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首饰的文化和意义_《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2-06 18:59

  本文关键词:中西方首饰文化之对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年

中西方首饰文化之对比研究

高芯蕊  

【摘要】:珠宝自古以来就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人们的饮食起居、思想感情乃至国家的政治经济活动密不可分,并且它的表现形式和内容都在不断的发生着新的变化。珠宝是一种文化,珠宝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珠宝,不管是生于水中的珍珠、珊瑚,还是生于砂石中的金、银、玉、宝石,它们都是自然界赐予人类的物质财富,本身无所谓文化。然而,珠宝一旦被人类利用,被人类认识,珠宝也就披上了文化的色彩。故所谓珠宝文化,与其他文化分支一样,便是珠宝与文化的联姻,即珠宝中所蕴含的人类文化以及珠宝在文化领域的使用状况。 本篇论文就是延着中西方首饰发展进程的这两条主线,按照中国朝代发展的主线着重写中国首饰的发展历程,包括中国各个时期的代表性首饰、首饰风格、加工技术等,以及按照西方发展的历史主线着重写西方首饰的发展进程,并且分别从中西方首饰的起源、形制、材质、图案以及审美倾向等五个方面对中西方首饰进行比较研究,并探讨其所代表的深层的文化内涵。最后,本论文又探讨了一下中西方首饰的发展规律和现代进程以及融合情况,用典型实例来分析说明现代中西首饰的发展,中西方首饰文化的结合及其对现今首饰设计的指导意义。 最后结论指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所以相对不容易受外来文化的颠覆,而只会受其影响,而后被自己吸收消化,从而形成新的中国式的文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来的发展壮大过程中,有很多次多民族相互融合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中,少数民族文化不是汉文化,但是要继承大统,就不能否定大统的权威性,因为汉文化太博大精深了,张力太大了,否定了汉文化,就等于否定了一切统治者自身。同时,汉文化也在或多或少的被外族文化所改变,其他民族的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是:恰恰是其他民族的多样化丰富了中国文化,而不是取代了中国文化。所以,超越东西方二元对立的模式,建立超越二者的世界化,才是走向 21 世纪中国首饰设计及艺术文化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112
【目录】:

  • 1 引言8-9
  • 2 首饰的起源9-12
  • 2.1 原始首饰的发现9-10
  • 2.2 首饰起源的因素和动机10-12
  • 2.2.1 原始巫术10
  • 2.2.2 模仿性与图腾崇拜10-11
  • 2.2.3 审美与人体美化11-12
  • 3 中国首饰发展进程12-27
  • 3.1 原始时期首饰12-15
  • 3.1.1 红山文化中的首饰12-13
  • 3.1.2 良渚文化中的首饰13-14
  • 3.1.3 龙山文化中的首饰14-15
  • 3.2 商周时期首饰15-18
  • 3.3 春秋战国时期首饰18-19
  • 3.4 秦汉时期首饰19-21
  • 3.5 魏晋南北朝时期首饰21-22
  • 3.6 隋唐首饰22-24
  • 3.7 宋元首饰24-26
  • 3.8 明清首饰26-27
  • 4 欧洲首饰发展进程27-33
  • 4.1 西方古代文明时期首饰27-30
  • 4.1.1 古希腊首饰27-28
  • 4.1.2 古罗马首饰28-29
  • 4.1.3 古埃及首饰29
  • 4.1.4 两河流域首饰29-30
  • 4.2 中世纪时期的首饰(500-1450 年)30
  • 4.3 文艺复兴时期的首饰(1450-1600 年)30-31
  • 4.4 巴洛克时期的首饰(1600-1750 年)31
  • 4.5 洛可可时期的首饰31-32
  • 4.6 工艺美术时期的首饰32-33
  • 5 中西方首饰文化的对比33-61
  • 5.1 中西方首饰起源的对比33-35
  • 5.1.1 中国首饰的起源33-34
  • 5.1.2 西方首饰的起源34-35
  • 5.2 中西方首饰形制的对比35-41
  • 5.2.1 头饰36-38
  • 5.2.1.1 中国头饰36-38
  • 5.2.1.2 西方头饰38
  • 5.2.2 耳饰38
  • 5.2.2.1 中国耳饰38
  • 5.2.2.2 西方耳饰38
  • 5.2.3 项饰38-39
  • 5.2.3.1 中国项饰38-39
  • 5.2.3.2 西方项饰39
  • 5.2.4 手饰39
  • 5.2.4.1 中国手饰39
  • 5.2.4.2 西方手饰39
  • 5.2.5 胸饰39-40
  • 5.2.5.1 中国胸饰39-40
  • 5.2.5.2 西方胸饰40
  • 5.2.6 腰饰40-41
  • 5.2.6.1 中国腰饰40
  • 5.2.6.2 西方腰饰40-41
  • 5.3 中西方首饰材质的对比41-44
  • 5.4 中西方首饰图案的对比44-54
  • 5.4.1 宗教图案44-46
  • 5.4.1.1 佛教净土之珠宝45-46
  • 5.4.1.2 伊甸园及圣城新耶路撒冷之珠宝46
  • 5.4.2 吉祥图案46-49
  • 5.4.3 图腾图案49-52
  • 5.4.4 动物、植物、人物图案52-54
  • 5.4.5 几何图案54
  • 5.5 中西方首饰审美倾向的对比54-61
  • 5.5.1 中国与西方审美原则的对比55-56
  • 5.5.2 中国与西方审美对象的对比56-59
  • 5.5.3 中国与西方审美趣味的对比59
  • 5.5.4 中国与西方审美风格的对比59-61
  • 6 中西方首饰的发展进程及展望61-65
  • 7 结论65-66
  • 致 谢66-67
  • 参考文献67-69
  • 图版69-77
  • 个人简历77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崔艳华;先秦玉器与玉文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2 朴春香;中、日、韩珠宝首饰文化的对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川;《吕氏春秋》美在“中和”思想浅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戴承元,杨明贵;论《红楼梦》“花落人亡”的悲剧意味[J];安康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3 金其桢;秦始皇刻石探疑[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4 邓新华;“以意逆志”论——中国传统文学释义方式的现代审视[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王丽梅;中国店名的文化特征[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谢晖;论诠释法律的意义整合[J];比较法研究;2004年02期

    7 王继成;求活的圣人——庄子的处世哲学[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4期

    8 吴晓恩;从历史、地理文化看中国MTV的构建特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9 王小慧;蔡克勤;;奥运首饰设计理念——中国印与首饰[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5年04期

    10 周立;试析服装的性别取向[J];包装工程;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姜照君;陈清;;科学传播的“边缘化”[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2 蓝旭;;东汉中叶文风述要[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3 鲁宁;周劲思;;恭王府流散文物今何在[A];清代王府及王府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朱龙;李莎;陈磊;;云南艺术铸造的发展及其特点[A];机械技术史(3)——第三届中日机械技术史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荣国;明清时代的海神信仰与经济社会[D];厦门大学;2001年

    2 李红霞;唐代隐逸风尚与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董岭;艺术功能论[D];暨南大学;2001年

    5 周建平;新时期中国文艺管理体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6 高一农;汉赋专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马增强;《仪礼》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8 齐柏平;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的文化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3年

    9 高日晖;《水浒传》接受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袁世杰;礼学重构中的荀子性恶论文艺观[D];苏州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吉方;审美文化与中国当下影视艺术的文化指向[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何爱英;《左传》文体特征及其文化意蕴[D];河南大学;2001年

    3 孙丽巍;“主体性”视野下的康德、克罗齐美学思想[D];黑龙江大学;2001年

    4 谢瑾;论以舞台演出为目的的戏剧翻译——兼评英若诚先生的英译汉戏剧翻译理论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王俊玲;匍匐在十字架下的悲剧爱情[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王玉兰;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冲突中的美学价值重构[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刘蓉;论《穆天子传》的史料价值[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黄学龙;论数字技术对电影艺术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魏华;陈洪绶与伦勃朗艺术人格心理探析与比较[D];河南大学;2002年

    10 谢小英;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分析[D];广西大学;2002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周泳,汪璇,边秋娟;传统性元素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应用[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4年03期

    2 王小慧;蔡克勤;;奥运首饰设计理念——中国印与首饰[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5年04期

    3 鲍小龙;中国蓝印花布纹样赏析及其现状的思考[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4 何松;谈中国国石·和田玉[J];湖北地矿;2003年03期

    5 杨伯达;“玉石之路”的布局及其网络[J];南都学坛;2004年03期

    6 董玮;;浅谈绘画与肌理[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杨伯达;巫—玉—神泛论[J];中原文物;2005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何彦龙;中国珠宝首饰营销新理念探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2 王威多;流行文化与当下首饰设计风尚[D];苏州大学;2007年

    3 梁卉莹;新艺术时期的首饰设计[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陈瑾;传统玉文化及其对现代翡翠首饰设计的影响[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5 胡晓庆;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工艺的感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6 罗理婷;秦汉首饰发展史的研究及对现代首饰设计的指导与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2007年

    7 王旭娟;清代南通蓝印花布纹样探析[D];苏州大学;2007年

    8 张莉;现代首饰设计对古代饰品文化的继承与发展[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大顺;玉器的起源与渔猎文化[J];北方文物;1996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芯蕊;中西方首饰文化之对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相关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相关作者

    >高芯蕊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中西方首饰文化之对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68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068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9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