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冷战史档案收集、利用和研究中的新特点析论

发布时间:2018-06-18 11:43

  本文选题:冷战史新研究 + 档案 ; 参考:《兰台世界》2013年20期


【摘要】:随着"冷战史新研究"时代的到来,冷战史档案的收集和利用也呈现出新特点:网络数字档案替代传统纸质档案,地方档案的利用初露端倪,档案利用和研究中的"美国中心"地位受到挑战。
[Abstract]:With the arrival of the era of "New study of Cold War History", the coll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Cold War history archives also presents new characteristics: the network digital archives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paper files, the local archives are emerging. The status of "American Center" in archival utilization and research has been challenged.
【作者单位】: 黄河科技学院社科部;
【基金】:河南省教育厅2012年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冷战时期法德防务合作及其启示研究”(2012—QN—30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272;K1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范丽萍;;冷战时期中越铁路国际联运管窥——着眼于地方材料的考察[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沈志华;冷战史新研究与档案文献的收集和利用[J];历史研究;2003年01期

3 陈兼,余伟民;“冷战史新研究”:源起、学术特征及其批判[J];历史研究;2003年03期

4 姚百慧;;网络资源与国际关系史研究——以互联网档案文献资源为例[J];史学理论研究;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涛;关于建国以来中苏教育交流史研究状况的综合评述[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顾烨青;;中国近现代图书馆学人史料建设:现状与展望[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年03期

3 戴超武;;斯大林、苏联外交与冷战的起源[J];俄罗斯研究;2013年01期

4 赵玉明;;文化冷战与冷战初期的苏联反美宣传——以中央宣传鼓动部解密档案为切入点[J];俄罗斯研究;2013年01期

5 肖河;;冷战结束的理论冲击——回顾国际关系理论界有关“冷战缘何结束”的争论[J];东岳论丛;2013年04期

6 余伟民;国际斗争与本土革命:冷战逻辑的解读——从《冷战与革命》看冷战史研究范式的创新[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陈波;;外交史与现代化进程的交叠——美国学界“朝鲜战争起源研究”流派述评[J];韩国研究论丛;2007年01期

8 张曙光;;拓展冷战研究——兼论中美关系的“多元多层比较”分析[J];世界历史;2007年03期

9 汪朝光;平实叙事 寓论于史——评《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J];近代史研究;2003年06期

10 苏小东;李钟超;;浅谈海军史研究与军事档案的利用[J];军事历史研究;2010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沈志华;;历史研究与档案的开放和利用——冷战国际史研究中的案例种种[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2 许翔云;;480公法下的合作主义实践——以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为例[A];第九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晓亮;阿富汗战争:苏联高层决策研究(1979-1989年)[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滕帅;追寻缓和:英国与第二次柏林危机(1958-1961)[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谈丽;小阿瑟·施莱辛格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陈波;李承晚政权与美韩同盟[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曲升;美国外交史学中的“威斯康星学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谷雪梅;冷战时期美澳同盟的形成和发展(1945-1973)[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汪婧;美国杜鲁门政府对意大利的政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范文南;依附·探索苏联美术对中国油画教育的影响(1949-1976)[D];上海大学;2010年

9 陶亮;理想主义与地区权力政治:冷战时期印度对外政策[D];云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栗焦阳;试析1948年意大利大选与美国的对意政策[D];河南大学;2011年

2 郭凯;约翰·路易斯·加迪斯的史学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杨琴;国际铁路旅客联运法律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李婉月;开放档案工作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王青荣;“两廊一圈”之“东廊”的功能演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松年;与民主党派长期合作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基本政策——从媒体所传毛泽东和斯大林的两封往来电报谈起[J];党的文献;1999年05期

2 张士义;米高扬“报告”质疑[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0年01期

3 沈志华;对在华苏联专家问题的历史考察:基本状况及政策变化[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年01期

4 陈兼;关于中国和国际冷战史研究的若干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5 刘作奎;怎样利用网络研究世界历史[J];世界历史;2003年03期

6 薛衔天,,王晶;关于米高扬访问西柏坡问题──评《米高扬访华的秘密使命》[J];近代史研究;1996年03期

7 沈志华;中苏结盟与苏联对新疆政策的变化(1944-1950)[J];近代史研究;1999年03期

8 马晓娟;;研究近代中日关系历史的重要资料源——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简介[J];抗日战争研究;2008年02期

9 白建才;近年来美国的冷战史研究[J];历史研究;2002年01期

10 沈志华;俄国档案文献:保管、解密和利用[J];历史研究;1998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令狐若明;古代埃及的档案[J];史学集刊;2005年02期

2 万明;明代后期中朝关系的重要史实见证——李朝档案《朝鲜迎接天使都监都厅仪轨》管窥[J];学术月刊;2005年09期

3 秦海;;告密面临解密的时候[J];杂文月刊(原创版);2010年02期

4 沈志华;冷战史新研究与档案文献的收集和利用[J];历史研究;2003年01期

5 陈兼,余伟民;“冷战史新研究”:源起、学术特征及其批判[J];历史研究;2003年03期

6 陈兼,余伟民;“冷战史新研究”:源起、学术特征及其批判[J];社会观察;2003年02期

7 田园;美中情局对华绝密档案解密[J];湖北档案;2004年11期

8 黄正柏;;略论德国1990年统一以来对外政策的连续性与新特点[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年02期

9 伊川;;档案证明教廷曾厚待伽利略?[J];兰台世界;2009年23期

10 张至善;哥伦布首次西航时所带致大汗的国书──阿拉贡王室档案馆收藏的通行证书和介绍公函附(西)印度档案总馆档案保存电脑化的简介[J];世界历史;199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聂德宁;;《公案簿》档案中有关吧城华人与当地民族关系的若干案例分析[A];“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廖大珂;;从《三宝垄华人编年史》看伊斯兰教在印尼的早期传播[A];《谱牒研究与华侨华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世历所 李锐;美国的冷战研究资源[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2 欣华;尘封档案揭开希特勒的秘密[N];中国改革报;2005年

3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余伟民;冷战史研究:后冷战时代的历史之鉴[N];人民日报;2010年

4 ;档案显示:一些德国名人曾集体加入纳粹[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5 王岚;美国外交关系档案中记录的日军侵华暴行罪证[N];中国档案报;2005年

6 王铁成 王铁军;朱可夫元帅秘密档案[N];中国档案报;2001年

7 徐思彦;冷战史研究: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N];中华读书报;2004年

8 康志杰;宗教裁判所记录中的乡村文化[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9 万小龙;就是他,把纳粹研制原子弹的情报供给英国[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10 本报专稿 粟周熊;首次莫斯科红场胜利大阅兵的由来[N];世界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齐兵;乌尔第三王朝贡牲中心运送官员那冉伊里的档案重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陈勤;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吧达维亚华人社会状况[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董伟华;肯尼迪政府的对华政策与台湾问题[D];吉林大学;2005年

4 吴小龙;美国第一次退还庚子赔款研究[D];外交学院;2006年

5 张雪;18-19世纪吧城华人社会婚姻状况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353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0353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b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