farmer's different identity and stratum division. Chapter four discusses the peasant stratum in the 15-16 th century, and analyzes the origin, classification and legal status of the public-owned farmers.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56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翠红;;英格兰[J];高中生学习(高二版);2011年02期
2 唐yN;;贝克汉姆:为足球而生,为时尚而活[J];黄金时代;2007年09期
3 ;THE CHELSEA BREAKFAST CLUB[J];英语沙龙(实战版);2011年06期
4 张尧娉;;诺曼征服:一个承诺引起的战争[J];北方人(悦读);2011年05期
5 刘超;徐滨;王兴科;;12—15世纪英格兰从劳役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变的动因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英格兰第三古老大学——杜伦大学[J];华人世界;2011年09期
7 尹丹;;对《动物农庄》中“英格兰的生灵”的分析与翻译[J];湘潮(下半月);2011年05期
8 刘润生;;伊丽莎白:“我只可能有一个丈夫,那就是英格兰”[J];领导文萃;2011年13期
9 唐瑭;;该爱还是恨[J];当代体育;2011年33期
10 崔洪健;;英王爱德华一世的货币改革及影响[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立诚;;19世纪上海的西人帮会[A];近代中国(第十辑)[C];2000年
2 王波;;英格兰国民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纽卡斯尔报告)[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3 张运涛;董静;王丽娜;王桂霞;;甜草莓——凤梨草莓的来源和育种[A];草莓研究进展(三)[C];2009年
4 沈坚;;地名语源的民族史解读——以欧洲和中国为例[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5 张逵;;英语在美国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历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6 龙登高;;工业革命制度创新的比较研究:国际学坛的新视角[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7 李玉文;;从介形类论四川非海相侏罗—白垩系界线[A];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4)[C];1983年
8 王建平;;来自英伦三岛的学术追求——记英国杜伦大学狄龙博士的中国伊斯兰教研究情结[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9 朱春晖;;浅识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专业委员会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学智;建民;;读《致巴特雷上尉的信》所想到的[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早报记者 徐佳和;英格兰艺术协会裁员四分之一[N];东方早报;2009年
2 何晨 译;英格兰每年至少有两个物种消失[N];中国气象报;2010年
3 江西省新余市中级人民法院 谢沐 邓俊明;正义的缺席与英格兰的无奈[N];人民法院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张孜异;大败局:谁“打劫”了英格兰和意大利?[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5 张斌;世界杯教会英格兰十件大事[N];中国经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林剑;英格兰有完善的“金字塔”体系[N];中国体育报;2010年
7 ;英格兰禁香烟贩卖机[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8 杜鹃;查尔斯批评现代建筑使英格兰失去“灵魂”[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9 代琪琳;亨利:英格兰将夺冠[N];中国体育报;2004年
10 记者 张愎;以色列·英格兰德:“芝麻”交易聚沙成塔[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立平;近代早期英格兰苏格兰联合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冷霞;英国早期衡平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3 管南异;进退之间—本杰明·狄思累利的“青年英格兰”三部曲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宋晓梅;中世纪斯堪的纳维亚民族社会演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增洪;13-15世纪伦敦社会各阶层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6 陆启宏;近代早期西欧的巫术与巫术迫害[D];复旦大学;2006年
7 李世宏;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8 邱显平;当代民族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房继明;野生雄性小家鼠的行为[D];北京师范大学;1992年
10 王晓焰;18-19世纪英国妇女的生活和工作状况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晓晨;英格兰农民身份分析(13—16世纪)[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2 谢丽琴;父亲的不可回归—《英格兰,英格兰》之心理分析与女性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2年
3 黄亦静;中世纪英格兰基督教朝圣史探微[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徐震宇;中央与限权[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5 袁风;中古英国丹麦区试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日元;中世纪晚期英格兰的圣徒崇拜[D];天津师范大学;2004年
7 郭婷;中世纪英格兰陪审制度[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8 黄欢;英格兰中等教育督导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朱佳;英格兰离婚立法沿革[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10 汤传虎;英格兰高等教育基金会(HEFCE)之组织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265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026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