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从马克思主义到唯心主义——别尔嘉耶夫信仰转变的原因探析

发布时间:2018-06-19 01:44

  本文选题:别尔嘉耶夫 + 马克思主义者 ; 参考:《绥化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摘要】:正尼古拉·亚历山大洛维奇·别尔嘉耶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白银时代著名宗教哲学家,他于1874年3月6日出生在一个俄国贵族军人世家,这种类型家庭是深受西方影响的上流社会贵族,其子女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别尔嘉耶夫一方面接受了正统的封建贵族的传统和积习另一方面因为他的母亲是法国人,他又受到了西方文化的熏陶,使他更加亲近自由和民主。这两种相反的影响成为别氏思想发生演变的最初依据。后来他回忆说:“我一生始终存在着二重性:既有革命性,又保有贵族的天性”。[1]但是,按照家族传统,他必须进入基辅武备军官学校学习,学校死板的教育令他十分反感,于是他离开了这个学校,并于1894年考入弗拉季米尔大学自然科学系。
[Abstract]:Nikolai Alexandrovich Bergayev was a famous religious philosopher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and early 20th century in the silver age of Russia. He was born on March 6, 1874, into a Russian aristocratic military family. This type of family is a western-influenced aristocrat whose children are well-educated. Born in such a family, Bergayev accepted the orthodox feudal aristocratic traditions and customs on the one hand, and because his mother was French, he was nurtured by Western culture, bringing him closer to freedom and democracy. These two opposite influences became the initial basis for the evolution of Beer's thought. Then he recalled, "I have always had a duality all my life: revolutionary and aristocratic nature." [1] but according to the family tradition, he had to attend the Kiev military Academy, and the rigid education of the school made him very disgusted. He left the school and was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Natural Sciences at Vladimer University in 1894.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
【分类号】:B512.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舒景;;论陈独秀的唯物史观思想[J];中国报业;2011年04期

2 陈世益;;浅议东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差异性[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6期

3 李冬香;徐亚杰;;浅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时代价值[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7期

4 周一明;;逻辑范式视域下的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评《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演进逻辑》[J];探求;2011年04期

5 罗桂全;;试述科技是“生产力”到“第一生产力”的发展轨迹——马克思主义者对“科技是生产力“思想的丰富和发展[J];成功(教育);2011年07期

6 蔡华杰;;乔纳森·休斯对马克思“发展生产力”理论的辩护[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大卫·奥尔德森;刘向军;;人道主义、反人道主义和马克思主义[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1年01期

8 维萨·奥特宁;金建;;MEGA~2与另一个马克思——马塞罗·默斯托访谈[J];国外理论动态;2011年08期

9 胡建成;彭冰冰;;中国共产党90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2011年年会”综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08期

10 孙慕天;;有所作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记于光远先生[J];民主与科学;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怀远;;“生产主义批判”的历史和逻辑[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2 王凤才;;近年来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动向[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3 ;题词[A];金岳霖学术思想研究——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1985年

4 王平;;辨析与反思:后马克思主义究竟是一种什么主义[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5 税海模;;试论郭沫若在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选择[A];郭沫若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C];2000年

6 赵立栋;;2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恩格斯[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0年卷[C];2000年

7 郑忆石;;马克思社会发展根本动力论重解——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思想[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8 刘放桐;;实用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命运——再论重新评价实用主义[A];时代与思潮(1)——五四反思[C];1989年

9 马俊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几个问题[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10 许为勤;;别尔嘉耶夫哲学的内在超越及归宿[A];“哲学、宗教和科学:传统与现代的视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琳;如何评价“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模式”[N];学习时报;2007年

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系 王建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探新[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3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 李德顺;哲学要与时代同行[N];光明日报;2008年

4 徐圻;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N];贵州日报;2006年

5 刘军;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N];人民日报;2007年

6 杨天石;以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意识形态问题[N];学习时报;2007年

7 武汉市委常委、副市长 岳勇;重振当代中国哲学的思考[N];学习时报;2007年

8 汪剑钊;“白银时代”思想与我们[N];北京日报;2001年

9 朱尔斯·唐申德;德里达眼中的马克思[N];社会科学报;2004年

10 陈卫平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摆脱教条束缚 探索民族智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秋;别尔嘉耶夫宗教哲学的现代性批判维度[D];黑龙江大学;2012年

2 陈红;别尔嘉耶夫人学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4年

3 苗爱芳;分歧之辩: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D];苏州大学;2009年

4 郭丽双;对客体化世界的反抗[D];复旦大学;2006年

5 吕连凤;葛兰西的领导权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吉林大学;2009年

6 王萍;俄罗斯白银时代宗教哲学的文化批判与重建[D];黑龙江大学;2010年

7 孙雄;神人之际[D];浙江大学;2007年

8 骆徽;萨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潘明德;索洛维约夫宗教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王书明;科学、批判与自由[D];吉林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振丽;论别尔嘉耶夫的自由哲学[D];黑龙江大学;2004年

2 李海平;别尔嘉耶夫善恶观探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刘立华;别尔嘉耶夫末世论思想探析[D];黑龙江大学;2006年

4 刘金昌;吕贝尔马克思学“三大观点”评析[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5 郭庆罡;现实与超越[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6 滕艳娇;克服物化的别一种途径[D];黑龙江大学;2007年

7 梁秋;别尔嘉耶夫历史哲学思想探析[D];黑龙江大学;2008年

8 黎庶乐;“历史无主体”的逻辑进程[D];湘潭大学;2008年

9 王永灿;达尔文进化思想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D];河南大学;2007年

10 樊晓东;卢卡奇物化理论探析及其当代意义[D];黑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377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0377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3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